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心律失常之前,咱们再来复习一下正常的心电图。只有知道正常的,才能知道异常的。
一、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
(1)其频率在成人为60~100次/min,基本整齐。
(2)心电图上P波规律出现,P波在I、Ⅱ、Ⅲ、aVF、V5导联上直立;在aVR导联上倒置。
(3)PR间期0.12~0.20s。
(4)同一导联上PP间距相差<0.12s
正常心电图(图片来源:诊断学第九版)
二、正常心电及主要波段的含义
心脏各部位动作电位与心电图各波段的关系(图片来源:诊断学第九版)
1.P波:心房(肌)除极时产生的心电波。
(1)通常P波的前半部代表右心房除极,中部代表右、左心房共同除极,后半部代表左心房除极。
(2)形态:P波在I、Ⅱ、Ⅲ、aVF、V5导联上直立;在aVR导联上倒置。
P波的常见形态示意图(图片来源:诊断学第九版)
P波在V1常直立或双向,负向波用“Ptf-V1”表示。Ptf-V1表示V1导联的终末电势,用测量的深度×宽度。
正常Ptf-V1≥—0.02mm.s。
Ptf-V1≤-0.04mm.s,提示左心房负荷过重、左心房肥大
图片来源:临床心电图分析与诊断
(2)时间:正常P波的宽度≤0.11s,表示左右心房除极所花的时间。
P≥0·12s提示左心房肥大或房内传导阻滞。
(3)振幅:P波的高度(幅度、电压)与心房肌的多少(厚薄)有关。
在肢体导联<0·25mv,
在胸导联<0·2mv
增高:提示右心房肥大、低钾血症、甲亢。
过矮:提示高钾血症、粘液性水肿。
2.P-R间期:P波起点至QRS波起点间距,也可称为P-Q间期主要是电激动经房室传导系统下传,尤其是经由房室交界区时传导延缓产生的。
正常PR间期为0.12~0.20。
PR间期延长>0·20s,提示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缩短<0·12s,提示房室传导加速,多见于预激综合征。
3.QRS波:心室(肌)除极时产生的心电波。
(1)宽度(时间),表示整个心室除极所花的时间。正常QRS波宽≤0.12s,通常在0.06~0.08s。
(2)QRS波群的高度(幅度、电压)与心室肌的多少(厚薄)有关,因此QRS波群的高度有时可以反映有无心室肥大。
各导联上QRS波群的高度有一定正常参考值。但正常V1导联rs型QRS波,且r波幅度不应超过1.0mv(心室的初始向量决定的,可看心电图系列之五)。
图片来源:临床心电图分析与诊断
4.ST段:QRS波群终末点(称J点)至T波起点间距。ST段有无抬高或压低,多
以J点后80ms处为测量点。任何导联ST段均不能压低超过0.05mv。
V3导联ST段抬高≤0.3mV,余导联ST段抬高均不能超过0.1mV。
ST段的升高或压低可诊断有无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电解质紊乱等。
5.T波:代表心室复极。观察T波的方向、形态和高度的改变与观察ST段的变化有类似意义。因此临床上有“ST-T改变”之说。T波一般与该导联的主波方向一致。
6.U波:T波之后出现,有代表左室前乳头肌复极之说。时间一般在0·16-0·25s。因影响因素多,意义不
十分明确。U波增大多见于:低钾血症、洋地黄等药物的使用、脑血管意外等,倒置的U波被认为是冠脉左主干或前降支梗阻的可靠佐证。
7.Q-T间期:QRS波起点至T波终结点间距,不能把U波计算在内。 QT 间期的正常范围为 0.32 ~ 0.44 s。
测量的Q-T间期在诊断某些心律失常、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剂量、判断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8.P-J间期:P波起点至QRS波群终末点(J点)间距在鉴别间歇性预激综合征
与舒张晚期(晚发性、不那么提早的)室性早搏时有其特殊价值。
今天复习了正常的心电图,下回咱们来聊一聊QRS波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