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应该多吃含嘌呤的东西吗(别再只盯着嘌呤了)(1)

痛风其实是机体蛋白质代谢紊乱,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减少,造成了高尿酸血症。当血里的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就会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性反应。

而尿酸是食物中嘌呤的代谢产物,正常人从饮食中摄取的嘌呤仅占20%左右,其余的嘌呤都是在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从食物摄取的嘌呤虽少,但极少被机体利用,大部分会被分解转化为尿酸,所以从饮食中获取的嘌呤对尿酸水平影响不容忽视。

合理的饮食有利于痛风患者的康复,不合理的饮食则会使痛风患者的病情更加严重。以下是痛风患者常见的几个饮食误区:

误区一:少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就行,每天吃多少东西不用控制

有些患者认为,痛风的饮食原则就是要尽量少吃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对每日总能量的摄入没有特别要求。

误区三:蔬菜=低嘌呤食物

有些患者认为蔬菜嘌呤含量低,不会引起痛风发作,因而不需要特别限制。

分析:蔬菜的嘌呤含量与动物肝脏、海鲜、肉汤等动物性食物相比确实要低一些,但有些蔬菜并不属于低嘌呤食物,如芦笋、黄豆芽、紫菜、豌豆苗的嘌呤含量就比较高。因而,痛风患者将蔬菜完全等同于低嘌呤食物,坚持“宜素不宜荤”的说法是片面的。

建议:痛风患者急性发作期除限制嘌呤含量高的动物性食物外,也要尽量避免食用芦苇、黄豆芽、紫菜、豌豆苗等含嘌呤较高的蔬菜,缓解期减少进食次数和进食量即可。

误区四:喝啤酒、茶水、咖啡有利于排尿酸

有些患者认为嘌呤易溶于水,多喝水、啤酒、茶水或咖啡等可以有助于排出尿酸。

分析:这种认识不完全正确。嘌呤易溶于水,痛风患者多喝水是有利于尿酸的排出的,还能预防尿酸性的肾结石,延缓疾病对肾脏的损害。但多喝啤酒不好,因为酒精代谢可使血液里的乳酸浓度升高,乳酸可抑制肾小管分泌尿酸,使肾排泄尿酸的能力降低;而且啤酒本身也含有嘌呤,喝多了会使血尿酸浓度增高,容易诱发痛风。浓茶、咖啡等饮料有兴奋自主神经的作用,也可能会诱使痛风急性发作,痛风患者应尽量避免饮用。

建议:痛风患者应多饮水(宜选用白开水、矿泉水、果汁或者淡茶水),一般每天至少要达到2000毫升,同时伴肾结石的患者最好能每天喝3000毫升,但肾功能不全或心肺功能异常者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限制水的摄入量。

误区五:痛风发不发作都吃一样的食物

分析:一般人正常吃饭的话,每日可摄入嘌呤600~1000毫克,痛风患者的急性发作期,嘌呤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天150毫克以内,这对于尽快终止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加强药物的疗效均有很大作用。缓解期也应遵循低嘌呤的饮食原则,但可稍稍放宽限制。

一般将食物按嘌呤含量分为三类:

大米、糯米、米粉、小米、玉米、富强粉(一种高筋面粉)、鸡蛋、牛奶、南瓜、冬瓜、黄瓜、茄子、丝瓜、苦瓜、芥菜、白菜、萝卜、胡萝卜、番茄、莴苣、甘蓝、芹菜、卷心菜、山芋、土豆、洋葱、空心菜、木耳、海蜇皮、海参、海带、红枣、苹果、梨、桃、香蕉、葡萄。

麦片、麦麸、黑芝麻、红豆、绿豆、黑豆、菜花、茼蒿菜、枸杞、四季豆、韭菜、菠菜、蘑菇、香菇、芸豆、豌豆、青豆、鸡肉、羊肉、火腿、猪肉、牛肉、扁豆。

动物内脏、脑、浓肉汁、牡蛎、酵母粉、白带鱼、鲤鱼、鳕鱼、鲈鱼、鳝鱼、贝类、沙丁鱼、凤尾鱼、啤酒、紫菜、芦笋、豌豆苗、黄豆芽。

建议:痛风患者在急性期,宜选用第一类含嘌呤较少的食物,以牛奶及其制品,蛋类、细粮、蔬菜、水果为主。在缓解期,可增加选择含嘌呤中等量的第二类食物,但应控制量,如每天吃不超过150克的肉类,尤其不要集中在一餐吃过多的肉,为了减少嘌呤的摄入,可以将肉煮沸后弃汤食用。但不论是急性期或缓解期,均应尽量避免含嘌呤高的第三类食物。小提醒

痛风患者要控制嘌呤的摄入,但千万不要一杆子打死一类食物哦,只有针对自己的情况安排合理、营养均衡的饮食,才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如果您拿不准该咋吃,就赶快赶快联系南京侯氏研究院吧。

痛风应该多吃含嘌呤的东西吗(别再只盯着嘌呤了)(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