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些日子,瑞士由于在俄乌冲突当中选择站队模式上了热搜,当即就有可爱的网友们做出评论,瑞士会有报应的。显然,这个报应现在俨然来了,最近很多本在瑞士存有大量资金的富豪们都在忙着搬离自己的资金,这件事情让瑞士在短短的几周内再次登上热搜。

其实从我们平时看到的媒体报道或者影视剧作品中,不难看出瑞士银行这个机构,好像在资本圈一直是处在头部信誉的机构。有钱的大佬们都喜欢把自己的资金存入瑞士银行。

瑞士为什么会被淘汰(瑞士一直以永久中立)(1)

那么瑞士以及瑞士银行到底是有什么样的吸引力,能够获得全球各界大佬的青睐呢?

首先一点,瑞士曾经的“永久中立”标签给自己博得了一众粉丝

了解一些欧洲历史的小伙伴一定知道,自从中世纪以来,欧洲各国之间经常是你争我斗打得不可开交,整个欧洲大陆都是长期处在杀伐战乱之中。然而这其中却有一个国家与众不同,邻里之间的炮火连天好像跟他没什么关系,外面的战争不歇而瑞士国内的人民还能够安居乐业。这是一个什么神奇的国度?

这是因为在1648年,欧洲各国之间签订了一个叫做《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约定。这个约定大体上就是规定了欧洲各国之间的游戏规则,也就是我们之间可以交往,但是交往的规则就按照这个约定来就可以了。这个约定当中就给瑞士这个弹丸小国贴上了一层护身符:“承认瑞士国独立国家并且确认他为永久中立国。”然而,这个“永久”在一百多年后被一个人打破过一次,这个人就是拿破仑,在他征讨欧洲时期硬生生地把瑞士卷了进去。直到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瑞士才重新获得独立,自从以后瑞士也再没有卷入过战争,成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中立国。

瑞士为什么会被淘汰(瑞士一直以永久中立)(2)

第二点,瑞士的“发达国家”标签由来已久,在我们常人的认知中,发达地区基本象征着条件的优越、制度的完善、社会环境的和谐,瑞士也正好符合以上我们所说的“气质”。

瑞士地处阿尔卑斯山脉脚下,整个国土有接近三分之二都被阿尔卑斯山脉占据。要说农耕方面的操作,瑞士肯定是没戏了,但是好在很多通过阿尔卑斯山脉的道路路口都汇聚在瑞士境内,在当时陆路运输大行其道的时代,基本就是谁掌握了交通要到,谁就掌握了话语权,你要去山脉的那一边做生意吗?要走的话就得从我这走,至于条件当然是我说了。正是这样的得天独厚的优势,让瑞士在欧洲这块国土上的贸易环境中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那么积累了上百年的信誉,为什么这次瑞士要放弃这个保持中立的态度呢?

其实这里小编要说的,这个已经不是瑞士第一次放弃中立了,在二战时期也有过一次,只是后来自己处理得不错罢了。

瑞士的地理位置是在法国、德国意大利的“包围圈”里。优美一点的表述可以说瑞士有着“众星拱月”的优势,但是在二战时期,也正是这样的地理位置,曾经一度让瑞士遭受池鱼之灾,意大利和德国胖揍法国的时候,怎么可能不波及到瑞士呢?可能有些小伙伴会说,瑞士可以选择反抗啊。是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要有反抗,然而看看当时的情况,当时的法国被纳粹群殴坚挺的时间都没超过一个月,瑞士的国土连法国的十分之一都没有,拿什么去反抗呢?武力上是肯定不行了,那么只有选择“我打不过你们,就选择加入你们”。也就是说二战时期,瑞士虽然没有纳粹党那么激进的嗜血,但是也做了很多和“中立”背道而驰的事情。

瑞士为什么会被淘汰(瑞士一直以永久中立)(3)

直到1995年,瑞士外长科蒂在一次发表演讲上海曾提及此事,他为瑞士在二战中的表现而表示道歉。

“我们不能、也决不否认瑞士在战时与难以用语言表达的野蛮行为有牵连。被战火包围的小国要生存下去非常困难,但这也不应当使我们原谅自己当时严重丧失立场与软弱。”

这次放弃中立的原因,小编认为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美国威胁”,其实在网上也有很多小伙伴说出了很多猜想,比如有把柄被美利坚拿到、美利坚通过各种手段施压等等,总体上大家都是在围绕“美国霸权”这样的事情展开讨论,小编这里也偏向于这样的说法,毕竟,此刻的国际环境应该找不到更好的理由来解释瑞士的这次行为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不知道这次信誉危机,瑞士会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