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芳小菊

那文嫁给传文那日,喜宴进入高潮时,一个红衣姑娘舞着、唱着出现在戏台上。

姑娘黄鹂般婉转清脆的嗓音,让正在敬酒的新郎官传文心中一愣,他几步赶到到戏台下,忽然声音颤抖着大喊了一声:“鲜儿”。

台上的鲜儿目视着传文,泪水早已朦胧了双眼。

闯关东之鲜儿要走了抱着孩子哭(闯关东鲜儿根本不知)(1)

大喜之日,8年未见的未婚妻突然出现在眼前,传文忘了自己的新郎官身份,他不顾一切地冲上戏台,一把将鲜儿抱在怀里,边哭边说:“鲜儿,这些年你跑哪儿去了?你让俺好等啊”!

泪眼婆娑的鲜儿刚要开口,忽然看到新娘子那文站在新房门口,她立刻下意识地挣脱了传文。

鲜儿呆呆地看着那文,那文同样呆呆地看着鲜儿。

王府格格那文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的丫鬟鲜儿,这是演的哪一出?

闯关东之鲜儿要走了抱着孩子哭(闯关东鲜儿根本不知)(2)

洞房花烛夜,烛光摇曳,烛泪流了一桌子。

新郎官传文呆坐在新房的墙角一动不动,已经明白真相的新娘子那文,泪人一样地歪在炕上凝眉沉思。

卸下戏装的鲜儿,则被安排在另一间屋里,她目光呆滞、两眼空洞地盯着炕桌上的油灯出神。

鲜儿的突然出现,让朱家人的心都揪了起来,谁也不知道接下来的事该怎样处理,更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闯关东之鲜儿要走了抱着孩子哭(闯关东鲜儿根本不知)(3)

一夜无眠后,第二天一早,格格那文就开始对镜理妆,她一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一边对传文说:

“我是老朱家明媒正娶的媳妇,应该尽到做儿媳的本分。你是个男人,我相信你会处理好鲜儿的事”。

对传文亮明自己的态度后,那文款款走出新房,按照满族的规矩,恭敬地站在上房门口。朱开山推开房门时,她恭恭敬敬地行了个满族礼:“爹,您吉祥”!

闯关东之鲜儿要走了抱着孩子哭(闯关东鲜儿根本不知)(4)

鲜儿则收拾好行李,对站在门口的传文说:

“传文哥,你和那文姐好好过日子吧,咱俩的缘分早就断了,我这次来就是想看你一眼,你好好的我就放心了......”

然后,她别过那文,背上包裹走了。

闯关东之鲜儿要走了抱着孩子哭(闯关东鲜儿根本不知)(5)

当年看《闯关东》时,一直认为鲜儿错过传文,是因为在身份上输给了那文,一个平民百姓,怎能争过王府格格。

如今再看原著,忽然明白,鲜儿“输给那文”,其实并不只是因为身份,而是另有原因。

闯关东之鲜儿要走了抱着孩子哭(闯关东鲜儿根本不知)(6)

把名声看得比天还大的封建意识,让鲜儿放弃了传文

鲜儿的老家——山东章丘,是女词人李清照的故乡。

从小生长在如此人杰地灵的地方,鲜儿虽然出落的活泼大方,但因为没有读书,她的见识和思想与李清照相差十万八千里。

闯关东之鲜儿要走了抱着孩子哭(闯关东鲜儿根本不知)(7)

李清照虽然生活在宋朝,但她有独立的思想和不凡的见识,只为自己而活的她,从来不为名声所累。

丈夫赵明诚去世后,为了摆脱孤寂清冷,她敢于不顾人言可畏嫁给张汝舟,看清张汝舟的渣男灵魂后,她宁肯坐牢也要与之离婚。

可缺乏独立思想的鲜儿,却因为把名声看得比天还大,始终在封建意识的禁锢下,委屈地活着。

闯关东之鲜儿要走了抱着孩子哭(闯关东鲜儿根本不知)(8)

鲜儿和传文是青梅竹马的恋人,两人从小就定了娃娃亲,对传文,鲜儿不仅情深意重,还有过救命之恩。

闯关东的路上,传文曾身染重病,为救传文,鲜儿插草卖身,给一大户人家未成年的傻儿子当过媳妇。后来,趁爹娘不在,那个虽然有点傻,但心地善良的小新郎,偷偷放走了鲜儿。

谁知,这个闯关东路上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却成了鲜儿的心病,一直为名声而活的她,觉得自己嫁过人,便配不上传文了。

闯关东之鲜儿要走了抱着孩子哭(闯关东鲜儿根本不知)(9)

和传文失散后,鲜儿进了王家戏班,唱戏时,她被恶霸看上并遭遇魔爪,这个没有人知道,本来不属于自己的过错,却让鲜儿觉得自己没脸再见传文了。

满脑子封建意识的鲜儿,因为把贞节和名声看得比天还大,最后把自己逼上了山场子。

闯关东之鲜儿要走了抱着孩子哭(闯关东鲜儿根本不知)(10)

在山场子,鲜儿遇上了影响她一生命运的红姐。

做皮肉生意的红姐,认为男人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所以,听完鲜儿的遭遇后,她便对鲜儿说了这样一番话:

“鲜儿,要我说,你死活不能找你男人了,你已经不是黄花闺女,他指定不会要你了。就是勉强要了你,你在他面前也别想抬起头来了......”

闯关东之鲜儿要走了抱着孩子哭(闯关东鲜儿根本不知)(11)

红姐的话,让看重名声的鲜儿,彻底放弃了传文。

传武在山场子遇见鲜儿,告诉她传文一直在等她,并要带她回家时,鲜儿摇着头死活不同意:

“传武,姐这一辈子毁了,认命了,姐不能去你家了”。

明明知道自己心里一直想着传文,传文也一直在等自己,可把名声看得大如天的鲜儿,却彻底死了嫁给传文的心。

所以说,鲜儿输给那文,其实与身份没有多大关系,她对待婚姻的态度,从一开始便错了。满脑子封建意识,为名声而活的她,注定要错过传文。

闯关东之鲜儿要走了抱着孩子哭(闯关东鲜儿根本不知)(12)

缺乏竞争精神的鲜儿,拱手把传文让给了那文

鲜儿甘愿认命,拒绝跟传武去朱家后,便离开山场子,开始四处流浪。

流浪到京城时,她在街头遇见了王府格格那文。

看见作索得像叫花子一样的鲜儿,那文突然动了恻隐之心,她央求着额娘把鲜儿收留回府,给自己当了贴身丫鬟。

闯关东之鲜儿要走了抱着孩子哭(闯关东鲜儿根本不知)(13)

鲜儿在王府一待就是8年。

这8年,她一直尝试着忘记传文,可她根本不知道,她的传文哥一直在念念不忘地等着她。

跟着爹娘安家到元宝镇的放牛沟后,8年来,传文一刻也不曾忘记鲜儿,爹娘一催他早点成亲,他就说要再等等:

“爹、娘,俺还是想等等鲜儿,俺总觉得,说不定哪一天,鲜儿会找上门来的......”

闯关东之鲜儿要走了抱着孩子哭(闯关东鲜儿根本不知)(14)

传文苦苦等了鲜儿8年,鲜儿最终还是没能成为老朱家的儿媳妇,这其中除了鲜儿的认命心理外,还跟她缺乏竞争精神有很大关系。

在那文成为老朱家的儿媳妇之前,鲜儿两次放弃了抓住传文的机会。

那文到元宝镇投奔舅舅不成,决定相亲嫁人,其实是上天在暗中帮助鲜儿。老天爷不忍看鲜儿寄人篱下,四处流浪,所以,便把她送到了传文面前。

闯关东之鲜儿要走了抱着孩子哭(闯关东鲜儿根本不知)(15)

那文和传文相亲时,对传文很中意,相完亲后,她满意地对鲜儿说:

“说来也巧,我俩的名字里都带一个文字,他叫朱传文,他爹叫朱开山”。

那文的相亲对象竟然是传文,如果这时候鲜儿能对那文说明,她相看的是自己的未婚夫,那么,性情豁达,为人善良的那文,无论如何也不会和传文再有交集。

闯关东之鲜儿要走了抱着孩子哭(闯关东鲜儿根本不知)(16)

可鲜儿听完那文的话后,只是忧伤地说了一句:“姐,你成你的亲,我就不跟过去了”。

8年未见的未婚夫就在眼前,而且为了等自己一直不曾婚娶,这时的鲜儿,如果能放弃认命心理,稍微有点竞争精神,那接下来成为新娘子的应该是她,绝对没有那文的份。

可甘愿认命的鲜儿,在手到擒来的幸福面前,却不争气地做了逃兵。

闯关东之鲜儿要走了抱着孩子哭(闯关东鲜儿根本不知)(17)

第一次抓住传文的机会失去后,如果鲜儿在接下来的婚礼上能大胆竞争一下,那么,老朱家的儿媳妇还是非她莫属。

在这场婚姻竞争中,鲜儿的胜算其实是优于那文的。

传文为了她,在爹娘面前极力争取过:

“爹、娘,鲜儿回来了,咱能不能把那文送回去?俺还是想和鲜儿成亲,俺和那文还没成夫妻”。

文他娘也很明确地对朱开山表示过,那文和鲜儿比,她还是喜欢鲜儿。

闯关东之鲜儿要走了抱着孩子哭(闯关东鲜儿根本不知)(18)

如果鲜儿能放下脸面,拿出那文身上的竞争精神,侠肝义胆的朱开山,在得知传文没和那文成夫妻之实时,多半会看在鲜儿曾救过传文一命的份上,想办法劝退那文,将她留下。

可没做过任何竞争的鲜儿,在朱开山还没来得及拿出主意前,就悄然退缩了。

鲜儿在这场婚姻竞争中输给那文,看似是身份的原因,其实完全是因为她身上缺乏竞争精神造成的。不知道竞争,才导致鲜儿拱手把传文让给了那文。

闯关东之鲜儿要走了抱着孩子哭(闯关东鲜儿根本不知)(19)

甘愿认命,让鲜儿从内心输给了那文

鲜儿悄然离开朱家,让朱开山非常难过,为了弥补心中的愧疚,他让传武追上鲜儿,把家里能拿出的钱都送给她。

可传武追上鲜儿后,并没把钱给她,早就对鲜儿情有独钟的他,怕鲜儿手里有钱后,一去不复返。

为了留住鲜儿,传武把她安顿在桦树林的小木屋里。

闯关东之鲜儿要走了抱着孩子哭(闯关东鲜儿根本不知)(20)

朱开山得知鲜儿住在小木屋里,前来看她时,鲜儿对他诉说了闯关东路上的遭遇,并表明了自己出现在传文婚礼上的原因:

“大叔,我和传文哥的缘分早在闯关东的路上就断了......我来元宝镇,是老天爷的安排,本想躲着你们,可我的心躲不过去啊!我和传文哥是你和我爹订下的娃娃亲,我心里一直放不下他,就是想看他一眼,看他成了家我就放心了,没求别的”。

闯关东之鲜儿要走了抱着孩子哭(闯关东鲜儿根本不知)(21)

鲜儿的一番真情感言,说得朱开山内心酸楚不已:

“鲜儿,你糊涂啊,你是为了传文才遭了那么多的罪,受了那么多的屈,再怎么着他也会娶你,我们家也不会慢待你的!可都怨你自己呀,你来晚了......”

鲜儿听了朱开山的话,哽咽着说:

“大叔,我不怨你,也不怨传文,就怨命,我没有和传文哥做夫妻的命”。

甘愿认命,是鲜儿一生悲剧的根源。

如果她不一味地认命,早就成了老朱家的儿媳妇。那文即使身份再尊贵,也没有嫁给传文的机会。

闯关东之鲜儿要走了抱着孩子哭(闯关东鲜儿根本不知)(22)

鲜儿和传文既定过娃娃亲,又是青梅竹马的恋人,而且他们在闯关东路上那份生死相依的患难真情,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替代的。

洞房花烛夜传文为了鲜儿,在新房的墙角呆坐了一夜,目的就是想第二天给她一个交代。

第二天传文硬着头皮,对老爹朱开山说出要把那文送回去时,虽然遭到了老爹的严厉呵斥,但他并没惧怕,为了鲜儿,第一次在老爹面前壮起胆子反问了一句:

“可鲜儿怎么办啊?俺俩也是定过亲的呀”!

闯关东之鲜儿要走了抱着孩子哭(闯关东鲜儿根本不知)(23)

如果鲜儿不甘愿认命,能在命运面前奋力抗争一下,也许朱开山在儿子的一再央求下,就不会一直抱着那句“你来晚了”不放。毕竟鲜儿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鲜儿和那文,在感情上他其实更倾向于鲜儿。

可面对曾是自己主子的那文,甘愿认命的鲜儿,从内心输给了她。

闯关东之鲜儿要走了抱着孩子哭(闯关东鲜儿根本不知)(24)

洞房花烛夜第二日,那文一早便对传文亮明态度——她才是老朱家明媒正娶的媳妇。然后,她又问安、下厨,高调彰显了自己作为正经儿媳的职责。

而鲜儿,经过一夜的煎熬后,先对传文说了一句:“传文哥,你和那文姐好好过日子吧,咱俩的缘分早就断了”,然后,又对那文说了一句:“那文姐,你和传文哥都是好人,日子一定会越过越顺”。

鲜儿的隐忍退让,虽然有善良的成分,但实际上,她早就在内心输给了那文。

闯关东之鲜儿要走了抱着孩子哭(闯关东鲜儿根本不知)(25)

写在最后:

鲜儿和那文,一个是和朱传文青梅竹马,从小就定过娃娃亲的未婚妻,一个是王府格格出身,朱传文明媒正娶回来的结发妻子。

一场婚礼后,青梅竹马黯然离去,明媒正娶稳坐新房。

如此结局,外表看去,也许是身份起了作用,平民百姓终究赢不过王府格格,实际上全然不是。

鲜儿的思想意识和精神世界,早就决定了她的命运。

一个把名声看得比天还大,缺乏竞争精神,甘愿认命的女人,不用说会输给见多识广,善于审时度势,而且能屈能伸的王府格格,就是和平常女人一决高下,也不见得能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