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有意思,我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正是我刚开始频繁接触香港电影的时候,此前都是看看电视里放的香港电视剧而已。那时我念初一,舅舅家买了台录相机,他把带子都看腻了,老爸就向他借了过来让咱们家看了几天,看的第一盘录像带就是《喋血双雄》,第一次看的感觉就是:火爆、火爆、还是火爆,12岁的我只能看到这些东西,就这么第一次接受了枪战片概念的洗礼。那时我还不知谁是周润发、谁是李修贤、谁是叶倩文,更不知片子好不好要先看谁是导演,但看了这部片子、记住了他们的名字,留下了太多经典的印象。此后看了无数中外警匪片,竟发觉都不如最初看的这部,包括吴宇森及周润发自己所有其他作品。年年重温这部影片我都会感动如昔、感触频多,尽管这只是一部商业娱乐片,我却认为他超过了太多艺术片的境界与成就,使我共鸣至今。

港片枪战最火动作片(哪部片子是枪战片的至尊楷模)(1)

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喜好不能强求,不过我在网上查资料时竟发觉这部片子在国际上的口碑要比香港本地好,这还是让我在感情上很不舒服,有种中国人拍出如此经典居然不被自己人赏识的郁愤感觉。虽然这部影片他不像《英雄本色》那样男儿义烈、不像《纵横四海》那么潇洒优雅、不像《喋血街头》那么残酷野性、不像《辣手神探》那样雷霆霹雳,但我却认为从角色本身来看、他已经远远超越了以往枪战片所能承载的外延内涵,其中充满人情味与哲学思考的英雄塑造、铿锵有力痛斥世风的台词设计、潇洒利落剪切精妙的故事节奏、表现人与人思想性格的矛盾冲突、及人与社会步伐不协时的茫然执着所带来的种种反思,总让我格外激动。这部片子的江湖气息、人格魅力是绝大多第一流的武侠片都不具备的,是一部真正的现代版武侠史诗,这部影片使我成年之后惊讶地发现,单以电影的类型而论,我对枪战片的喜欢程度竟然要超过一直自以为最喜欢的武侠片,或者这其中有枪战片能更方便直抒现代意识、使我有共鸣基础的缘故,而大多武侠片虽然有我喜欢的动作形式美、古典意境、及人性探讨的精神内涵,但却难有直指时下社会的那份沧桑情怀与人性的扭曲呐喊。当然、这也有编导及其他所有幕后人员的功力在里头发生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为止所有武侠片的江湖气息、江湖内涵都输给了这部影片,那是一种真正追求公正、追求自由、以本能与命运抗争、然终被环境的恶潮所吞没、既无奈又无悔的侠者品格与伟大气质。尽管这已是部1989年的老片,但目前看来、在它之后的警匪影片只能在枪战视觉效果的技术层面超过它,而在人文内涵上想要与之比肩则很困难。

港片枪战最火动作片(哪部片子是枪战片的至尊楷模)(2)

不过我说起我最爱的这部影片,急于表达自己的心绪而把话说得忒也沉重了一些,事实上这部影片的表现形式却是极为浪漫唯美的,潇洒的造型、美丽的风景、动人的音乐、火爆的枪战,冯刚为给小庄讨钱不惜牺牲性命的江湖义气,小庄为救小女孩将己置于险地洒然无畏的侠者情怀,当然还有那白鸽在枪林弹雨中飞舞的意境,这是吴宇森表现激烈残酷时惯用手法的招牌菜第一次完美展现。(也许现在会有很多人爱讽刺他这点,但不管如何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第一次是成功的,我们要取笑也只取笑后来无意义的模仿与重复。)每当我重温这部影片还没看到它的画面时,就能因听到那沁人心脾的插曲而先在脑海浮现影片的片断,致使自己情绪激动、眼眶湿润。可以讲,卢冠廷为本片的所作的配乐,跟剧情的起伏、人物心理的变化、环境气氛的协调实在是太般配了,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开头叶倩文伴随周润发出场时唱的那首主题歌——“在每一天我在彷徨,每日每夜我在流浪,多么想找个愿意相随的人、叫我心不再飘泊。希望等到你的来临,轻轻地说接受了我,让我知道我看着的人、承诺的一切永不改变。多少期望多少梦,都因孤寂的感觉,就算希望多飘渺……”,这凄楚伤婉的旋律,伴随着杀手小庄(周润发)披着风衣、提着箱子、戴上礼帽、走出教堂、步入酒吧、挂着围巾、无语凝视、沉默拔枪的一举手一投足的慢动作中响起体现出十足的韵味,更暗示主人公的心境与即将发生男女主角结缘的情节变化、并揭示了整部影片的基调。另外小庄独自一人吹口琴时的悲凉,更加将主人公不融于俗、不容于世的寞落感得到了深化体现。

其实孤独寂寞,我们大多人原已看得太多,自己也有亲身体会,但本片主人公、准确讲是两位主人公的孤寂感,与我们平时看多了没感觉的孤独寂寞一词是完全天壤之别的两极概念,因为两位主人公的这种孤寂感不是流行歌词中的无病呻吟、不是酒喝多了的两眼无神无所事事,而是一如武侠小说中慷慨悲歌的侠士欲伸张正气而不可得、一种曲高和寡无人应的心理重创所带来的沉痛失望。正如导演所云,本片表达了他心中失落的正义。

这种正义不是用法律的形式去伸张,而是非常反讽的通过犯法的手段去维护,法律在本片中成了可耻可笑专被恶人把玩利用的挡箭牌,具有对现实辛辣的嘲讽意味。而这种恶、这种灰黯的世道,则是通过警察内部的人事倾轧与黑帮集团的自相残杀正反两条道路、两条线索去穿插交织,一方面是杀手小庄所处的江湖黑道不讲道义,一方面是李警官所在的官方制度机构毫无人情味。然本片所弘扬赞美的善、那种隐藏在晦暗世道里也掩不住的光华同样通过这两个领域去辩证反衬。身在黑道的杀手小庄比大多所谓代表正义的警察更有人情味,更讲原则正气,而在正道的李警官却比江湖黑帮更懂惺惺相惜、更懂什么叫做义气。两位主人公都是各自领域中出污泥而不染的杰出侠者,而他们所在的组织与机构、江湖与社会则是灰濛濛、黑漆漆的一滩浑水!

港片枪战最火动作片(哪部片子是枪战片的至尊楷模)(3)

女主角珍妮(叶倩文)的戏份并不多,因为吴宇森的电影一向注重男儿间的情谊与气概,在本片,珍妮有如二者的桥梁与联系纽带,有了她,二人的世界才开始互相沟通变得完整立体,她是两位主人公激发隐藏温情属性、渴望理解的催化剂,让本是同根生的二者走到一起——使原该是警匪对立的死敌,却在对方身上发现了自己于另一种环境道路下的投影,彼此竟是最能互相理解的朋友与知己,因为他们都有共同的理想:正气!道义!原则!这是他们共同遵守与共同追求的东西,尽管这个世界已经不再讲这些东西,他们的“纯真”思想已经与这可悲的世道脱节、落伍,但他们却义无反顾地坚持。警察抓匪徒本是理所当然的正义行径,而杀手小庄专杀恶徒则一样是在以自己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正义,虽然方法是错误的,但是当你面对法律根本不可能制裁恶人时的荒谬现状,警察也只有拿起枪来与杀手一同大开杀戒,一起闯出冲破这个无理的世道法则,两个原本警匪敌对者最后竟然殊途同归、表达了同样对公道的诉求与不公的愤怒。这也正是结尾让我热血澎湃的一幕大气象、一种放下屠刀大彻大悟后终还要再拾屠刀的伟大境界。纵然明知结局无奈,二人也不能再忍受这世间的无赖!因为这个世界白道的法律与黑道的规矩全都成了笑谈空文,两个灰色地带的主人公也只有联手抗战,尽己所能阻止黑暗的蔓莚与侵袭。那安详宁和的教堂在结尾与开头前后呼应,与血腥残酷形成鲜明对比,而在内里深处却还有对主人公小庄命运的昭示与痛惜,因为故事从教堂开始、也从教堂结束,主人公走上杀手不归路是因为早在心灵上对宗教所代表的善良进行皈依,这种皈依不是形式上的成为教徒,而是去用枪来惩奸罚恶,再在每次杀人后回到这里寻求心灵的安慰救赎,但也因此他走入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天堂”路、注定终点就在起点。结尾他终于悲剧性地死亡,但更可悲的是那座教堂的被毁,那圣母像的倒塌,因为那是预示善良的下场,因为个别恶人一时的死亡,根本不能弥补整个世界对善良正气、义气原则的匮乏。可是这个道理没有几人能懂,所以李警官在违法地一枪毙了黑道老大汪深海之后,只能坐在地上伤心透顶地哭泣,那不仅仅是因为失去了小庄这位朋友,也为好人无好报、法律无能的事实而感到有心无力。

最近这部片子被英国著名电影杂志《帝国》评为近15年来世界15部最具影响力电影排名第七名,美国《时代周刊》将它列入20世纪亚洲十大影片之一,我想它是当之无愧的。这既是一部商业暴力美学的电影,也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哲学式的电影,商业娱乐与深邃艺术的完美结合,它讴歌了我们所处时代一种久违的精神、更控诉了这个世界怎么可以对这种精神缺失也无所谓!

本片的一些精彩台词:

李修贤:我相信正义,可是没人相信我。

李修贤:你的朋友到底会不会来。

周润发:会来的,一定会来。

李:如果他再出卖你,怎么办?

周:我仍然当他是我朋友,他到底帮过我。

李:真正够朋友的没几个。

周:有的,只是太少。

李:我真怀疑你们这行还讲不讲道义。

周:这个世界已经变了,现在没有人讲了。

李:我是警察,我不会在人背后开枪。

周:那岂不是跟我这行一样?

李:完全不一样!我是执法的,你是犯法的,我今天抓不到你,怎么跟死去的朋友交待?!

周:其实我们两个人一样,都是用枪混饭的,只是用枪的方法不同。

朱江:做狗也要有个做狗的样子。

朱:我不想被人像狗一样打死,我本想死得光彩一些,可是我连想自杀的最后一颗子弹都没有。

周:把枪放下?我十几年的朋友,我就这么一枪把他打死了。你叫我把枪放下?你现在出去告诉他们你是警察,看看他们会不会把枪放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