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管理思路(百千万个用人必疑)(1)

庆帝可能读过《把信送给加西亚》

因为叶轻眉,作为一个鉴查院的创始人,一定会读过这篇文章。

哈伯德的这篇文章《把信送给加西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开始这个故事刊登在《菲土利人》上,随后开始重印,并被制成小册子在纽约的主要街道上分发。

公司老板把它发给员工,用来激励他们。这本书被编进了美国军队训练指南。也成为了一代人高中必读书目中不可缺少的文章。后来,哈伯德估计一共可能出版了4000万册左右。

《把信送给加西亚》已经深植于整个文化中,就像一个诙谐的人曾指出的,“几十年来……像加西亚给你妻子打个电话”,这会让观者会心一笑”。

该文没有过多的修饰,只是详细介绍了麦金利总统是如何把一封信交给了中尉罗文,让他送给加西亚将军的。几天后,罗文是如何驾驶一艘小船到达古巴海岸,然后潜上岸,消失在丛林中,3周后出现在小岛的另一端的,徒步穿越了这个危险的岛国,最后把信送给了加西亚。

这个不起眼的军事任务细节,引起了哈伯德的极大兴趣,写成文章后,引发了一代人的敬仰。

庆余年剧中,庆帝命令范闲出使北齐,带回言冰云,没有任何支持,包括保护范闲多次的黑骑也被撤走。这就是一次把信送给加西亚的磨练,庆帝只是多了一句:你要活着回来。

商场也好,职场也好,任何一项工作,想要有好的结果,离不开人与人的配合,但是同时管理者和下属的博弈也没有停止过。

这个博弈,一方面是希望下属具备自身超强的执行力,一方面是领导做到合理而充分的授权。

庆帝授权了五个送信人。

西方管理学中,讲述了一个如何打造送信人的道理:美国内陆银行总裁拜伦告诫管理者们:授权他人后就要完全忘掉这回事,绝不干涉。这不仅因为把权力交给下属,能够让权力重心更接近基层,更容易激发下属员工的工作热情。

管理,最难的不就是激发下属的创造性吗?

能否通过授权激发下属的创新性,也是区分帅才和将才重要标志之一。

什么是授权?

管理学中,就是把某项工作或任务交给下属,让其独立负责该任务的计划和执行,管理者则去负责更高层面的战略部署。

合理的授权,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管理方法,不仅给下属留下发展的空间,又能使得管理者抽出更多的时间去督导下属的工作,提升整个团队的效率。

把权力授出去,能够让权力重心更接近基层,更容易激发下属员工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利用其下属的能力,而非事必躬亲,这就是帅才和将才的区别。

现实中常发生的情况,却是管理者的各种担心:

他不行,他不了解我的事业。

他不行,他不明白我的方法。

他不行,他不熟悉我的策略。

庆余年剧中,庆帝展示的更多是内务的皇权管理,而不是朝政的相权管理。导演这样安排也是希望体现帝王也是常人。

古装戏,都是相权和皇权之争,出现一定审美疲劳。

宫斗戏,就是皇权管理范畴,反而受到观众的欢迎。所以本剧只讲皇权管理,所以庆帝多了很多烟火气,包括造型也是家居悠闲装居多,这样的安排反而让人眼前一亮,陈道明对于宫斗戏的把握还是到位的。

我们使用最古老最有效的SWOT分析工具,来展示每个送信人的送信过程,看看谁能送到加西亚?

帝王管理思路(百千万个用人必疑)(2)

1、对长公主的授权,担心执行问题。

从SWOT分析来看,长公主的思考不全面。基本上长公主也就是只能做一个ST策略。简单说,就是利用自己的优势,对抗威胁。其目标为了保护内库掌握大权,长公主就要消灭一切企图争夺内库财权的对手。这是她的职责。

内库财权威胁最大的就是范闲,长公主对抗范闲的三部曲,却全部失效。

首先是利用皇太子治范闲的欺君之罪。

其次是利用林相安排牛栏街刺杀案。

最后是利用庄默瀚殿前诬陷范闲。

结果是欺君之罪,被皇帝赦免。

牛栏街刺杀案失去了林相的二儿子。

庄默瀚殿前被范闲醉酒背百诗完败。

三部曲暴露出长公主对目标理解非常不清晰。保护内库大权,并不是一定只有置对手于死地这一个手段。何况庆帝并不希望范闲死。

其实治理之罪被赦免,长公主就应该猜出来庆帝的意思,但是长公主的能力有限,只会一个手段,就是打压和刺杀,身边一个谋士或者门客也没有,杀手却有一大堆。

德不配位,自然无法善终。

帝王管理思路(百千万个用人必疑)(3)

2、对皇太子的授权,却担心策略问题。

太子当然是和相权平衡的人物,理论上以相权对抗为主,行驶SO策略。而不适合私密的皇权争斗。简单说,太子的目标是和相权共存,号令文武百官,恩泽黎民苍生,消灭企图夺位的皇子,也要维系朝廷命官,建立自己的权力体系是其根本职责。

而太子位置最大的威胁就是其他皇子,特别是二皇子。所以太子的策略居然是拉拢林相,听命长公主,忘记了自古皇权和相权对抗的基本准则,更忘记了长公主也是二皇子的亲人,整个权力体系的架构,完全失误。甚至企图冒犯鉴查院,这是直接跟庆帝对峙,整个策略不忍直视。

策略不神秘,其实就是可以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三部曲。

可以做什么?

太子是储君,参与国事决策,参与皇权管理,这是明面的权力。

能做什么?

培养自己的人才阶梯体系,方便将来接管帝权。

怎么做呢?

还记得隆中对的三足鼎立策略吗?立足益州,寻找机会,派上将军领荆州兵马北上,百姓自然夹道欢迎。毕竟是帝师正统,皇权法定继承人。

简单说,太子应该争取的是百万边军的掌管,而不是让自己身陷一个区区内库的争斗。

一句话,无功不受禄,没有军功的太子,不懂SO策略,迟早完蛋。

帝王管理思路(百千万个用人必疑)(4)

3、对二皇子的授权,却担心他的形象。

皇家老二就是个悲剧,每日身处威胁之中,最大的职责就是建立WO策略,如何活下去。因为你扶持太子也不是,取代太子更不是。

皇子的威胁自然来自太子,做的事跟太子其实差不多,也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权力体系,可以扶持也可以取代太子最佳,都是皇家允许的事情。

二皇子建立的权力体系,以文为主分为三部曲,收买文人,拉拢文官,联合巨商。整个权力体系经济文化并重,还是有模有样,特别是针对春闱高考的争取,非常到位。就是不注重自身的品牌形象。

正如庆帝说的吃没有吃相,走到哪里,亭子就盖到哪里,喜欢烟火气,但是又不喜欢人。民心,军功的确不好去抓,这是太子的事。但是掌握高考,也是WO策略,能够恩泽天下的正义之举。

所谓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为上上策。

只是形象太差,不得顶级智囊的追随,更别说文武都是顶级的范闲。导致一直是“能不当其官”形象。如果能够负责高考,并建立人才推荐机制,实施将相分权,选才考能,这一形象足以让二皇子安身立命,进可攻,退可守。

负责高考,并不需要范闲也可以做到。

帝王管理思路(百千万个用人必疑)(5)

4、对陈萍萍的授权,却担心他的忠诚。

陈萍萍院长,统领鉴查院,凡是不能公开解决的国事,无论国内,国外,就是鉴查院来解决,严格维护皇权统治。最大的职责,类似二皇子,最大职责就是以WT策略形成自己的权力体系。

但是陈萍萍以庆帝的信任,建立了SO策略为主的体系,消灭国内外反动势力为三部曲,北齐谍报网,黑骑特种部队,京都情报勘察,包括鉴查院内部安全,出手都是杀戮。特别是化解太子闯院,所谓的臣子之道,太张扬。因为陈萍萍的SO策略和太子的策略过于雷同和重叠。

霸气外泄,不是好事。

庆帝的信任,只能是双刃剑,简单说,天下所有的土地,所有的臣民都是皇土,只有帝王才能决定其生死和守卫,而陈萍萍并不尊重这些。

王启年曾经问过范闲,如果对方不配合,是否可以杀掉?这是一个测试,看看范闲是不是跟陈萍萍一样的人。同样是办事,范闲选择攻心为上,而陈萍萍却是攻城为上,区别很大。

范闲的价值观明显更符合皇权稳定的需要。从WO策略的角度来看,陈萍萍最应该做的就是不要以皇权自居,以谍报网为中心,向外建立自己的权力体系,才是臣子之道。

在皇权和相权之间,来个三足鼎立的第一权臣,SO策略实乃分裂之策。

帝王管理思路(百千万个用人必疑)(6)

5、对范闲的授权,却是十分充分的,真的不管了

范闲的出世,是带着鉴查院提司腰牌的,不是含着金汤勺。

在庆帝的布局中,范闲是用来获取肖恩信任,拿到神庙的秘密的一个棋子,不过是一个很重要的棋子。作为棋子最大的职责就是完成ST策略。

利用庆帝的信任,当然本身也是皇家血脉,所以做着和长公主一样的事,做好扶持,掌管好内库才是正确之举。

可是范闲的策略却是WT的,也即是说和二皇子的套路非常雷同,抢了二皇子的所有风头。诗会登高七律成名摆脱私生子形象,殿前醉酒过百诗赢得南庆诗神称号,出使北齐巧救言冰云获得庆帝的信任,这三部曲,曲曲绝处逢生,最终风头无二。

范闲本就是应该取代李云睿后,扶持太子才是安身立命所在。但是在鸿胪寺任职期间,范闲却无心外交正事,对相权的参与根本没有兴趣。

可以说,范闲是唯一合格的送信人,但是却并不想干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事。德可配位,功可配禄,能可当官,加上皇室血脉的身份,却无心政事。导演最终也只能在第一季让他暂时被“一剑穿心”,倒地不起。

帝王管理思路(百千万个用人必疑)(7)

凡是对人才授权,一定要不控,才可以激发人才的创造性,需要三个步骤。

不控,会不会失控?

其实越是测不准,才会越有创造性。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的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定律,带来了物理学上的革命,这一定律突破了牛顿力学中的死角,表明了人类观测事物的精准度是有限的,或者说错误难免,任何事皆有可能。

索罗斯,也发现了经济学测不准定律,创造了金融奇迹。正如创业,越缺少资金,企业就会越适应市场,而过分依赖资本的企业却可能面临风险,所以应该轻装上阵。

不控才可以激发,激发了才有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可能。

激发人才的授权怎么做?三个步骤。

1、树立正确观点。

人才才是企业真正的主人。

2、尽职调查。

为企业选择正确主人,事先要有大量调查。

3、及时反馈。

执行中,提供及时的支持和信任。

这三步看起来简单,实施起来非常不容易。

举个例子:

第一步:树立正确的观点。

员工才是企业真正的主人,需要量才授职。

什么是量才呢?

《六韬-王翼篇》武王问太公说:“君主统率军队,必须有得力的辅佐之人,以造成非凡的威势,这该怎么办呢?”

太公回答说:“凡举兵兴师,都以将帅掌握军队的命运。要掌握好全军的命运,最重要的是通晓和了解各方面情况,而无需专精某项技术。因此,应该量才授职,用其所长,灵活掌握,并使其成为一项制度。

所以将帅需要辅佐人员七十二人,以便顺应天道,应付各种情况。

按照这种方法设置助手,就是掌握了作将帅的道理。发挥各种特殊人才的奇异才能,就可以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什么是职位呢?

《六韬-文师》

文王上前慰劳并询问:“先生喜欢钓鱼吗?”太公回答说:“钓鱼比如人事,有三种权术。用厚禄收买人才,如同用饵钓鱼;用重金收买死士,也如同用饵钓鱼;用官职招揽人才,也如同用饵钓鱼。凡是垂钓,目的都是为了得鱼,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奥,从中可以看到大的道理。”

人要得到君主俸禄,就会服从君主任使。用爵禄网罗人才,人才就能尽为所用。以家为基础取国,国就能被据为己有;以国为基础取天下,天下就可全部征服。圣人所思虑的事情,就是使天下人人各得其所,而建立起各种争取人心的办法。

第二步;尽职调查。

为企业选择正确主人,事先要有大量调查。

怎么调查呢?

《龙韬-选将》武王问太公说:“君王起兵兴师,要选拔智勇兼备的人充任将帅,想知道他德才的高低,应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士的外表和他的内情不相符合的情况很多,有十五种,不一一列举。一般人不能了解,没有高明的见识,是不能看清其中奥秘的。武王问:“用什么办法才能真正了解他们呢?”

太公说:“了解他们,有八种方法:

一是提出问题,看他是否解释得清楚;

二是详细盘问,考验他的应变能力;

三是通过间谍考察,看他是否忠诚;

四是明知故问,看他有无隐瞒,借以考察他的品德;

五是让他管理财物,考验他是否廉洁;

六是用女色进行试探,看他的操守高下;

七是处理危难,看他是否勇敢;

八是使他醉酒,看他是否保持常态。

这八种方法运用之后,一个人是贤还是不肖,就可以区别清楚了。

第三步:及时反馈。

执行期间,提供及时的信任和支持。

怎么支持?

《资治通鉴》魏文侯是魏武侯的父亲,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魏文侯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后来的秦国孝公和商鞅变法都是以魏国为蓝本的。

文侯非常善于用人,在春秋战国非常有名望,当时中山国国君昏庸无道,文侯想乘机举兵讨伐,征求大臣们意见后,他决定起用平民乐羊为大将。

乐羊领兵五万后,一路打到中山国都,中山国国君拿乐羊的儿子乐舒做人质,劝说乐羊退兵。身为父亲的乐羊却不肯退兵,反劝中山国国王投降。

中山国王一计不成,又生缓兵之计,要求乐羊宽限期限三个月。三个个月宽限期过了,中山国王再拖一个月,第二次宽限一个月过去了,中山国王继续要求第三次宽限一个月。

这半年当中,文侯第一次宽限期对乐羊的宽限,没有任何异议,采纳了乐羊的计谋,就是让中山国王一而再再而三的食言,让他失去民心。

期间,文侯不断送东西到前线劳军,并告诉乐羊盖了新房子,等他回去住。

第三次宽限期过后,乐羊大举进攻中山国,一举拿下,乐羊得胜班师回朝,文侯亲自出迎。

怎么信任?

乐羊面对百官朝贺,面露骄色,文侯派人送来两个大箱子,大家都以为是什么金银财宝,乐羊也是很期待,回家打开一看,乐羊惊呆了,里面全是乐羊攻打中山国的时候,大臣弹劾他的奏章,各种危言耸听的谗言,恶毒的诽谤,一封比一封恶毒,乐羊读的汗流浃背,恍然大悟。若不是魏文侯信任自己,恐怕早就成了刀下之鬼,骄傲之情烟消云散。

结语。

真正的管理就是少管理,每个企业都想把信送到加西亚,但是都找不到送信人。如果一旦碰上送信人,希望每个企业都能做到不控的授权,具体是三个步骤:

1、树立正确观点。人才才是企业真正的主人。

2、尽职调查。为企业选择正确主人,事先要有大量调查。

3、及时反馈。执行中,提供及时的支持和信任。

授权,不控,才可能激发送信人的创造性。

不得不承认,生活中有时候一个创意带来的实际效果,抵得上100个人,甚至1000个人的缺乏创新的千篇一律的劳动。实现大幅度飞跃,我们肯定需要这个创造力。

帐,就是这么算的,非常值得!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