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是宋代《过庭录》中滑稽才子孙山奚落科举考试落榜生的调侃语。虽然千百年过去了,在这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名落孙山、曝腮龙门等成语俨然成了人们避讳的词语,试想,哪一位家长不奢求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无论是燕园,还是清华门都成了高考学子梦寐以求的目的地。7月中旬,随着宜阳县第一份录取通知书送达到一高学生刘涵玉手中,这个重磅消息无疑于炎炎夏日的丝丝凉风,给人们送来了一阵阵清爽。

青春无悔追梦赤子心(热血丹心育英才)(1)

虽然我不认识刘涵玉,也不知道她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学习故事,但是她考入清华大学却续写了宜阳教育的辉煌。如果说,每年高三考生希冀鱼跃龙门、金榜题名,王丽娟老师何尝不是在高考?一封又一封的录取通知书,一项又一项的市县级荣誉,是对王老师教学工作最好的肯定和褒奖。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不认识刘涵玉,倒是结识了她的班主任老师王丽娟。7月20日下午三点多钟,在好友李总的办公室里,我们几个人正在若无其事地聊着俄乌战事和其他方面的话题。突然一阵轻轻地敲门声响起,大家不由自主地抬起了头,随着李总“请进”的话音刚落,一个中等个头、穿着素雅、干练利落的女子牵着一个八九岁左右的男孩进到了房间。

青春无悔追梦赤子心(热血丹心育英才)(2)

李总和她简单聊了几句后,就安排她坐到了茶几的另一侧,因为不认识的缘故我没有在意他们说的话,兀自随手翻看着手机。在倒茶中间,“李哥,你和县一高的王老师认识一下吧。她可是中小学一级教师,今年考入清华大学的刘涵玉的班主任。”听到李总这样介绍,我愕然了。

提起她的学生,王丽娟满脸自豪,“刘涵玉非常勤奋,爱动脑子,学习效率高,不喜欢熬夜。这次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与她平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说罢,她与我聊起了从教经历。王丽娟是2006年走上教师岗位的,常年担任班主任特别是高三班主任。众所周知,高三是学生实现人生目标的一个重要阶段,教师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引路人。

青春无悔追梦赤子心(热血丹心育英才)(3)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比喻教师的称谓很多,比如人梯、蜡烛、园丁、春蚕、铺路石等等,无不包含着教师职业的圣洁和崇高。唐代文学家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王丽娟总是虚心向有经验的班主任和老师请教,积极听课并参加教研活动。在课堂上,她不拘泥于传统教学,而是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潜能。课外活动,她和学生打成一片亲如一家,没有任何架子;每周班会或者安全例会,她倡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她长期担任清北班块长和班主任,不仅对本班学生知根知底,对另一班学生也是了如指掌。她经常和同一教学块老师认真探讨学生存在的问题,一旦发现学生有什么思想苗头,她都会第一时间疏导,就像园丁修剪树木花草一样,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化解思想疙瘩。有一个学习不错的学生,有段时间情绪低落,整天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也一路下滑,甚至产生了辍学的念头。王丽娟发现这一情况后,没有一味地去指责、批评,而是陪他聊天,帮他查找原因,得知是因为一个要好的同学成绩比他好,父母给他施加了很大的学习压力所致后,王丽娟安慰他说:“没有什么大不了,只要心态放平,注意减压就会迎头赶上,我和同学们会帮你的。”与此同时,王丽娟还给学生家长打电话,让他们做好配合,要多关心支持孩子。春风化雨式的工作收到了明显效果,在今年高考中,这名考生厚积薄发考出了好成绩。考生的母亲在第一时间给王老师打电话报喜,并由衷地表示感谢。

青春无悔追梦赤子心(热血丹心育英才)(4)

宜阳一高虽然说没有未名湖、大礼堂那样有名,没有饮水思源碑、珞珈山那样出众,但是在宜阳学子心中依然是美丽诱人的存在。这里树木葱郁,小径幽深,花香四溢,是学生赋闲放松的好地方。而一旦进入教室,则全面进入学习时刻。古人云:“师如父母”。学校实行看班、坐班制度,王丽娟一天到晚几乎大部分时间都要待在学校、待在学生中间,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时候发现学生坐姿不端正、高翘腿,她会及时纠正;发现学生做与学习无关的事,她会立即提醒。许多学生感慨地说,王老师就像慈母一样,对我们关心照顾,从不抱怨责备;王老师又像春泥一样,不为独香,而是全身心地呵护我们健康成长。

《论语·子罕》说过,“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王丽娟有着丰富的毕业班经验,但是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这不仅体现在一周一次的班会上,而且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华山论剑,谁与争锋?在高考前的一次班会上,围绕“我的大学我做主”这一主题,王老师让同学们纵论目标教育、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应试教育、纠错教育等内容,自我剖析,自我总结,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班会还邀请家长参加或者兄弟姐妹参与互动,通过送祝福语、励志视频等形式活跃气氛,传递真情,激发潜能。

青春无悔追梦赤子心(热血丹心育英才)(5)

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家庭的主心骨,王丽娟最头疼的事就是每天事情太多。为了科学高效地利用时间,她在手机上设置了闹钟,对时间进行合理地分配。几点做什么,做什么事情,学校做什么,回家做什么,都是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正因为早起晚归的缘故,她经常错过和上小学的儿子见面的机会,早上一大早离开家门孩子还没睡醒,夜半更深回家后,孩子已经入睡。时间一长只好和孩子约定,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做好后搁到客厅,她回来检查写下批语后放到孩子案头,母子俩形成了你晚间学习、我回家检查的“家庭制度”。

暑假是教师们难得的休闲时光,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可以补偿一下对家庭的缺憾。然而,对王丽娟来说这个假期却是不完整的。除了接送孩子外,还要负责刚毕业的高三整理档案以及各批次报考,又要备课给新的清北班学生上课改作业。因为腰椎疼痛,王丽娟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去医院做针灸和牵引治疗。当聊起假期这个话题时,王老师无奈地摊开双手,“假期中能把我的腰椎病治好就谢天谢地了,新学期还要很多事等着我来做。”

青春无悔追梦赤子心(热血丹心育英才)(6)

“喷泉之所以漂亮,是因为她有了压力;瀑布之所以壮观,是因为她没有了退路;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为永远在坚持。”近年来,在三尺讲台上,王丽娟恰似一朵玫瑰愈开愈艳,又如一捧莲花香远益清。她先后被评为洛阳市优秀教师、洛阳市师德标兵、洛阳市职评专家库成员等殊荣。当同事和朋友向她祝贺时,她总是谦虚地说,“我做得还很不够。我取得的任何成绩和荣誉,都是学校领导支持的结果,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撑天一根担日月,拔地千笋写春秋。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王老师孩子拿着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妈妈,现在四点半,您该去中医院做牵引了。”听到孩子这句暖心的话,我们都会心地笑了。

离开房间后,王老师和我们一一道别,望着一对母子渐行渐远的背影,我轻揉了一下模糊的双眼,不经意间仿佛看到了宜阳教育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

李志敏,男,宜阳县白杨镇人,记者,洛阳市作协会员,宜阳县第十三届党代会代表。现供职于宜阳县新闻宣传单位,作品以新闻、诗歌、散文为主,主要刊播于洛阳日报、河南工人报、河南电视台、洛阳广播电视台等省市媒体以及主流网络媒体。

读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