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性格决定命运”,这话一点也不假,比如彭德怀彭老总。

提起彭老总,很少有人会不竖起大拇指,因为他的耿直敢言,因为他的刚烈不屈,但也正因为他的这些性格,注定了他的坎坷命运。

杨尚昆对彭德怀有一段评价(杨尚昆对彭德怀有一段评价)(1)

1957年,苏联的米高扬来中国参加会议,彭德怀跟他有一段对话,现在看来非常有意义,咱来看看——

彭德怀跟米高扬没有客套,开门见山地说:“为什么斯大林生前你们都喊他天才、英明、万岁,可他死后你们又骂他漆黑一团?”

斯大林去世后,米高扬是批判他的主力,把斯大林说得一无是处。但这个时候,米高扬还没有想好怎么来解释。

杨尚昆对彭德怀有一段评价(杨尚昆对彭德怀有一段评价)(2)

彭德怀继续质问:“他的错误既然那么严重,为什么不在他生前提意见?人死了才算旧账,他还能听到改正?”

米高扬有点难为情,说:“他活着的时候,谁敢提呀……”

彭德怀打断他,提高了声音问:“这是对党、对人民、对领袖负责的态度吗?”

米高扬说:“谁提了谁就要掉脑袋的!”

彭德怀更加愤怒,转身离开,留下一句:“怕死还当什么共产党员!”

这就是彭老总,有话当面说,绝不藏着掖着,一往无前,宁折不弯!

也正是这段对话,成为彭老总一生命运的基调。

在他的心里,只有两个字——“真理”,其他的什么“领袖”、“地位”、“荣誉”、“面子”,甚至“生命”,统统不在话下,在真理面前一文不值。

杨尚昆对彭德怀有一段评价(杨尚昆对彭德怀有一段评价)(3)

在开国将帅中,性格刚烈、耿直之人不在少数,比如黄克诚、许世友、韩先楚、钟伟等等,但他们跟彭老总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他们都把毛主席当成领袖,可以跟任何人争,但绝不会跟毛主席争,而彭老总,却把毛主席当成一个同事、战友,看什么不对就立刻说出来。

比如1956年,彭老总去部队视察,看见宣传栏上写着“我们要在毛主席的领导下……”,皱了皱眉,说:“这个写法有毛病,现在的军队是国家的,不能只说在哪一个人领导之下。我们是唯物主义者,毛主席没了谁领导?今后要修改。”

长期以来,我们都在赞美这种性格,但到了现实中,却很少有人能受得了。

杨尚昆对彭德怀有过一段评价,非常中肯:“一个人的突出优点有时伴随着相应的欠缺。德怀同志刚正而欠于通融,爽直而失之急切,有时容易造成矛盾的激化,不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

聂帅和叶帅也曾劝过他:“不能单从‘信’的方面来看,而要从如何对全局有利着想。”

这个道理,彭老总不会不懂,但他又实在无法对老百姓的疾苦视而不见,用他的话说,“我是从小饿怕了,总怕人民挨饿。”

所以,即使知道大局是什么样子,他也会继续为老百姓呼吁,不惜撞得头破血流。

杨尚昆对彭德怀有一段评价(杨尚昆对彭德怀有一段评价)(4)

1958年底,彭老总去湖南、江西、安徽等地考察,发现了很多问题,老百姓包括很多基层干部都对大跃进心存不满,但又迫于形势,不敢往上反应。

回去后,彭老总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诗——

谷撒地,薯叶枯。

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

来年日子怎么过?

我为人民鼓与呼!

这首诗虽然平白如话,但感情真挚,只有心里真正装着老百姓的人才能写得出来。

当年在延安时,他的侄子去投奔他,问他对自己有什么要求,他对侄子说:“今后若你对革命有二心,我就毙了你;我若成了反革命,你也可以毙了我!”

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彭老总,今天的中国,还会有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