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要加廷杖(大明的体育课到底有多尴尬)(1)

明朝为什么要加廷杖(大明的体育课到底有多尴尬)(2)

明朝为什么要加廷杖(大明的体育课到底有多尴尬)(3)

编者按:现在网上有个梗:“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然而广大体育老师表示,这个黑锅我们可不背,我们明明遭遇各种来自数学、语文、英语等主科老师的“被生病”,压根就没上课的机会!不过不重视体育课,也不是现代的锅,早五百年,大明朝的体育课就已经这么尴尬了。而大明朝的体育课就是射箭。射圃的兴废转变就是大明体育教育转变的写照。

明朝为什么要加廷杖(大明的体育课到底有多尴尬)(4)

一个新朝代肯定是充满了朝气的。其中一个体现就是新朝的统治阶级不会是只务绣花文章的文弱之人。他们必定是文武兼才,上马骑射击槊下马务实管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肯定特别希望这种充满朝气的“新朝气象”能代代相传。明太祖朱元璋也不例外。

明朝为什么要加廷杖(大明的体育课到底有多尴尬)(5)

明朝建国以后恢复传统儒学的“六艺”之教。洪武二年,皇帝下令天下府州县立学校,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射为六艺之一,被列人各地儒学日常的教学内容,当时制定的《皇明立学设科分教格式》要求,生员每天下午一点到三点进行体育锻炼,射箭射弩,舞枪弄棒。

明朝为什么要加廷杖(大明的体育课到底有多尴尬)(6)

既然要开体育课,得有操场呀。朱元璋于是要求各地“于儒学后设一射圃,教学生习射,每月初一和十五(朔望)要考试(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其实就是每月朔望都要进行的考试)。有司官闲暇时,要与学官一起习射。不练还要罚。射圃一般为南北向,位于儒学内四周或附近地区,内设三十步靶道。

明朝为什么要加廷杖(大明的体育课到底有多尴尬)(7)

初一十五考试的时候,射中靶子的赏酒,“中的者三爵,中采者二爵”。二十多年后国家发现考试考三十步(45米左右)太容易了,对这帮精力旺盛的年轻人来说太容易过,得改难点!“遇朔望习射于射圃。树鹄置射位,初三十步加至九十步。每耦二人,各挟四矢,以次相继。长官主射。射毕,中的饮三爵,中采二爵”明代的一爵和现代一扎啤酒的分量差不多。

明朝为什么要加廷杖(大明的体育课到底有多尴尬)(8)

▲一爵酒比这一扎再少五分之一就差不多了

既然大家都会射箭,而且能射九十步的靶子(现代韩弓射远的120多米,折算成明代的“步”就是九十步),那每个月搞“乡射礼”那就是必然的了。在朱元璋的设计中,乡射礼是他“寓武于文”的重要环节。所以《明会典》所载乡射礼非常简单易行,进入靶道前稍微行礼就可以了,重点是比试射箭,而且要射的准,扎得实。然而,朱元璋亲自抓的体育课——射艺很快变味了!

明朝为什么要加廷杖(大明的体育课到底有多尴尬)(9)

▲君子的体育课成效,好像有哪里不对

到了大明成化年间,按《成化杭州府志》卷二十四《学校• 射艺》的记载,当时人就不遵守朱元璋定下的乡射礼了。名臣李东阳《怀麓堂集》卷三十《绍兴府学乡射 圃记》和王鍪《震泽集》卷十五《吴县学射圃记》都记载:学之有射圃,非曰不忘武备也,益亦学焉,而其礼废久矣。江南地方出现的这些新射仪注重礼乐仪式,进退周旋,类似现代汉服节上的艺术表演。

明朝为什么要加廷杖(大明的体育课到底有多尴尬)(10)

▲明代“复兴”的乡射礼和现代的这些表演在出发点上是一致的

乡射礼变迁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大量礼书文本的出现。这些礼书多为主管学政的提学御 史、儒学教官(包括少数守令)所编撰,然后推行一方,成为各地懦学习射的礼仪指南。河南郏县儒学教谕朱缙在嘉靖十七年撰《射礼集解》,“复乃召集诸生,讲解明悉,分以执事。未几,按礼画图,举而行之,则见其雍雍然,肃肃然,容止有仪,进退有度甚矣”朱元璋如果看到这一幕一定会很纳闷,我定《乡射礼》就希望学生们读书之余锻炼一下身体,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搞这些复杂的进退周旋的舞蹈音乐动作,不累吗?

明朝为什么要加廷杖(大明的体育课到底有多尴尬)(11)

不是不累,而是学生们太累了。别说射箭,由于科举考试并不考“君子六艺”中除经书外的部分,学生们全部精力用于应付考试尚且不够,分精力去搞“君子六艺”那简直是拿自己的功名开玩笑。别提武举。大明朝的武举的资格限制大不说,场次就比文举少得多了。非常不靠谱。

明朝为什么要加廷杖(大明的体育课到底有多尴尬)(12)

既然大明公务员考试不算体育分,依托于射圃的乡射礼当然也很难进行下去。前面说了,搞乡射礼,别的不说,至少射中了有酒喝。意思是搞乡射礼是要有经费的。偏偏在大明的体系中,乡饮酒礼有单独的经费支出,乡射礼没有。明代规定,府、县每年春秋两次的乡饮费用从“官钱"支出。中期开始役法改革,主要从均徭银或里甲银支出,一般为十两银子。乡射礼则未见有关经费的记载。正所谓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明朝为什么要加廷杖(大明的体育课到底有多尴尬)(13)

而且,原本的礼制简单归简单,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们在规矩内人人争胜的竞争精神,核心是“射中有赏”;新版规矩完全反过来,赏格没变,酒还是那几爵,可是变成了射不中的喝酒。理由非常牵强“(饮不胜者)虽行罚爵犹致敬之辞,以见不怨不矜也”,有点类似现在搞的那种什么鼓励教育,就是虽然你输了,但你也棒棒哒啊!而这种奇葩逻辑要是在朱元璋面前说,太祖一定大耳刮子抽过去:我朱家不缺好酒,但是没有一杯是赏给失败者的安慰奖。当初就不该让你们这帮江南腐儒当官!

明朝为什么要加廷杖(大明的体育课到底有多尴尬)(14)

▲哪有胜者不赏败者赏的道理

我们剥离种种“礼仪”,“谦让”的外表就可以看到,乡射礼的改造完全是奔着让人“服从”,让人“谦让”去的。就是要让参与者服从秩序,心甘情愿让出一小部分本应属于自己的利益出来,从举办者和位高者哪里换取赞赏和“名声”。本质上就是训练服从,在强化地主豪强自己地位的前提下维稳。这才是符合新挤入大明朝内部的新地主的“乡射礼”。胜者不赏、败者赏的逻辑,就是为这群重回权力核心的江南地主服务的。大明朝也迅速在这进退周旋的礼乐声中衰老僵化,日暮西山……

参考资料

明会典丨AI.文渊阁四库全书丨C].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成化)杭州府志丨A].四库全书存目丛书[C].济南:齐鲁书杜,1997.

(弘治)嘉兴府志[A].四库全书存目丛书[C].济南:齐鲁书社,1997,

(成化)宁波郡忐[A].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弘治)湖州府志[A】.四库全书存目丛书[C].济南:齐鲁书社,1997.

(正德〉姑苏志[A】•北京围书馆古籍珍本丛刊[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朱元璋.宝训丨A].洪武御制全书[C】.合肥:黄山书社,1995.

明太祖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薛应旃.方山薛先生文集丨M].续修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倪元璐.倪文贞集tA].文渊阁四库全书tq.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汗森.粤西文载丨A].文渊阁四库全书【C].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丨明英宗实录丨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丨962.

明宪宗实录丨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明孝宗实录丨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吴与弼.康斋集丨A].文渊阁四库全书丨C].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孙承恩.文简集丨A].文渊阁四库全书[C].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痛靖)香山县志丨A】.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C】.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

朱彝尊.经义考[A].文渊阁四库全书[C].台北:商务印书馆,1986.

湛若水.泉翁大全集丨M].八千卷楼藏本.

增城县志丨AI.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丨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林烈.乡射礼仪节丨A].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丨C].济南:齐鲁书社,1997.

(瘵靖)重修太平府志[AI.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C].北京:中国书店,1992.

句容县志[A].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丨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丨981.

明宣宗实录[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丨962.

(嘉靖)惠安县志丨A】.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常熟县懦学忐丨A].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丨q.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丨988.

明广宗实录IM].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

张诩.东所文集丨AI.四库全书存目丛书[C].济南:齐鲁书社,1997.

南安府志[A1.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丨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续修严州府志[A].四库全书存目丛书[C].济南:齐鲁书社,1997.

邱仲麟.敬老所以贱老——明代乡饮酒礼的变迁及其与地方社会的互动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集刊,2005,(1). [33](蛊靖)浦江志略[A].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灵吸怪,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