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连云港,有“寒刀夏鲤”的说法,意思为鲫鱼冬天好吃,鲤鱼夏天好吃。然而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尤其在连云港沿海的区县,淡水鱼(鲤鱼尤甚)已渐渐淡出餐桌,鲫鱼一般用在冬季火笃(du二声)鱼豆子、祭灶、除夕年夜饭等。
一般情况下,海鱼滋味优于江鱼、江鱼优于大湖鱼、湖鱼优于河鱼、河鱼优于塘鱼。所以连云港“富海、少湖、少河、多塘”的地理条件下,淡水鱼多产于小池塘中,由于水体缺乏流动,当地的淡水鱼大部分会有一些“泥渍”味。
由于地处沿海,拥有大量鱼类滋味中最优的海鱼,而新鲜的海鱼确实适用于那句经典的描述:最好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锅热入少量油,入葱姜辣椒炝锅,倒足水烧开,将鱼放入(鱼不煎,俗称“穿汤下”),大火烧开,小火慢炖,即能鲜味四溢。“熬”海鱼只放很少的调味品,传统的做法连酱油都不放,说是酱油“改味”,掩盖了鱼本身的鲜味。 凡此种种,导致海边的居民大多不善烹调有点“泥渍”味的河鱼。
然而灌云、灌南两县的鲫鱼做法与口味却相当好。细想其原因,大体可以归结于以下两点:首先是两灌处于淮扬菜系的影响范围内,本身两灌地区的菜品在连云港就最讲究;其次两灌(滩涂居多)相对连云、赣榆,并不真正沿海,而东海是重盐重辣的徐州菜风格。因此想在食材本身存在一定缺陷的情况下,做出好的滋味,务必需要下点工夫。
书归正传,两灌鲫鱼做法的精髓在于:精细处理、裹面煎制、酱油呛味、慢(火笃)收汤等方面。利用以上的烹饪手法,将鲫鱼的鲜、香充分展现,去除和掩盖点“泥渍”味。好的烹饪在于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但愿我家乡的美食能多多传承发展、创新改进,让更多的朋友品尝到。谢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