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长汀 2022-04-07 22:41
以下文章来源于平生已塞北江南 ,作者涂明谦
平生已塞北江南.
万物具备于你我,君子何求诸外
长汀名字由来涂明谦
常听人将长汀与汀州混用,很是让人不适,这两个地名是有应用场景的。
比如,你现在要说去参观长汀县城里那座古代遗留的老城,就应当说:“师傅,麻烦您,带我去汀州古城,我想去参观古城墙和明清老街店头街。”注意不是长汀古城,是汀州古城。
为什么要这样区分,直接说长汀古城有什么问题吗?当然是有的。但是你如果说:“请带我到长汀古城。”那对不起,师傅可能直接把你拉到长汀县古城镇,也不远。
从史书的角度,汀州的历史有多长,长汀的历史就有多长。但事实上是二者纠缠千多年,马虎的人确是分不清楚。
先要解释一下共同的汀字。
首先请先抛弃“天下之水皆东,独汀水南流,合方位为丁”,这是喝醉了才说出的话,珠江向南流,不用怀疑,而且珠江在秦代就开发完了,汀江流域唐代开正式开发。
汀是什么意思?
《楚辭·九歌》:“攐汀洲兮杜若。”
《說文》:“平也。謂水際平地。 段玉裁注:‘谓水之平也。水平谓之汀,因之洲渚之平谓之汀。’”
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
汀和洲从来是并用的,而古代州与洲最早是互通的。为何?因为从大禹时代九州指的就是九个没有被水淹没有山头或者高地,州的边界是水无疑,因此后来这个字再被引申使用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正是九州的意思的拓扩。所以我每次看到人把汀州写成汀洲都觉得特别值得原谅,这是多么复古的写法。张九龄的诗里,水中汀洲就写成汀州,大文人错得,你自然也是错得的。
长汀的名字历史其实比汀州要更长。
汀州建立于唐开元24年,公元734年。汀州和长汀的名字来由,主要参看两本史册。一是《永乐大典》。
《永樂大典(卷之七千八百九十五)》:“臨汀志 門户昈紀,既核而詳。若夫訂異正訛。質於鄉老之聞見。興利除害。著於時賢之申陳。不備書之無以詔將來也。作叢録。考證舊志謂長老相傳。州以汀名。盡因南流入海。取以水合汀之意。如章貢二水合而為贛耳。或曰不然。郡之得名或以山川。或以風俗。要不可概論。特未聞以近世字說為據者。况爾雅以水際平地為汀。說文以水際平沙為汀。平地與沙。固非山間所能有。然未郡之前。舊有長汀村。厥初置郡在今州南四百里。其間率多曠野。則平地與沙容或有之。名村之意殆非偶然者兼沙縣亦在四山環合之間。舊隷於此。汀之與沙。皆紀其實耳。唐書地理志云。汀州始新羅。大曆四年遷白石。則是置郡之後才一遷耳。乃今自新羅之外有兩舊州。一在上杭縣北十五里一在州東五里。而耆舊相傳皆以為 三遷。豈史氏之闕之耶。唐書云。大曆四年遷白石。而唐會要乃云大曆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移汀州於長汀縣白石鄉。地志是大曆四年移束坊口。後十年陳劍奏移今治。宋朝會要載上杭縣至道年徙鱉砂。咸平二年徙語口。嘗考之。自丙申至己亥僅四年。豈應兩遷耶。問之長。則曰蓋 鱉沙團之語口渡耳。非兩地也。惜無證據。姑兩存之。唐志云開福撫二州山洞置汀州。自今考之。州之南境舊為新羅縣。隷泉州。北與石城。南豐將樂。建郡。泰寧。為鄰。南豐隷撫州。而建郡猶未建。諸縣所隷非撫即禍。時閩中止福建泉三郡耳。故以福撫二州言。而四山崇峻盤互交鎻。其民獰獷。郡盗屢作當時謂之山洞固宜。按舊圖經載。開元十三年福州長史唐循忠。携誘逃户三千人奏置汀州而唐志云開元二十四年今詳考之。十三年因居民羅令紀之請。置黄連縣。即令寧化。二十四年始開福撫二山洞置州。則二說各有所指云。先正諸公條陳本州利病事宜。”句逗为《永乐大典》原载断句,就去不改了。
第二本则是《嘉靖汀州府志》。
《嘉靖汀州府志》:“開元十三年,改泉州爲福州。二十四年,開福撫二州山洞置汀州,福州長史唐循忠招誘逃户三千餘置郡。(出舊誌)領縣三。長汀、黄連、龍巖。俱晋新羅地。按《寧化誌》開元十三年因居民羅令紀之請,升黄連鎮爲黄連縣,則未置州時已有此縣,至是置州因属焉。天寶元年,改臨汀郡,改黄連爲寧化。乾元元年,復爲汀州,仍領三縣。舊誌以沙縣來属,領四縣者非。初治新羅,㩀《唐㑹要》云,天寶元年,攺新羅縣爲龍巖縣,則今之龍巖,即州之故治也。唐書以爲長汀地,末詳孰是。去今州四百里,後遷長汀村,在上杭縣北十五里,今名舊州,去今州二百三十里。”
《永乐大典》上的说法来自《临汀志》,上头的说法是宋人的说法,考证也是宋人考证,再参照《嘉靖汀州府志》建州过程清晰可见。
虽然无法看清《永乐大典》哪一句是元末明初的人加上去的,但至少可以看明白,长汀这个名字来自长汀村。长汀村的历史很长,可能会在魏晋时代就开始叫了,当然那个时候是新罗县,晋代的新罗县和后来的长汀县可能仅有一毛关系的,所以后世的人们总想把长汀或者汀州的历史向前推个几百年,顺手取整弄个两千年。我得说你这是一种数字强迫症,是病,得治。
当年的晋代的新罗为什么叫新罗?两重意思,一是新近网罗从前没有,二是新近建立罗城。朝鲜那个新罗也不出这两个意思。今天的龙岩新罗区的名字由来,也正是向一千八百年前的新罗县旧名致敬,因为当时的新罗把今天汀州八县(龙岩五县 三明三县)和龙岩州三县(新罗 漳平 宁洋)全数包罗进去了。
晋新罗为什么会设县?因为要开矿取铜铁,这和后来上杭设场设县的逻辑是一样的。
为什么设在今天上杭旧县这个地方?因为这个地方的矿开了近两千年,至今还没有完全采完。
那晋和唐之间这个县为什么消失了?因为两个原因,一是水灾,二是中原动荡,鞭长莫及。原因可以参看《汀州在何方》。
什么是“逃户三千”,就是当年开矿的人们重新被福州的长官们重新发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不纳税,又在王土,不是逃户是什么?并不是从外省逃来,两回事。
为什么叫长汀村?
因为旧县地方的土地平,而且土地高度不大离水很近,所以是“水际平沙之地”,这是《尔雅》和《说文解字》说的,所以叫长汀村。看过旧县之后大体会明白长汀的汀字和长字都是有来历的。
为什么汀州和长汀迁到今天的位置还叫这个名字?
长汀随汀州迁到今天长汀县城,仍然叫这个名字,《临汀志》和清代的杨澜以及民国的丘复,都对这个进行了解释。如果你看县城这一带,当然不会觉得水岸平沙且漫长,这个名字似乎很不合适。
但是你如果在2000年之前,长汀还没有大搞开发时沿着中心坝和黄屋楼下的河岸一路向上一直走到了观音桥,就会在河的右岸看到左岸近二十里长的平沙且漫长的“长汀”。这个长度远远比旧县河边的平沙之地要长得多,而河岸则同样也是离水面不过一两米的高度,真是水际平沙之地。
汀州的州府历史从公元734年开始算,到民国结束,不宜向前向后胡乱扩张。而长汀县的历史也一样,从公元734年开始算,至今也不会结束,当然如果有些人非要把她改成市,那就立马结束了,为何?名字即是编制。晋新罗县那段历史没有必要强加在长汀的头上,一样,那段历史龙岩新罗也不会冒认,因为名字即是编制,可以遥遥致敬,但不可冒认。
说回开头的话题,为何是汀州古城?不是长汀古城?
因为唐代建立的汀州古城有两重,一重子城一重罗城。
最先只把府衙包起来,这部分叫子城,大体是现在长汀一中的一部分 博物馆,纵贯长汀一中的水渠,是原来子城的护城东渠。
同时在建的是把州城包起来的叫罗城,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府城,从唐代到明代,存在了大约近七八百年。这一层罗城的意义是包罗。
北面以北山为天然城墙。
南面沿着今天济川门位置到今天的樟树下,大体是与兆征路平行向下移动五十米上下。南罗城的墙城在明代拆除了,因为在防御上和县城合成一体。但南罗城的印记还在,比如镇南门(店头街立了一个门,那是旧址)和广储门(今天三元阁)是当时的两个门,而今天从西门樟树下入城,经过蓆稿坪,过食品厂,流经塘湾哩,从汀州医院前过,过七星桥然后到达五通街最后汇入汀江的那条渠道,其实就是当年州城、府城的罗城南护城河。
西面从西竺庵的那个山壁向下到今天的蓆稿坪水渠。
东面沿北山山麓从东翘舒啸而下直接沿江到达济川门。
所以汀州城为何一直叫汀州城,而不叫长汀城是因为从唐天宝开始到明嘉靖,七八百年的历史中,她一直叫这个名字,然后汀州城与长汀县城合并,防御一体化,仍然叫汀州城,从明嘉靖一直到民国结束,又一个五六百年。她从来没有叫过长汀城,只在民国之后叫过长汀县城,但民间仍然以汀州城郑重称谓之。
因此汀州城其实是:唐城宋墙明清街,历史一千三百年有余。
所以今天你如果非得称汀州古城为长汀古城,那是否定了这个名字里头近一千三百年的存在历史和民间习惯称谓,当然你非要说是长汀古城而且要从晋新罗开始算,也是可以的,不过那是导航去上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