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自唐太宗后,一连三代才出了一个最像他的李隆基。
李世民当初杀害兄弟夺权,而李隆基比他更狠心——襁褓婴儿都不放过,他夺权3个细节,看出此人真的不一般!
武则天退位后,唐中宗李显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杀,母女二人企图扶持傀儡皇帝李重茂,最终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杀害,史称唐隆政变。在整个政变中,李隆基并非一帆风顺,但他所表现的英明决断和沉着大气,非普通人能及。
1、亲信成逃兵,李隆基镇定自若挽回大局
王毛仲是李隆基的家奴,在跟随李隆基的十余年里,他一直奋力联系万骑营的禁军,为李隆基控制禁军做了突出贡献。然而,在政变的当天,这个李隆基最信任的亲信却无缘无故“失踪”了。
大事尚未发动,就有一个亲信当了逃兵,这严重打击了政变集团的团结和信心。早在武周时期,太宗之子越王李贞谋反时,也是因为集团中出现了逃兵李霭,他不但做了逃兵,还投靠了武则天,使得兵变迅速失败,所有参与者全部被斩。
李隆基也同样面临这个境地,其他人无不担心王毛仲跑去跟后党告密,可是一看到临淄王若无其事的表情,似乎另有安排,这才逐渐打消疑虑。虽然李隆基此刻也是又惊又愤,但他并没有像李贞一样乱了阵脚,进而避免了败局,这也是细节决定成败的一种写照。
2、除恶务尽,襁褓婴儿也不放过
血洗禁宫之后,韦后、安乐公主以及上官婉儿等几个首要人物都已经命丧黄泉,部下刘幽求认为大事已定,劝李隆基就在当晚拥护相王李旦登基,但李隆基却说了四个字:除恶务尽。
要把宫中残余的韦氏党羽全部铲除,相王才能登基。于是,杀戮继续进行,从凌晨一直持续到天亮。宫中血洗差不多后,李隆基才请出蒙在鼓里的李旦。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吗?第二天天亮后,李隆基又下令关闭宫门及长安所有城门,派万骑卫士分头捕杀余下的韦氏亲党。
长安城南的韦氏宗族成了主要目标,连襁褓中的婴儿也没有放过。当时城南有两个世家大族,一是韦氏,一是杜氏,两大豪族比邻而居,而这一刻,可怜的杜氏也成了韦氏的陪葬品,禁军进入豪宅后,只要是人就拼命砍,哪管你姓韦还是姓杜。
3、摒弃前嫌,彰显帝王胸怀
经过铁血手段,李隆基彻底清除了余孽,就在一切都已尘埃落定的时候,那个失踪多日的王毛仲居然又回来了。
王毛仲见李隆基大获全胜,再也没有任何危险了,才带着一脸的尴尬和歉意回到了王府。像这种贪生怕死、临阵脱逃的家伙,李隆基完全有理由把他一脚踢飞,可他却没有这么做。
他原谅了王毛仲,还封了他一个龙武将军的官衔。李隆基之所以既往不咎,不仅出于宽宏之心,更是因为现在是用人之时,与其拿他问罪,不如让他常怀愧悔之心,将功补过。李隆基的这种驭人手段,就叫使功不如使过。
一次政变,让我们看到了李隆基既狠毒又宽容的两面,也许正如李世民一样,每一个有所成就的帝王,都有看似矛盾却又不可或缺的“面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