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元称帝,改“后金”为国号“清”,对后宫妃嫔的位分、等级予以初步明确的同时,还对皇室公主的封号进行了规定:中宫出者,为“固伦公主”;自妃、嫔出者,及诸王女育宫中者,为“和硕公主”。

通俗点讲,就是皇后所出嫡公主封为“固伦”,其余庶出和收养公主封为“和硕”。

清朝入关以后,除了雍正皇帝出于政治目的对顺治、康熙两朝部分庶出公主加封为“固伦公主”外,清朝皇室基本遵照了公主的加封原则。行至乾隆朝,公主加封的情况逐渐开始混乱。

魏璎珞晋位史(都是魏璎珞所生)(1)

清朝公主形象

乾隆四十年,惇妃为65岁的乾隆皇帝生下最后一位皇嗣——十公主;乾隆五十三年,乾隆皇帝破格将这位“庶出公主”晋封为“固伦和孝公主”。关于十公主的破格晋封,有着乾隆皇帝的特殊宠爱,更有着其额驸——权臣和珅之子丰绅殷德积极影响。

也就是说,乾隆皇帝将庶出的十公主晋封为“固伦公主”,还比较容易理解。可在乾隆朝,还有两位晋封待遇更为特殊的公主。

乾隆三十五年,乾隆皇帝晋封七公主为“固伦和静公主”;乾隆三十六年,乾隆皇帝晋封九公主为“和硕和恪公主”

注意:七公主和九公主,同为孝仪纯皇后,也就是电视剧《延禧攻略》中“魏璎珞”的历史原型——令妃魏佳氏所出。就算两位公主加封时,时为“皇贵妃”的魏佳氏,“摄六宫事、形同副后”,但其也只是妃嫔而已,和中宫皇后还差着一个等级。就算乾隆皇帝已经默许了魏佳氏的皇后身份,两位公主为何一个被封“固伦”,一个被封“和硕”呢?

魏璎珞晋位史(都是魏璎珞所生)(2)

七公主和九公主出生时间带来的差别影响

历史上的“魏璎珞”,早在富察皇后崩逝之前便受到乾隆皇帝的特殊青睐,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便从“贵人”晋升为“妃”,成为高等妃嫔。富察皇后崩逝后,魏佳氏获封“贵妃”位分;乾隆三十年,在继皇后那拉氏未被明确废黜的前提下,魏佳氏被晋封为“皇贵妃”,实际执掌后宫庶务,成为事实上的后宫之主。

除了将令妃所出皇十五子秘密立为皇储,让令妃执掌后宫长达十年外,乾隆皇帝还特许令妃佩戴皇后才能佩戴的“东珠朝珠”。也就是说,《延禧攻略》虽然对“魏璎珞”的脾气秉性有着太过夸张的设定外,对其受宠甚至是“独得皇帝恩宠”的情况还是进行了较为真实的还原。

令妃如此受宠,她的第一位皇嗣——七公主,自然会得到乾隆皇帝的格外青睐,将其破格晋封为“固伦公主”也属情理之中。

魏璎珞晋位史(都是魏璎珞所生)(3)

七公主和九公主所嫁额驸带来的差别影响

自后金政权开始,皇室公主便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使命——政治联姻。乾隆朝时期,清朝政权对蒙古部盟的仰仗程度虽然明显下降,但“满蒙联姻”作为清朝的基本国策,乾隆皇帝也丝毫不敢马虎;再加上对前朝势力平衡的考虑、对勋旧功臣的特殊关照,乾隆皇帝还必须用下嫁公主的方式对满洲勋贵予以拉拢、安抚。

有鉴于此,乾隆皇帝对于额驸的选择方面只有两个:1、蒙古王公;2、满洲勋贵。这种对于额驸选择的差异性,也决定了公主封号的绝对差别。

七公主:乾隆三十五年,下嫁拉旺多尔济;九公主:乾隆三十七年,下嫁乌雅·札兰泰。

魏璎珞晋位史(都是魏璎珞所生)(4)

拉旺多尔济,祖父为蒙古喀尔喀“超勇亲王”——博尔济吉特·策凌、康熙皇帝的女婿,清朝时期功劳最大、影响最大的蒙古将领,被《清史稿》评价为“忠而勇,古今人不相及”;被《啸亭杂录》评价为“蒙古王公以勋劳侑享庙廷者,王一人而已”。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策凌,清朝的北方边境绝对没有如此安宁。

拉旺多尔济,自幼便被乾隆皇帝养育宫中,年仅十岁便被乾隆皇帝册封为“世子”,其受宠程度较之傅恒、福康安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拉旺多尔济的奏折中,他甚至可以直接称呼乾隆皇帝为“汗阿玛”;而乾隆皇帝也直接称其“犹朕子也”;其受宠程度,可见一斑。

魏璎珞晋位史(都是魏璎珞所生)(5)

乌雅·札兰泰,乾隆朝名将乌雅·兆惠之子,袭封一等公爵。乾隆二十九年,“中国有史以来收复国土最多的一人,为国家统一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一代名将——兆惠病逝,乾隆皇帝亲往祭奠,并将年仅6岁的九公主指婚给了兆惠之子札兰泰。就此来看,乾隆皇帝指婚的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犒赏名将功勋,以示对勋旧的特殊恩宠,说白了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政治宣传。

也就是说,七公主的出嫁既是对“满蒙联姻”国策的贯彻落实,又是对蒙古功臣策凌的最高犒赏,更能表达自己对拉旺多尔济的特殊宠爱。而九公主的出嫁,只是政治宣传,只是展现皇恩浩荡、不忘勋旧的政治手段而已。有鉴于此,七公主被封“固伦”,九公主被封“和硕”,也就不难理解了!

除此之外,当时的拉旺多尔济是“亲王世子”,未来的“超勇亲王”;而乌雅·札兰泰只是袭封的一等公而已。再加上两位额驸的家族势力影响,乾隆皇帝对两位公主的加封,自然有所不同。

魏璎珞晋位史(都是魏璎珞所生)(6)

后记

清朝时期的公主,和前朝历代的公主基本没有区别,自出生之日便肩负起了稳固皇权的政治责任。为了让皇室公主更好地发挥安抚、拉拢功勋之臣的目的,努尔哈赤甚至还专门要求额驸们:“有娶我诸女者,苟见陵侮,必以告,朕必罪之”,让皇室公主彻底沦为了政治工具。

对于乾隆皇帝的七公主和九公主而言,虽同为令妃所出,但因为额驸身份、婆家势力的不同,获封的公主封号竟也能有着天壤之别。由此可见,清朝公主不论受宠与否,都只是皇帝用于拉拢满蒙勋贵、平衡朝野势力、稳固统治根基的工具而已。

世人羡慕于皇家辉煌,羡慕皇室公主的身份高贵、锦衣玉食,殊不知清朝公主的悲哀远胜于普通人家的女儿。清朝公主用一幕幕悲苦、凄凉的事实证明了“最是无情帝王家”,绝非虚言。

参考文献:《清史稿·公主表》、《清实录·高宗实录》、《清史稿·后妃列传》、《清会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