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三闾庙》是唐代诗人戴叔伦所写的一首五言绝句。该诗表达了对屈原的悲悯和同情。全诗抚今追昔,紧紧围绕“怨”字下笔,语言明朗,诗意含蓄,隽永深远,深得历代诗评家的赞誉。

过三闾庙唐戴叔伦古诗(阿皮读古诗过三闾庙)(1)

过三闾庙唐戴叔伦古诗(阿皮读古诗过三闾庙)(2)

过三闾庙唐戴叔伦古诗(阿皮读古诗过三闾庙)(3)

过三闾庙

唐代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

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烟起,

萧萧枫树林。

译文:

沅江湘江长流不尽,屈原悲愤似水深沉。暮色茫茫,秋风骤起江面,吹进枫林,听的满耳萧萧。

注释:

三闾(lǘ)庙:即屈原庙,因屈原曾任三闾大夫而得名,在今湖南汨罗县境。沅(yuán)湘:指沅江和湘江,沅江、湘江是湖南的两条主要河流。屈子怨何深:此处用比喻,屈子指屈原,句意屈原的怨恨好似沅(yuán)江湘江深沉的河水一样。何深:多么地深。“日暮”二句:此处化用屈原的《九歌》《招魂》中的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秋风:一作“秋烟”。萧萧:风吹树木发出的响声。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字次公,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县)人。德宗贞元(785-805)年间进士。出生在一个隐士家庭。年少时师从萧颖士,博闻强记,聪慧过人。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在盐铁史刘宴手下任职,后任涪州督赋、抚州刺史,以及广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经略使。在任期间政绩卓著。贞元五年(公元789年),上表辞官归隐,客死返乡途中。他当时的诗名很大。他的诗,题材内容丰富,体裁形式多样。今存诗近三百首,《全唐诗》录其诗二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