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一个虚伪的中立国。

1997年初,瑞银集团正在销毁大量二战时期的客户档案以及当时德国的银行账目,而这一切就被一个保安无意中发现。这位保安意识到瑞银集团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于是就抢下部分档案,并交给以色列驻瑞士的机构。

随后,以色列就将瑞士在二战中的种种行径的证据交给美国,美国一拿到这些档案,那简直高兴不得了!原来瑞士在二战中还有这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看来瑞士是打着“中立国”的旗号胡作非为。现在美国掌握了这些证据,揪住了瑞士的小辫子,那就必须要让瑞士乖乖听他美国的。

随后,美国媒体就开始曝光部分瑞士银行在二战中的罪证,刚开始瑞士还硬挺着不承认。美国对付这种国家,那可是相当有经验,既然你不承认,那就别怪我不客气!随后,美国就联合欧洲诸多国家,开始对瑞士进行轮番炮轰,并加以制裁,这一下子把瑞士给干突突了,瑞士只能老老实实向美国服软。到了1998年,瑞士银行承认在二战中的所作所为,并与二战受害者达成妥协,共计向超过45万客户家属赔偿了12.8亿美元。

美国既然尝到甜头,就不会善罢甘休,美国明白瑞士掌握了太多的全球富豪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一直都是保密的,美国可不管那么多,他们就想通过瑞士获取更多的信息,他们有足够的手段逼迫瑞士就范。

于是,从2008年起,美国开始从税务问题着手对瑞士展开第二轮打击。当时,美国就开始调查和起诉瑞士高级银行家,对瑞银、瑞士信贷和其他银行发起高调的刑事案件调查与诉讼。

美国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有备而来,因为美国已经掌握着瑞士银行家帮助美国富人逃税的种种证据,并且是人赃并获,这让美国有足够的底气收拾瑞士。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瑞银集团迫于压力只能在2009年2月与美国司法部达成了延期起诉协议。

这又让美国拿捏住了瑞士,说白了,美国就是用是否起诉来要挟瑞士,以此来从瑞士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随后,美国司法部就开始对瑞士施压,要求瑞士交出银行客户数据。2009年8月,瑞士最终同意交出4000多名瑞银客户的数据,可以说,这是瑞银集团一次史无前例的客户信息泄露。

但是,美国的施压并未因此停止,得寸进尺才是他们的本质,经过4年的连续敲打,到2013年8月,瑞士在受制于人的情况下,同意做出前所未有的让步,不仅诸多银行向美国支付美国隐藏资产的罚金,并披露美国客户的账户信息。

可以说,瑞士的银行保密制度被美国一顿暴捶之下,也暴露出来其中的端倪,实际上,他们也并不能够保全用户的信息,这一度让瑞士也陷入不小的危机。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瑞士其实就很难保全他们的中立国身份,他们受到美国的威胁,就必然要听从美国的指挥。

瑞士是否失去永久中立国(撕下中立国的虚伪标签)(1)

1815年3月28日,欧洲列强在维也纳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瑞士“永久中立国”的声明。这也意味着瑞士正式成为中立国,按照国际法的规定,瑞士不得参加别国之间的战争,也不得主动发起战争,只许在遭到外敌入侵时进行自卫。

很明显,瑞士选择“永久中立”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而实际上,他们也是通过所谓的“中立”,来维护一己私利。

当然,瑞士选择中立,也有其必然以及深刻的原因:

首先,位于大国之侧的地理位置让瑞士不敢轻易站队。

瑞士北边是德国,西边是法国,南边是意大利,可见瑞士周边都是大国环伺。在欧洲,身处大国之侧往往就充满着无尽的风险,典型的就是波兰,位于德国和沙俄之间,就使得他们曾经被四次瓜分,这固然有波兰自作自受的原因,但是这也反应出在大国之间所存在的巨大风险。

瑞士南边是阿尔卑斯山,这就使得瑞士境内高山林立,丛林密集,所以,瑞士国内出现各地区孤立在山谷间的情况,于是,瑞士就存在很明显的法语区、德语区和意大利语区。而不同的语种区就会更倾向于这种语种的国家,这对于瑞士而言,可不是一个好信号,一旦瑞士在欧洲大陆战争中选边站,就会导致瑞士国内的分裂甚至内战。而且,瑞士国内的教派信仰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也决定了瑞士不敢轻易站队。

实际上,从1815年开始,欧洲大陆上的大规模战争每隔20年就会发生一次,瑞士选择中立也让他们尽可能避免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冲击,也保证了瑞士内部的稳定,可以说,瑞士的中立也成为保证他们自身稳定的必选项。

瑞士是否失去永久中立国(撕下中立国的虚伪标签)(2)

第二,选择中立也让瑞士获取了大量的财富。

欧洲大陆上的冲突总是不断,战争虽然让一些国家遭遇冲击,却也能让一些国家获取机会。对于瑞士而言,选择中立却让他们成为资本避险的天堂。

其实早在17世纪的三十年战争中,欧洲诸多国家相继卷入德意志内战,而瑞士在这次规模空前的战争中独善其身,并且利用中立地位大发战争财,这让瑞士意识到做一个中立国也会让自己获利不小;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大量的资本为了避险再次进入瑞士,也给瑞士的发展带来的极大的机遇;同样,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瑞士更是成为大量资金的避风港。

很明显,在欧洲列强在战场上你来我往的厮杀时,瑞士反而成为了欧洲重要的资金聚集地,因为其他国家的富豪都担心战争会让他们的资产受损,于是他们都将资金带到瑞士,瑞士的银行家们也从中赚得盆盈钵满。

1930年,国际清算银行总部在瑞士的第三大城市巴塞尔设立,这也进一步巩固了瑞士作为全球顶级金融中心的地位。1988年,巴塞尔委员会达成《巴塞尔协议》,这对于世界各国银行业的风险监管都有很重要的参考意义。

可见,瑞士通过自己的“中立国”身份避免了很多战乱的影响,同时积极发展金融业,这也促使了瑞士经济的发展,也让瑞士成为欧洲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

瑞士是否失去永久中立国(撕下中立国的虚伪标签)(3)

然而,瑞士作为一个中立国,在二战中却做了许多见不得人的勾当,这直接让瑞士遭受更多的质疑。

1934年,瑞士通过了著名的“银行保密法”,这在后来也成为瑞士银行的立业之本。瑞士之所以确立银行保密法,有一个错误的说法是,瑞士为了保护犹太人的钱不被德国所侵占。

实际上,瑞士不仅没有保护犹太人的钱,还与当时的德国政府做起了大量的生意。

二战爆发之后,大量的财富进一步涌入瑞士,这也让瑞士再次获得发展的机会。当时,德国的所作所为已经让瑞士人普遍反感,但是在大量的资本进入瑞士后,瑞士的银行家却难以抵挡资本的诱惑,他们依然与德国政权进行暗中合作。

一方面,瑞士银行家毫无顾忌帮助德国人藏匿赃物,并在二战结束后帮助逃亡的德国人藏匿战利品。

另一方面,瑞士还利用中立国身份,还做出军火生意。由于瑞士位于德国和意大利之间,所以瑞士也控制着连接德国与意大利之间的高山铁路隧道。而这一便利条件也成为瑞士大发战争财的重要因素,经过瑞士转口的货物量从战前的250万吨激增到法国投降后的近600万吨,可见瑞士从中牟取了多大的暴利。不仅如此,为了让德国提供更多的便利,开放出海口,瑞士专门向德国提供了1.5亿瑞士法郎的贷款,很明显,瑞士在二战中完全是背离了中立国的立场,他们为了追逐利益,完全与德国意大利站在一起。

瑞士是否失去永久中立国(撕下中立国的虚伪标签)(4)

不仅借助德国发战争财,瑞士在对待犹太人方面更是可恶至极!

瑞士深知德国对犹太人采取的极端政策,由于害怕德国的入侵,瑞士直接加强对边境的管控,拒绝犹太人入境避难。不仅如此,瑞士还将进入境内的犹太人进行遣返,交给德国人,实际上,这完全是将犹太人送上绝路。据统计,在1942年这一年,就有超过3万名犹太人被瑞士挡在国门之外,任由其落入魔掌而不管不顾。

而且,瑞士的银行家们在二战结束后还想方设法阻止二战中受害的犹太人和他们的幸存亲属拿回他们的钱。像他们要求幸存的家属拿出受害者的死亡证明,在那时候,如何能够证明!很明显,这就是瑞士银行无理取闹、死无对证的举措,无非就是私吞受害的犹太人的钱财。

可见,瑞士在二战中并未真正帮助犹太人,反而在犹太人落难后私吞他们的财产,这简直就是不可否认的反人道行为。据统计,瑞士多家银行在二战中侵吞了大量“战时无人认领账号”中的私人存款,金额高达3亿瑞士法郎。所以说,为了利益,瑞士银行家连死人的钱都不放过,简直是太没人性。

瑞士就是打着“中立国”的旗号在做着损人利己的勾当,种种举动着实是没有良心,对于瑞士而言,他们只为了利益,压根没有正义可言。表面上不站队,实际上他们早就有着立场,他们早就向利益三跪九叩。

在二战中的种种作为,瑞士其实早就要被拉出来示众,只是他们又一直以“中立国”来蒙混过关,随着1998年,一些资料的泄露,让瑞士这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被公开,瑞士迫于压力这才想办法弥补,归根到底他们依然是为了利益,他们担心自己的声望受损,实际上这足以让瑞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瑞士是否失去永久中立国(撕下中立国的虚伪标签)(5)

实际上,瑞士的“中立国”身份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随着俄乌战争的爆发,瑞士却直接撕下自己“中立国”虚伪的标签,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并冻结俄罗斯在瑞士的资产。

在二战中都未曾对德国进行制裁,现在反而对俄罗斯进行制裁,这种反常的举动看起来是让人意外,实际上完全是在情理之中。

第一,瑞士认为俄罗斯是墙倒众人推,可以趁机吞没俄罗斯的资产。

俄罗斯与西方国家一直是不对付,这从苏联时期就已经注定,而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也成为西方国家眼中的众矢之的,在北约东扩之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不断被压缩,使得俄罗斯只能选择反击。但是,西方国家始终认定俄罗斯是他们的最大威胁,于是就不顾一切加以制裁,实际上,这种方式已经让他们吞下苦果,毕竟他们对俄罗斯的天然气还有很大的依赖。

在瑞士看来,俄罗斯已经是墙倒众人推,既然西方国家都在制裁俄罗斯,他们也可以浑水摸鱼,既能在西方国家中赢得一个好名声,又能吞没俄罗斯资产,毕竟这种方式在二战中他们也用过,也让他们受益极大,现在这对瑞士也是一个好机会,他们就选择冻结俄罗斯的资产。

第二,受到美国的压力,瑞士只能选择站队。

其实,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战争很大程度上就是被美国挑起来的,美国就希望欧洲乱起来,他才能对欧元进行收割。而随着战争的爆发,美国就拉拢一帮盟友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其目的很明确,就是把俄罗斯往死路上逼。

瑞士虽然打着“中立国”的旗号,但是瑞士的所作所为美国太了解了,从1998年之后,美国一直有针对性地对瑞士施压,也让瑞士在美国面前没有任何脾气,毕竟瑞士的把柄都捏在美国手中,他们完全只能任由美国宰割。

这也是瑞士的可悲之处,“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既然当初在二战中干出见不得人的事情,现在被美国用来对付他们的证据,瑞士又哪有选择的余地!当然,把俄罗斯资产进行冻结也是瑞士在讨好美国,毕竟在美国眼里,瑞士也只是他们的一个工具,至于瑞士利益是否受损,美国才不会在意那么多。

瑞士是否失去永久中立国(撕下中立国的虚伪标签)(6)

第三,瑞士也综合考虑,认为冻结俄罗斯资产自己会获利。

其实,在瑞士做出冻结俄罗斯资产的这一决策时,相信他们肯定也会有所衡量,在他们看来,他们选择与西方国家站在同一立场,西方国家肯定会更加支持瑞士,必然会吸引西方国家的资金进入瑞士。而且,冻结俄罗斯的资产,也会让瑞士获得一笔可观的资金。

当然,瑞士也意识到,冻结俄罗斯的资产是有违自己“中立国”身份的,可能会引发一部分资金的外流,但是整体来看,瑞士从西方国家获得的利益以及冻结俄罗斯的资产肯定可以绰绰有余弥补自己的损失,瑞士这才敢于下决定去冻结俄罗斯的资产。

只是瑞士这次算错了,他们完全没有想到他们的信誉会彻底崩掉。在瑞士做出这一决定之后,立即令全世界陷入一片哗然,本来瑞士永久中立国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突然参与对俄罗斯的制裁直接让全世界看到他们的本质,原来这个“中立国”并不中立,他们也是有倾向的。

尽管瑞士对外解释,作为欧洲国家需要与其他盟国保持一致。而且,瑞士认为俄罗斯违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破坏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故而瑞士对此感到非常愤怒,这才站在道义与法律的制高点上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行动。

试问,瑞士为何在二战中不指责德国的所作所为呢?

瑞士是否失去永久中立国(撕下中立国的虚伪标签)(7)

瑞士是很明显的小人行径,既然他可以想制裁谁就制裁谁,想冻结谁的资产就冻结谁的资产,那么瑞士还有信誉可言吗?

瑞士的这一决策看似理直气壮,殊不知已经彻底丢掉了苦心经营数百年的形象与信誉。可以说,现在瑞士已经引火烧身,甚至已经无法承担这一后果。

在其他国家看来,既然瑞士可以制裁俄罗斯,冻结他们的资产,那么未来也有可能因为其他问题而制裁其他国家,这就意味着各国存储于瑞士银行的资产也一样无法得到保障。安全问题是储户最担心的,现在瑞士却无法保障储户资产的安全,可想而知,他们必然会将资本撤离瑞士。

现如今,已经有大量的客户选择提款离开,这对瑞士银行的业务造成严重打击,其国家信誉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并且,瑞士的发展也必然深受其害。

短短几天时间,瑞士已经遭遇到巨大的冲击,国内的资本快速外流,而且已经很难控制,瑞士已经开始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于是,瑞士就在最近提出取消对俄罗斯的制裁,并且恢复中立国身份,实际上这种举动也是亡羊补牢,虽然会缓解面临的危机,但是瑞士的信誉已经很难再恢复。

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制裁俄罗斯或许对自身影响不大,但是对于瑞士而言,这种行为只有零次和无数次,既然瑞士没有坚守自己的中立国定位,那就让其他国家意识到这种情况依然会出现,这对瑞士的影响可就大了。

其实,西方国家向来没有什么道义,他们眼中只有利益,即便是瑞士取消对俄罗斯的制裁,也是在挽回自己的信誉,只是,信誉是那么容易挽回的吗?未来的瑞士,再很难被信任!

瑞士是否失去永久中立国(撕下中立国的虚伪标签)(8)

坚持原创,我是国际寰宇,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