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类题型的一点理解

行测解题小技巧(行测搞定这些答题技巧就够啦)(1)

言语理解:言语理解与表达,往往题量较多,占有行测中不少分值。在这部分取得较高的正确率,对于提高行测成绩有重要意义。言语理解与表达,大体有词语填空、排序、片段题等。对于词语填空,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踏踏实实地积累,认认真真地复习,结合词汇含义、语境等选出选项。对于排序题,将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出正确的顺序,这是我比较头痛的部分(从小学我就怕这类题),幸好这类题数量并不多。个人更多地从答案入手,采取排除法,将比较明显不合逻辑的排序排除掉,如果时间允许,则认真看一遍,选出选项;如果时间紧张,则凭语感从剩下的选项中选出。片段题,题干大,内容多,审题时间耗费较多,抓住要点、关键则显得非常重要,可以节约些时间。

常识判断:常识部分涉及面广泛,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科技等均有涉及。总体来说方法性﹑技巧性不强,主要是知识性的考查,所以更应该从具体的知识积累去下功夫,尤其是一些时事政治类知识的积累。我更多的是通过题海战术,来进行常识积累。同时,看看时政新闻、政府报告等。常识的积累不一定非要通过系统的学习这种方式来实现,或许是你刚刚看过的课外书,或许是在生活中得到的感悟,或许是看电视剧电影时记下的画面细节等,都可以是常识积累的过程。在论坛上曾经看到过有人看美剧积累的部分知识,在公考常识题中出现,并选出答案的例子。

判断推理:判断推理主要考察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有图形、类比、定义、逻辑等题型。图形、类比类的题,题干较短,一目了然,但却需要把握其中规律、联系,这就需要在备考中的不懈努力,明确图形推理的常见考点及规律特点,掌握图形、类比类推理题目的一些解题思路,灵活运用特征法、对比法、位置法等方法技巧。定义题、逻辑类题,往往题干较长,带着选项去略读,去找关键点、关键词汇语句,在备考时掌握基本的逻辑知识、解题方法。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这类题有较大难度,很多考生都把这部分题放到最后做,甚至蒙上选项草草了事。数学好的学生在做这类题时有很大优势。这类题题型和方法涵盖非常广泛,容斥问题、概率问题、浓度问题、行程问题、几何问题等时有出现,许多公考书籍、论坛高手都对此进行了整理总结,当初我在复习这部分时,就是以某本专门讲解数量关系题的公考书为基础的。和常识题不同,数量关系题有取巧之处。在解答数学运算时,运用一些技巧或者排除法、代入法等就可以快速得出答案。

资料分析:这类题答案就在所给资料、图表中,相对客观公正,只要有充足的时间、大约都可以推理计算出来答案。但是大片段的材料、有限的做题时间让这增添变数。带着题目去审题,去看表,将时间精力集中于问题所在的部分材料,图表区域,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最好能略读一遍,各个段落之间肯定是有所联系的。在备考时,最好能做好专业术语,如同比、环比等的积累。同时,在摸爬滚打中积累经验,总结技巧。如某道题目要求从选项中选出可以推断出的选项,有可能下面的选项中就有看上去符合逻辑常识,事实上也正确,但是偏偏不是从材料中推断出来的选项。这种选项就成为了多次绊倒我的陷阱,使得我现在对这类选项格外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