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极一时的“雪球”凭借类固收与高票息吸引了一些投资者;而它的风险引起了监管层的高度关注。

8月11日,监管层要求券商自查“雪球型自动敲入敲出式券商收益凭证”。8月12日再获消息,证监会已向多家券商发文,要求强化对“雪球”的风险管控;部分券商已经主动减少甚或暂停新产品发行。

在采访中,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发现,这款看似收益不错的产品面临着三大风险,即极端行情下的亏损风险,再流动的风险和监管风险。

结构:雪球被设计成5种收益

这个“雪球”结构理财和雪球APP,没有任何关系。

这款叫“雪球结构”的理财产品,门槛很高,大约100万起;市场反应,有时供不应求。

市场分析,其本质是投资者向券商卖出带障碍价格的看跌期权,期权类的衍生品本身具有超高风险,然而在一些营销人员的话术里,摇身一变成了“下跌有保底”、“稳赚不赔”、“薅羊毛的好机会”。

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品,雪球结构号称年化收益率15--20%。

根据涨跌情况不同,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率也不同。根据绑定标的市场表现不同,其最终收益率也有所不同。

1. 在上涨或不涨不跌的行情里,均能获取确定性的年化15%的收益率。

2. 在下跌行情里,只要能反弹到1.05元以上,一样是15%的年化收益率。

3. 如果能反弹到1-1.05之间,则不亏。

4. 只有在下跌20%且2年后都没涨回去的情况下,才可能会亏钱。

细节:两处设计暗藏心思

在采访中,北青-北京头条发现,这是一款针对人性弱点设计的产品,球友@探普学堂发贴表示,雪球结构理财最巧妙的地方在于,它的设计让投资人觉得自己占了很大的便宜,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首先是投资结果清晰可见。更重要的是,在其投资的五种情况,有3种是赚钱,1种不亏,1种亏钱。让人感觉赚钱的概率更大。

其次是敲出线很低,而敲入线很厚。触发敲出,意味着即将赚钱,对投资人有利。触发敲入意味着遇到风险,对投资人不利。

雪球结构理财的风险藏在不易被人察觉的小细节里。其一是敲出被设置得非常低,常见的是103%和105%。103%代表价格上涨超达到3%就触发敲出。敲入设置得比较“厚”,常见敲入有三档:80%,75%,70%。这意味着挂钩标的价格要下跌超过20%才触发敲入事件。

其二是雪球结构中叠加了观察日,对于敲出来说,观察日是一月一次(非观察日里触发的敲出事件,不算敲出),对于敲入观察日则是每天——频率上是不对称的。

风险:极端行情下蕴藏大风险

有资深网友分析认为,雪球产品存在着三大风险,即亏损风险、再投资和流动性风险和监管风险。

首先是极端情况下的亏损风险,文章表示,对于把这种结构化产品像类固收那样推荐的渠道或者投顾,要慎重,因为他们可能自己都不知道报隐含的巨大风险,这种产品在极端风险下的亏损是很吓人的,是收益有限风险无限的超高危投资产品。

其次是再投资风险,即产品很快敲出,投资者不能获得足够的投资收益,就会面临再投资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则是,对大部分投资者而言,雪球本质上是没有赎回条款的产品,中途想赎回下车是不行的,需要严格按照雪球结构产品的约定持有到期,这是流动性风险,投资者需要提前安排好资金。

第三则是监管风险。

有网友告诉记者,虽然机构将雪球产品敲入点设计的较低,普遍在25%-30%左右,但十八个月内股指出现这样的跌幅并非完全不可能。在熊市中,股指越是下跌,雪球产品就越是会被迫买入更多的做多头寸。然而如果一旦跌破了敲入线,股指反而会出现大量的抛盘,对市场形成更大的抛压。这会不会形成一种多杀多的炮仗式抛售,从而引发连锁反应?更不要说当前许多雪球产品在销售时,宣传普遍存在误导。到时候亏损的投资者们必然会给金融机构们上一课。更有网友表示,面对这样的风险,监管不可能坐视不管。

券商:主动减少新产品发行

在采访中,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观察到,市场上,针对这款产品解析的文章比较多,但关于它的收益,却鲜有人晒出成绩单。

据了解,素来被称“沪上三巨头”之首的海通证券“雪球”发行期数已至92号。全称:海通证券收益凭证智盈系列中证500雪球式第92号(SPR139)。

其中,申万宏源“雪球”产品发行至85期,国泰君安相关数据也超40期、安信证券超20期。

监管部门上周发文,要求各证券公司持续强化风险意识,切实加强相关业务条线合规风控体系建设,将对券商发行雪球的销售适当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加大检查力度,对于风险管控不足的公司,将依法从严采取监管措施,同时对相关责任人层层追责。

已有券商开始有意识地主动减少新产品发行,甚或已于此前两周停止新发产品,存续期产品继续存续。此类产品存续期通常1-2年,目前其所在券商的做法是“先把新产品先停掉,之后再观察一下监管要求”。

据悉,“雪球”产品规模已经出现了一定幅度下降。券商中国报道指出,目前雪球产品规模在千亿左右,而非此前所传“高达5000亿元”。

事实上,“上架即被秒”的行情似乎没过多久,券商却已在监管发文前开始放慢或停下脚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慎良

编辑/田野

滚雪球找机会(15楼财经年息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