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工艺是提高传统陶瓷质量和艺术价值的极为重要的手段尤其是宜兴紫砂壶,因里外不施釉,就需要有较高的制作水准及装饰,以满足不同层次使用者的需求。另一方面,装饰本身还具有时代性,它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五百年来,紫砂壶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或多或少地下了各个时期的痕迹。在装饰发展与演变之中,始终体现着多种风格的平行发展,即文人雅士所倡导的注重其文化内涵,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文人壶风格。另一方面为百姓所喜好的注重外表形象之意趣的花壶风格。两者在泥料使用、造型及装饰手法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但最终,作品都出白于从业者之手文人及某些上流社会人士的参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给从业者以极大的鼓舞,使从业者增加了自信、勇敢,认真地在自己的壶上落下了款名。有了款名,紫砂茗壶便迅速发展起来五百年来,紫砂壶艺的发展除了多以光货为主流之外,紫砂壶的装饰发展亦有多种,归纳一起有:雕塑、印花、贴花、镂雕浮雕、剔红、描金、陶刻、纹胎、泥绘、珐琅彩、粉彩、炉钧釉包锡、镶铜锡、镶嵌与复合材料、胎中加砂、磨光、贴花纸等

二:印花

在中国陶瓷中,早在新石期时代,先民为了美化陶器,就已采用压印、拍印和刻画的方法来装饰陶器。常见的绳纹,即是用绳子压印出来的,其他的压印是将已有花纹的实物当做模具在未干的胚体上压印出有规则或无规则的图案。夏商时期,印花的纹饰有所增多,今天能见到的有饕餮纹、菱龙纹、人字纹、花瓣纹、云雷纹、漩涡纹、回纹、连环纹等。紫砂壶中的印花装饰使用得不是太多,只是在壶颈、壶肩、圈足、盖沿边等一些部位印上一些几何纹或回纹。另一种与其相似有凹凸之区别的方法为印坯或称模印。陶器模印的方法,商代已有,隋代模印的印花装饰已成为一种常用工艺。隋代瓷器模印图案后,在表面施釉,烧后显现出花纹装饰。紫砂壶中的印坯工艺,局部或整体均可,整体即为搪身筒,在制作母模时,将设计好的图形在母模上做好,类似浅浮雕,然后制成模具。或者在翻制好的模具上将所需图案刻出,修整好,制作时搪身筒,搪出即可,无需再印好贴,仔细加工,完成即可。此种装饰方法图案大多凸起在壶体上。

紫砂壶的装饰有哪些(紫砂茗壶装饰第二篇)(1)

▲喜上眉梢朱泥壶

【年代】清康熙

【尺寸】高8.5厘米,宽15.5厘米

【收藏者】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

三:贴花

贴花是将模印或手捏塑的花形或装饰部件用泥浆贴在壶体上。陶器中的贴花工艺在秦汉时期陶器的塑造中就已使用。如秦俑坑内的大批珍贵的陶俑和陶马,都是分别塑、印部件,然后粘接为整体,贴的技法使用占有相当比重。唐代在贴花工艺上有所发展,并十分盛行,纹饰更加精细、新颖和优美,如“风头龙柄壶”等

1965年南京中华门外马家山油坊桥吴经墓中出土的一件明嘉靖年间的紫砂提梁壶,高17.9厘米,宽19厘米,现由南京市博物馆收藏。该壶的壶嘴根部与壶腹部相接处粘贴0.2厘米厚的四瓣柿蒂形纹叶片,显然受金属器的影响,一是为了使流粘贴更加牢固,二也起到装饰作用。此种方法成了紫砂壶装饰的主要方法之一,多用于贴花货上的子、梅花等。康熙朝贴花装饰较为流行。早期的贴花,多为同一泥色,图案也较为简单,后来演变为多种泥色混合使用

紫砂壶的装饰有哪些(紫砂茗壶装饰第二篇)(2)

▲贴花提梁壶

【年代】清康熙

【尺寸】高13.5厘米,宽14.5厘米

【收藏者】台北成阳艺术文化基金会

四:镂雕

早在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制作黑陶就已盛行镂孔装饰,有方孔、圆孔、扁孔、三角孔、菱形孔以及各种形状的镂孔,其排列方式多种多样。紫砂壶中的镂雕装饰,明末清初已经出现,康煕朝较为流行。为了迎合小市民情趣,各种花样都渐渐出现了。玲珑八竹壶,无款,高13厘米,宽9.1厘米,由香港茶具文物馆罗桂祥收藏。该壶为乾隆前期作品,壶体为八根大竹段组合而成,壶嘴、纽、把均为竹节,大竹段镂孔为竹杆和竹叶,整造型、装饰处理还算雅致,只是使用时略有不便。今天,紫砂壶中的镂雕装饰,多用于壶盖纽等。类似此种造型及装饰已较为少见

紫砂壶的装饰有哪些(紫砂茗壶装饰第二篇)(3)

▲特大高执壶

【尺寸】高27厘米

【收藏者】北京故宫博物院

五:浮雕

汉代佛教传入中国,陶瓷装饰上也受到佛教艺术的影响。莲花是佛教艺术的题材之一。陶瓷上的莲花装饰最为突出,常以贴和浮雕等技法表现各种形态莲瓣和其他纹饰。实际上,贴花技法和浮雕技法在效果上往往有许多相近之处据乐宾纳《宜兴陶艺西渐》记载:“现存欧洲收藏中的小量宜兴制品可追溯到十七世纪或十八世纪早期,其中最重要的一件是藏于丹麦国立博物馆的一个双流茶壶,上饰以浮雕松、梅及图案,盖沿缀以麒麟及镶以黄金边饰。”这件茶壶可确定为存1656年(即为清顺治十三年)载录的“一个稀有东印度泥壶,壶盖系上镀金链,四周镶有黄金边饰。”输往欧洲的宜兴陶器有数点共同的特征。其中大部分都以浅色朱泥塑造,甚少刻有陶工款印。一般外销宜兴茶壶均饰以浮雕,装饰风格时而拘谨,通常器身上的浮雕纹饰瑰丽多姿。宜兴陶器外销欧洲及对西方的影响历史记录并不充足,而大批欧洲仿宜兴的陶器正好印证欧洲陶工对中国炻器的不同程度的回应。早在1667年(即为清康熙六年),荷兰德尔夫特已出现宜兴仿制品。通过阅读上述记载,我们知道清顺治年间宜兴陶器已小部分外销,且作品多为贴花及浮雕。今天,紫砂壶中浮雕装饰已很少见了,大都由贴花所代替。

紫砂壶的装饰有哪些(紫砂茗壶装饰第二篇)(4)

▲浅浮雕山水人物纹壶

【年代】清康熙

【尺寸】高13.5厘米,宽17厘米

【收藏者】香港茶具文物馆

其余装饰方式请关注后续文章更新,小编(氿砂艺术)会为大家一一讲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