嫁出去的女儿被泼的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1)

(一)

村里有个女儿阿莲,嫁到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去了,那是一个很落后的穷苦山村,据说前几年才通了电。

刚开始得知女儿要嫁的地方如此偏远落后,加上觉得阿莲的男朋友脾气急躁,父母拦着说什么也不同意,可是恋爱中的阿莲哪里听得进劝,和父母大闹了一场,说父母如此势利,才会把人看得那么低。父母气头上,说你要嫁,以后有什么事别回来哭给我们看,回来我们也不管。

阿莲扔下一句,我以后是死是活都不用你们管摔门而去。

别人劝阿莲的父母,女大不中留,随她去吧。吃了苦自然就知道回头了。

阿莲的父母何尝不知道这道理,可是,自己的孩子自己懂,婚姻是关乎女儿一生的幸福,哪里是说回头就能回头的。

他们担心的事最终还是发生了,阿莲怀孕了,生米煮成熟饭,父母只得点头同意。

恋爱时阿莲和男朋友两人在城里打工,日子还过得去。女儿出生后,因为没有老人帮照看孩子,阿莲不得不辞职在家带孩子,可是尿片奶粉,柴米油盐,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这使得他们的生活马上陷入了捉襟见肘的境地。阿莲的丈夫原本就懒,现在暴躁的脾气也越发突显出来,工作也做得不好,阿莲就劝他改改,可是伸手要钱的人哪里能说得给钱的人,两人便开始争吵不休,甚至到了动手的地步。

起初阿莲硬撑着没和家里诉苦,只是做母亲的又如何看不出女儿脸上的憔悴和苦楚,偷偷把自己攒下来的钱塞到她手里说,别苦了孩子,再不行,把孩子带回来给我帮带吧,不然还能怎么办。听了母亲的话,阿莲的眼泪夺眶而出。

孩子送了回来,一呆就是几年。阿莲的父母也没开口和她要过半毛钱生活费。

但是阿莲的日子并没有好起来,他的丈夫在她二胎怀孕期间出轨了,三天两头不见人影,多问几句,还招一顿骂。

阿莲的姐妹劝她不如离了,看着襁褓里的孩子,阿莲实在狠不下心。只是这次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厚着脸皮把孩子送回娘家了。城里的生活负担不起,就带着两个孩子回婆家去了。阿莲回来接孩子的时候,她的父母背过脸去擦泪,偷偷在给孩子打点的行李里塞了几千块钱,还给孩子备了好几套衣服,尿片奶粉。

阿莲知道这几千块也是父母的血汗钱,说什么也不肯要,可是父母说,孩子小,花钱的地方多,要留点钱在身边才行。

阿莲红着眼睛说,你们不怪我吗?当初我说那些伤你们的话。

父母笑笑:怪,可是你终究是我们的女儿,我们只希望你过得好。

明明知道是你自己选择的生活,却一直在为你的选择埋单,这就是父母,哪怕在你面前撂下多少狠话,自己心里下着雨,可也会倾尽全力为你撑起伞。

(二)

阿练家三姐妹,到了第四个,终于有了个弟弟,过去农村里重男轻女,父母自然对儿子更疼爱些。阿练是老大,所以很多时候,家里的家务重活都落在她肩膀上,挑水做饭,砍柴喂猪,她早早就体会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的意义。

阿练初中毕业后就跟着邻居的大姐出去打工了。一干就是几年,期间也寄了些钱回家。

二十三岁那年,由熟人介绍,阿练准备和村里一个小伙子结婚,那年刚好也是弟弟考上大学,可谓双喜临门,阿练寻思父母该给她准备一个热闹的婚宴吧。可是父母却说,弟弟上大学的费用一年好几千,咱家这酒席就不办了吧。就请家里的兄弟姐妹过来吃个饭,做个简单的仪式就好了,该按习俗给你们准备的东西我们都给准备好,你看行吗?

阿练的心一下子冷了,堵着气淡淡地说,都不办酒席还要东西做什么。

父母自然听出女儿的不高兴,但是要摆酒席就意味着花万把块钱,连同儿子的学费就要差不多两万块,一下子实在拿不出这钱,所以也无法顾瑕她的感受,加上本也不善言词宽慰,就由着事情过去了。

阿练就这样嫁了,带着一股怨气,所以即使只是在同一个村里,相隔不远,她都极少回娘家。

结婚后第二年,老公外出打工,留阿练在家带孩子,阿练和公公婆婆关系处不好,就想着赶紧建个自己的房子,不用每天和公公婆婆相看两厌,可是手里的积蓄不够,只好硬着头皮回娘家借。

父母听了,也没说什么,第二天就把五千块钱放到她手上,说,这五千块钱里有两千多是以前你寄回来的,我们都帮你存起来呢,你拿回去建房子吧,多出来的两千多块也算爸妈给你的,不用还了。

阿练原本都做好心理准备——要是父母不愿意借这个钱,她就厚着脸皮提出拿回以前自己寄给父母的钱,毕竟她始终因为父母对她不冷不热的态度耿耿于怀。没想到父母这般慷慨,倒让自己脸红耳赤起来。

有时候你以为父母心里根本没有自己,以为他们吝啬,其实他们只是希望能替你精打细算。父母的爱有时也像一笔积蓄,一点点地累积起来,也许他们从来没有告诉过你,但是只要你需要,他们一定会毫无保留的给与。

(三)

几年前爸爸曾想把旧房子拆了重新建起来,到后面这事就不了了之了。我问他怎么不建了,他说建起来也不过住个十几二十年,你们也不可能回来住了,咱家也没儿子守这个房,就不浪费钱了。我惊讶于爸爸还这样子承家业的老顽固思想,酸酸地回他话,干嘛非要有儿子才能建房?难道你还觉得养儿才能防老?

爸爸说,其实,我们也知道养儿不一定能防老,甚至还要啃老,帮他建房娶媳妇,其实不过是想让他守住这个家,守住一点血脉而已。以后不管你们什么时候回来,家还是在的。

听了爸爸的话,我才恍然大悟:有些陪伴和安慰,作为女儿的是做不到,如果家里有个儿子,心里有了念想和寄托,何尝不是一种慰藉!看着一代代的血脉相传人丁兴旺,也许就是父辈最大的成就感吧。而如果没有,也将是终生的遗憾吧。

我以为当年爸爸想要个儿子只是为了继承血脉,是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思想作祟,还为此耿耿于怀,到了现在,才开始明白,家里有位兄长,家里的根就永远都在,哪怕有一天父母老了,走了,作为女儿的我们,身后永远还有一个叫娘家的地方,而兄长就是那个家的守护者。

我结婚时,按照村里的习俗,娘家人吃过婚宴后都要组织邻里邻居的兄弟姐妹去新郎家看看,人去得越多越好,爸爸便端着酒,一桌一桌,一边敬酒一边游说人家,硬是凑了几十号人来,满满的两个客车,刚开始我以为那只是凑个热闹走走形式,不必大费周章。

后来才知道,来的人越多,越代表女儿的娘家都是诸多兄弟姐妹相互帮衬的,暗示新郎万不可欺负我女儿,也等于告诉女儿,无论何时何事,娘家都是你的坚强后盾!

在父母心里,关乎女儿幸福的每个环节都不是小事。

我没结婚前,除夕在家和爸妈贴贴对联,看看春晚,坐等零点准时收两老的利是红包。初一陪老妈包包粽子,闲话家常。那时候的我爱说爱笑,一个人都当得三个人讲,所以家里还算热闹的。

我结婚后,逢年过节也会回娘家吃个饭,可是因为姐姐们也都各自成了家,带孩子回家聚在一起吃了饭就各自散了,留下两老面对着满桌的残羹冷炙,刚才还儿孙绕膝的热闹景象,此刻竟如梦境醒来,幸福也随之消散殆尽,只剩满屋的清冷如噎哽喉难以下咽。

结婚后回娘家的女儿,就像变成了客人,爸妈似乎再也没有挽留的理由,毕竟女儿婆家也有老人小孩,爸妈也没有了叨叨絮絮的时间,毕竟相聚太短,只顾着给女儿张罗吃喝的东西,恨不得把家里能给的东西都给你打包带走,连坐在一起说些家长里短的机会都少之又少。陪伴自己的父母,变成了出嫁的女儿最难做到的事情,也变成了藏在心里的一根刺,一触碰到便隐隐作痛。

都说嫁出去的女儿 泼出去的水,其实泼出去的又何止是水呢?水泼出去那刻,也意味着父母今后所有的不舍,也只能是站在门口的挥手送别,意味着父母今后再多的孤苦,也只能生生地压进心底,而他们唯愿你从此有个依靠。

谁说过,结了婚的女人,在婆家是外人,在娘家是客人,但是我们却知道,父母从未把女儿当成客人——每次回家总是把我的袋子塞得满满当当的;心疼你带孩子辛苦总是希望能替你分担些事情,总是对女婿客客气气只希望他能善待女儿.......娘家就像女儿的心灵归宿,不管什么时候,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随时敞开怀抱温暖着女儿。

來源:简书 作者:胖小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