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苏有朋身穿白色西装,比着《爱》的手语,重新站上舞台。

苏有朋一直都在路上(苏有朋听说我过气了)(1)

一个人,一首歌,便让观众梦回1988年。

很多网友感慨:“苏有朋往那一站,我的青春仿佛就回来了。”

但随着节目热度持续走高,也有网友反问:“苏有朋是谁?很红吗?”“苏有朋不是过气了?”

令人震惊!从“小虎队”出道至今,34年过去,大家从没忘记过他。

苏有朋一直都在路上(苏有朋听说我过气了)(2)

而当年的三个男孩,都已长大。

吴奇隆结婚生子,陈志朋饱受争议。

而49岁的苏有朋,沉沦过,翻红过,历经沉浮,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稚气未退的“乖乖虎”。

苏有朋一直都在路上(苏有朋听说我过气了)(3)

年少受困“乖巧”,不敢“叛逆”

1973年,苏有朋在台北出生。

为了照顾他,本是中学教师的苏妈妈辞去工作,全职在家。

得益于妈妈的培养,苏有朋从小成绩优异,擅长学习。

15岁那年,他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上台湾省最好的高中。

同年暑假,苏有朋在《青春大对抗》节目中,被主持人张小燕一眼相中,跟吴奇隆、陈志朋组成“小虎队”正式出道。

苏有朋一直都在路上(苏有朋听说我过气了)(4)

因为年龄小,成绩好,公司顺势为他打造学霸人设,取名“乖乖虎”。

“乖巧”人设,既成就了苏有朋,又成为他身上沉重的枷锁。

苏有朋成绩虽好,性格却不乖,反而有点叛逆。

他从初中开始,就经常离家出走,喜欢跟父亲对着干。

成为“乖乖虎”后,他只能把自己的叛逆藏起来。

苏有朋一直都在路上(苏有朋听说我过气了)(5)

在大众心中,“乖乖虎”必须能歌善舞,还要保持成绩优异。

可要苏有朋一直压抑性格,维持乖巧形象讨好众人,谈何容易。

尤其“小虎队”爆火,导致工作量剧增。

他因为无法协调好学习跟工作,成绩一落千丈。

随之而来的,是路人的质疑。

有人半夜遇见刚训练完的苏有朋,不满地质问他:“你不是乖乖虎吗?也玩到这么晚不回家?”

面对质疑,他没有解释,而是跟公司请了一年假,专心复习。

高三联考,在全程被摄像机对着的情况下,他顶住压力,以全省第五的好成绩,考入台湾大学的机械工程系。

苏有朋一直都在路上(苏有朋听说我过气了)(6)

苏有朋用成绩证明了自己,“乖乖虎”因此声名大噪,可他并不开心。

阿德勒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上了大学,苏有朋逐渐发现,自己正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他在选择学校跟专业时,完全没有顾虑到自己的喜好跟未来,只是为了不辜负别人的期待,才选择所谓的“王牌专业”。

“乖乖虎”让苏有朋大受欢迎,同样,也让他背负了太多期待。

面对镜头,他开始变得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让别人失望。

午夜梦回时,他总是被惊出一身汗。

在梦里,他常常看见有家长指着他对孩子说:“那就是只会玩不会念书的乖乖虎。”

“乖乖虎”的面具,逐渐让苏有朋透不过气来。

为了找回自己的人生,苏有朋决心叛逆一次。

苏有朋一直都在路上(苏有朋听说我过气了)(7)

从歌手到演员,突破乖巧枷锁

1994年10月17日,苏有朋在记者会上,宣布休学。

他面对镜头,诚恳道歉,并解释休学原因:“不想在没兴趣的专业上,浪费时间。”

话毕,谩骂声便扑面而来。

20岁的苏有朋,第一次尝到墙倒众人推的滋味。

当时的报纸头条,全在谴责他的“不负责任”。

就连主持人张菲,都在节目中直言,苏有朋的决定伤了他们的心。

苏有朋一直都在路上(苏有朋听说我过气了)(8)

曾经,因为乖巧得到的喜欢。

如今,因为他的叛逆变成乱石,朝他袭来。

第一次选择叛逆的结果,苏有朋用四个字形容:“彻底失败。”

他本想放下一切,逃到国外留学。

偏偏家里出了状况,迫于生活的压力,他只能回来承担起养家重担。

他尝试发唱片,跨界当主持、演戏,却处处碰壁。

那段时间,他彻底失去“乖乖虎”的光环。

时隔多年接受采访,回忆起这段经历,苏有朋依旧忍不住落泪。

这种窘境,一直到1998年,《还珠格格》开播才有好转。

《还珠格格》播出后,便红遍大江南北。

苏有朋,更是凭借“五阿哥”,一跃成为最当红的男演员。

苏有朋一直都在路上(苏有朋听说我过气了)(9)

之后,他又接连主演了多部电视剧,热度不断。

《倚天屠龙记》、《杨门虎将》、《刁蛮公主》,均是收视冠军。

从歌手到演员,苏有朋终于重回巅峰。

可是,他也再一次陷入重复的“人设”中。

在拍完《刁蛮公主》后,苏有朋意识到,自己只是从“乖乖虎”变成“偶像演员”。

自己扮演的角色,都是雷同的。

这一次,要乖乖听话,还是再次反抗?

苏有朋思虑再三,心中有了答案。

他向经纪人放下狠话,坚决拒演同类角色。

他明白,想要脱掉“偶像演员”的帽子,自己必须积攒足够的能量。

否则,只会再失败一次。

苏有朋一直都在路上(苏有朋听说我过气了)(10)

他舍弃了流量,一头扎进舞台剧里磨炼演技。

他不再昭告天下,而是沉默着打磨自己,往“实力演员”悄悄完成转型。

就像他在《改变的起点》中所说:“想要掌握人生,需要挖掘黑暗面,正视内心,培养内在的力量。”

沉寂的那几年,外界以为苏有朋早已过气。

而他,只是在以新人的姿态,低调地磨砺自己,等待一个突破的机会。

终于,苏有朋在2010年,等到了“白小年”。

这个角色戏份不多,但难演。

苏有朋一直都在路上(苏有朋听说我过气了)(11)

不止颠覆苏有朋过往的角色形象,还得有戏曲功底。

为了演好白小年,苏有朋专门去拜师学艺,学了一年昆曲。

调嗓、兰花指,把自己当成“娘娘腔”。

苏有朋用一年时间,把自己变成白小年。

凭借白小年,他也在这一年的百花奖中,拿下最佳男配角。

苏有朋一直都在路上(苏有朋听说我过气了)(12)

苏有朋用实力告诉所有人,他也可以当一名好演员。

尽管有过一次失败,苏有朋还是选择听从内心的安排。

曾经被外界束缚的可能性,他用表演找了回来。

希波克拉底说过:“每个人身体里面都有一位医生,我们只要协助他工作,我们内在的自然疗愈力量,就有实现康复的最强大力量。”

这一次,他积攒了足够多的内在力量,才向身上的枷锁发出冲击。

他终于从乖巧人设中挣脱开来,不再拘泥于外界给他设置的人设中,开始遵从内心,随心而活。

苏有朋一直都在路上(苏有朋听说我过气了)(13)

做导演、当偶像,随心而活

当了几年实力派演员,苏有朋又开始转型。

2014年,他推掉所有工作,一头扎进《左耳》剧组里。

只是这一次,他的身份不是演员,而是“新人导演”。

苏有朋一直都在路上(苏有朋听说我过气了)(14)

在采访中,被问及跨行当导演的理由。

苏有朋轻描淡写地回答:刚好机会找上门,内心想做,所以就做了。

最终,他用5亿票房向外界宣布自己的转型成功。

2017年,他突然想要尝试不一样的生活,便在风头正盛的时候,一声不吭跑到国外留学。

现在,他想唱歌跳舞了,又开始站上舞台,重新做回“偶像”。

苏有朋一直都在路上(苏有朋听说我过气了)(15)

对于这些随性的决定,在接受“恩师”张小燕采访时,苏有朋说,因为他不想再跟自己打架了。

他不想困在别人的期待里,不想再因为别人,强迫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跟自己较劲。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他,有能力决定自己的人生。

想当演员的时候,他就去演好戏。

想当导演的时候,他就努力拍好作品。

现在想重回舞台,他就要开开心心,不为取悦观众,只为自己去做一次偶像。

他说:一棵树若自由生长,就会有自己的样子。

他也想看看不受外界所困的苏有朋,最终能够活成什么模样。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为你自己。”

而成为你自己更完整的表达应该是:我选择,我自由,我存在。

一个人要能够自由地选择,首先应该对自己负起责任。

正是因为内在力量强大了,肩负起自己的人生使命,苏有朋才能摆脱别人的期待,随心而活。

苏有朋一直都在路上(苏有朋听说我过气了)(16)

人生在世,活得累的人总是习惯把别人的期待,当成自己的人生目标。

尤其在孩童时期,这个习惯看起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但是无论别人打着怎样的名义在“期待你”,这个期望,都不属于你。

我们应该成为心灵的主人,去察觉自己的心理活动,找到人生目标,只为自己负责。

当一个人只为自己负责时,他就可以轻松地活着。

电影《午夜巴塞罗那》有一句台词:“我不知道我要什么,我只知道我不要什么。”

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那么就先问问自己,不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就像苏有朋一样,他探索内心,明确自己不想当偶像演员的想法,从而坚定了“要当实力派演员”的目标。

为了达成这个人生目标,他不管别人怎么想,抱着归零的心态,去磨炼演技。

他不再背负别人的期待,只为自己活着。

苏有朋一直都在路上(苏有朋听说我过气了)(17)

亲爱的,如果你还不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那么不妨给人生做做减法。

减去别人强加给你的枷锁,减去你不喜欢的人生,这是一个找寻自我的过程。

走到最后,关于想要“活出什么样的人生”的答案,会从你的内心深处浮现出来。

你是什么样的人,答案一直在你心里面。

愿你我能够找到自己的答案,自由生长。

苏有朋一直都在路上(苏有朋听说我过气了)(18)

策划 | 鱼甜

编辑 | 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