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及周边的高山草甸和草原上,有一种长得非常像老鼠的兔子,叫高原鼠兔,也叫黑唇鼠兔。它的体色为灰褐色,身材浑圆,长得甚是可爱。
高原鼠兔一般都是灰褐色的,但是在1994年,人们在四川甘孜州的石渠县,发现了一只通体雪白的高原鼠兔,据悉这是一只白化的个体,在自然界里面十分罕见。
自1994年之后,人们就再也没有在野外发现白化高原鼠兔的身影了。时隔28年,在2022年9月初,人们再次在石渠县的一处草场上,记录下了高原鼠兔的白化个体。
当地林草局的外业工作人员在色须镇境内开展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时,前方不远的草地上,有只通体雪白的小动物,于是赶忙拍了下来。
只见这只小动物外形像老鼠,又像兔子,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一下子就想到了是高原鼠兔。只不过一般的高原鼠兔都是灰褐色的,而它全身的毛发均为白色。
据悉,白化现象在自然界里并不罕见,比如松鼠、鲸鱼、袋鼠、蝙蝠、鹿等身上,都发现有白化现象的存在。而它出现在高原鼠兔这类发生频率较低的动物类群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什么是高原鼠兔?
高原鼠兔是一种小型的哺乳动物,属于兔形目鼠兔科,是青藏高原上特有的物种。在小动物里面,它们的体型算中等,成年之后能达到180克左右,体长12-19厘米。
它们虽然是“胖老鼠”般的身躯,但却具备了一些兔子的神韵,因此得名。高原鼠兔的耳朵圆且小,后肢比前肢长,爪子比较发达,吻、鼻部的被毛为黑色。
它们主要营家族式生活,亲亲戚戚长长聚在一起,洞穴相隔也不远,家族所有成员的洞穴聚在一起就被称为巢区。随着家族成员的增加,其巢区也会扩大。
高原鼠兔的生活模式比较奇特,一般的动物,要么是一夫一妻或一夫多妻,而它们却除了这两种之外,还存在多夫多妻制,三种现象并存,这在其他的动物身上,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
多数的小动物,为了躲避天敌,一般经营昼伏夜出的生活模式。高原鼠兔也例外,它们主要在白昼活动,活动范围也不大,离巢穴20米左右。
它们是一种植食性动物,以各种牧草为食,不用冬眠,秋季也不会像其他动物一样贮存食物。
因为高原鼠兔的数量多,以牧草为食,所以在过去普遍被认为是导致草场退化的元凶,从而被当成灭杀的对象。
自1958年起,一些地方就在想方设法消灭高原鼠兔了,主要采取的方式就是毒杀。比如2006年,仅青海就有3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被投放了毒,导致大量高原鼠兔死亡。
后来人们渐渐发现,高原鼠兔对维护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的洞穴,不仅能够为各种小型鸟类、蜥蜴等提供生存的庇护所,也能锁住水分,涵养牧草。
另外,高原鼠兔也是草原上一众小型捕食者的基础猎物。比如藏狐,堪称高原鼠兔的专性捕食者,占其饮食构成的95%以上。
高原鼠兔为什么会变成白色?
白化现象在自然界里虽然算不上普遍,但也不算罕见,许多动物的身上都有出现。人类也有,研究发现,我国白化病的发病率为0.0057%,也就是说十万人中,就可能有5个会得白化病。
目前在动物身上并无相关的发病率研究,但从总体的现象来看,还是比较高的。高原鼠兔是白化现象发生频率较低的动物,但并不代表没有,已有的发现也证明了这点。
白化现象的发生,普遍认为是与酪氨酸酶有关的基因产生突变,导致真黑色素合成不良,最终呈现出白化的现象。
相关研究中,对白化高原鼠兔进行了正交、反交、测交的研究,发现起白化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相对于正常毛色而言,造成白化病的都是隐性基因。
在高中生物知识里面,讲到了遗传因子的表达。假设有等位基因A和a,其中控制白化现象的基因为a,当两个亲本都是杂合子Aa的话,那么它们交配所生下的后代理论上会出现以下4种情况:AA、Aa、Aa、aa。
其中纯合子AA和杂合子Aa因为存在显性基因A,所以会表现出正常颜色的毛发,而纯合子aa则因为隐性基因得到了表达,出现了白化现象。这也就解释了为何父母都是正常的个体,会生出患白化病孩子的原因。
由此推断,两只正常的高原鼠兔,可能会生出白化的高原鼠兔,而两只白化的高原鼠兔,其后代就一定是白化个体。
就比如野生的白虎在野外十分罕见,而动物园里面却这么多,原因就是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用亲本都是白虎进行交配,这样产下的后代也都是白虎了。
近亲交配,会增加白化的概率。目前人们关于白化高原鼠兔的研究还很少,许多谜团仍未解开,时隔28年再次发现了它的身影,具有重要意义。
这只高原鼠兔除了毛色不一样之外,其他的特征与正常的高原鼠兔无异。但雪白的毛发,在野外并不是很好的保护色,相反,会十分显眼,更容易被天敌发现。因此相对而言,白化个体在野外的生活,会更加艰难。
关注我,交一个懂动物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