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首都师范大学发布讣告:

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当代书法学科建设重要开拓者欧阳中石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今天凌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欧阳中石书法家简介(书法家欧阳中石去世)(1)

欧阳中石先生的告别仪式定于11月11日(星期三)上午9时,在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

很多网友得知了这个消息后,

晒出欧阳中石先生的题字,

纷纷悼念

欧阳中石书法家简介(书法家欧阳中石去世)(2)

欧阳中石书法家简介(书法家欧阳中石去世)(3)

欧阳中石书法家简介(书法家欧阳中石去世)(4)

欧阳中石虽然不是生在济南,却是很小就来到了济南,跟济南这片土地很有缘分。在济南,有不少欧阳中石题字的墨宝。

例如我们熟悉的泉城广场广场西入口的《泉城颂》石刻,就是由欧阳中石题写的。

五三惨案· 母亲怀着他从济逃生

去北京上大学前,欧阳中石先生基本都生活在济南。

1928年,他出生于泰安,曾在泰安、济南等地读过小学,后到济南一中读书。毕业后,在济南一所小学当了教师。1951年,他又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毕业后便成为师范教育界的一员。1981年,他结束了28年中学教师生涯,调入当时的北京师范学院。

欧阳中石曾说:“我和‘五三惨案’是有一点缘分的,虽然没有经历过,但我是惨案当年出生的。”

1928年日本军队攻打济南时,欧阳中石尚在娘胎中,母亲怀着他往泰安跑,刚到八里洼就听到枪声响成一片,担惊受怕了一路终于逃到泰安。后来,欧阳中石在泰安出生,长大一些才回到济南生活。

欧阳中石的夫人张茝京有一个小名—大响,外号“响姑娘”,也跟“五三惨案”有关,她解释说:“我就是1928年5月3日出生的,正好是‘五三惨案’那一天。因为当时济南城的枪声、炮声很大,所以家里人才给我起了这个名字。我出生时,日本人已经进了城,大哥去泺口姥姥家送信,路上差点被日本兵打死。”

欧阳中石回忆自己小时候在济南居住时的情景,他小时候在济南居住过7个地方,最早是在永庆街,最后搬到了商埠的林祥南街。

“那时都是租房住,每个住处也基本在老城里面或周边。我见过很多泉,有的同学家里就有泉。记得在顺河街住的时候,住房就在护城河旁边。

当时还有个规定,每天上午12点前,居民不能在河里洗衣服,所以早上河水很清澈,住户都是直接在河里打水喝或洗菜、淘米。”

济南求学· 读中学时改名“中石”

曾有人开玩笑说,“欧阳中石这四个字就是齐鲁文化的浓缩版”。其实,“欧阳中石”这个名字,也是在济南起的。

欧阳中石原名欧阳瑞陆,他在济南省立一中读书时,地理老师觉得他的族名不好,先后给他起了几个名字:最开始起了“松岩”,他觉得不好,因为光他就认识好几个叫“松岩”的;后来又起名叫中流砥柱的“中流”“中柱”,他也不满意,直至起了“中石”,柱石的意思,他才欣然接受,于是以后便有了“欧阳中石”。

谈及济南· 家乡发生变化我高兴

在首都师范大学的一个寓所里,经常出现成群结队痴迷书法的“后生小子”。欧阳中石从来都是“来者不拒,一概‘笑纳’”。

这些学生早已习惯了老人身上的“山东性格”。

他从不轻易表扬人,批评起来也直来直去,颇有山东好汉的率直气息--尽管他经常说“不错”、“很好”的口头禅。一次,他参加一位学生的书法展览,学生的书法水平令他大怒,不留情面地当着众多参观者,指斥其作品的不足和展览的草率。

而今,“生于鲁,长于齐,壮游京师”的欧阳中石已成为山东人的一个代表符号。他自谕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而这“也是山东人的显著特点,因为随遇而安,而遇事不争。我深受影响,所以也就这样走过来了。”

而对于家乡济南,老人说起来更是激情满怀。

“在济南这个地方,越破旧我就越感到亲切,城市变了新面貌,我也很高兴,因为她有了新发展。这里是我的家,我喜欢这里。自己家的事我能说,但外人不行。我是山东出来的年轻人,再回到家里感觉什么都是好的。”

谈到自己的成就时,欧阳中石非常谦虚,“每次回故乡,都觉得自己没有什么成就,觉得对不起过去的老师。不敢说成绩,我没有给济南丢人,已经很满意了。”

谈及泰安· 至今记着每一条老街

欧阳中石出生于泰安,在一次回泰安参加座谈会的一次采访中,欧阳中石表达了对家乡有着浓厚的感情。

当年老泰城的模样,他记忆犹新。曾经居住的街道和上过的小学,更是数家珍,甚至可以精确地说出每一条老街位置。

“我的出生地在泰安的望山街,那时候都叫做望山胡同。1934年,我开始上小学,府衙门小学,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也许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个地方在哪了。可是我就是从那里开始了我的求学之路。”

欧阳中石先生笑着伸出手比划着原来街道的模样。

欧阳中石回忆说,1934年时,他居住在五马庄,附近一条街道叫卧虎街,穿过卧虎街的一个操场,往西走就是府衙门小学。之后,他曾转学到粮食市小学就读,上到三年级时,抗日战争爆发了,他只好回到肥城市的汶阳老家。1939年,他辗转到济南继续求学之路。

虽然在泰安生活的时间不算长,但对于泰安的风物人情,老先生都很熟悉。讲起他曾经居住过的肥城老家西徐村,欧阳中石笑说不知道为何村中没有一个姓徐的但是却叫西徐村。但是他直到后来才明白,康熙曾在附近的一个庙中生活过,题名“习学”,没想到后来音译成“西徐”。

师生情· 随口一唱成了奚派传人

欧阳中石是京剧“奚派”的第二代传人,其师奚啸伯是京剧老生,四大须生之一,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齐名。

欧阳中石书法家简介(书法家欧阳中石去世)(5)

欧阳中石在济南一中上学时就是个戏迷,还能马马虎虎唱两句。少年欧阳常到他的同学、“发小”马寿甫家玩。马的哥哥马寿泉是北洋戏院的经理,马家就住戏院的后院。

1943年的一天,15岁的小中石又来马家玩,一看有客人就到院里吊嗓。他唱了两段后,从屋里出来一个个子不高、温文尔雅的中年人,问他说:“你还会唱别的吗?”“会。”他回答。“唱唱看。”欧阳唱完,那人笑着问:“你唱的是谁的戏?”“奚派。”“那,我就教教你吧。”欧阳听了一愣:“你?”这时马寿泉走过来说:“你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你崇拜的偶像奚啸伯老板,还不快叫师父?”小中石这才如梦方醒,连忙深鞠一躬口称师父。

从此奚先生每到济南演出,欧阳总是随侍左右,跟老师学了不少戏。1948年奚先生想让他下海,可他父亲坚决不同意。两年后他考入北京大学,终于能经常与老师见面学艺遂了心愿。那时拜师,必须由老师下帖,遍请名角,先焚香祭拜祖师爷,弟子再向老师跪行大礼,然后大摆筵席,否则,梨园行里就不认同。奚欧师徒虽未按惯例举行拜师礼仪,可是他们师徒之间的那段真挚感人的生死情谊,却多年来传颂不已。

欧阳中石协助奚啸伯工作多年,为“奚派”艺术的完善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称季羡林· “世交乡兄”

2009年7月13日,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曾在北京的家中接受齐鲁晚报记者独家专访,此前的2009年7月11日,国学大师季羡林逝世,欧阳中石在与齐鲁晚报记者谈及季羡林时表示:“在我的心目中,季羡林先生不仅是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家,也是一个纯真圣洁的人。”

欧阳中石书法家简介(书法家欧阳中石去世)(6)

欧阳中石称季羡林是自己的“世交乡兄”。

“我和季老都毕业于济南一中,他毕业于抗战前,我毕业于解放战争前。我们还都是北京大学毕业的,不过他比我高很多级,我在北大读书时,他已经是北大的教授了。再加上我们都来自山东,所以我称他为我的乡兄。”

欧阳中石说,自己和季羡林先生还是世交,“我爱人姓张,季老有一家亲戚姓弭,张家和弭家是世交,我们因此也有了亲戚关系。”

网友悼念

@群馬県最速運転手:我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校名都是中石先生题的。走好

@年度讲道理冠军:肥城的每个学校基本都是先生提的字

@泡老哼:元寿老走后不到一个月,欧阳先生也走了在谭元寿先生的追悼会上还看到您题的字,太突然了,一路走好。谭派奚派大家都已仙逝了

@旭日快乐X:走好,大学的题字,在山东在济南,到处都是中石书,中石题的笔笔迹

@谢谢侬5s:老先生一路走好!高中校名的书写者,永远的欧阳中石,永远的英雄山中学

@短腿猫猫猫了个咪:老先生再见,愿您来世依然饱腹诗书

从此再无中石题,

先生千古

你还记还记得那些年,

老先生题过的字吗?

来源:齐鲁晚报(qiluwanbao002)综合记者倪自放、白雪、齐鲁周刊,济南时报、光明日报,新浪微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齐鲁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