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1月M1增速出现有史以来第一次负值

m1 m2历史增速(史上首次M1负增长)(1)

这里先给大家普及了一下金融知识:

M代表货币供应量。

M0是流动在市场,民众手里或企业持有的现金,M1是M0 老百姓和企业的活期存款,M2是M1 老百姓和企业定期存款+企业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M0,M1的值越大,说明经济形势看好,人们喜欢投资,消费,舍得花钱。M2多表示大家都不愿意消费,对经济有悲观情绪。剪刀差:是指M1和M2的增速之差,该指标什么意思呢?正剪刀差:即M1-M2等于正数,意味着企业的活期存款增速大于定期存款增速,老百姓和企业都愿意把钱拿出来花。经济活跃。负剪刀差:即M1-M2等于负数,表明市场对经济悲观。老百姓和企业都在存钱,说明这时经济活力较弱。

然后咱们再分析,为什么M1会负增长。

虽然央行解释有春节因素的影响,也有2021年1月同比14.7%数据高基数的影响,但是,我认为还是有些牵强。通常出现无法解释的极值的状况,意味着某一种事件的崩溃。

核心逻辑反映的是房地产调控背景下,居民房地产杠杆向企业活期存款转化链条的增速下行,居民加杠杆速度放缓,这可以从居民中长期贷款负增长体现出来。

M1负增长全是因为有房地产行业这个超级资金黑洞,没有一家房企有“闲置资金”去存定期。一年18万亿销售额,把居民的定期存款和储蓄理财资金转化为M1方面没有哪个行业能比。房地产销售断崖,M1同比增速出现负值是必然。

而且房企的玩法都是借新债,还旧债,一旦不给借了,游戏就玩不下去了。银行不良资产债务成堆——被法拍的楼盘、无法去化的尾楼盘,卖不出去的新楼盘从去年8月份至今,根本就有价无市,大批房企售楼处裁员,大批中介关门歇业。

另外今天公布的CPI只有 0.9,PPI 9.1, 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明明物价那么高,CPI怎么会只有这么点。因为猪肉价格下跌41%带动食品价格下降。二师兄扛起了美化数据的职责。

m1 m2历史增速(史上首次M1负增长)(2)

2月石油价格上涨后,估计PP I又要上升了。以后的趋势就是PPI逐渐下降,但是企业的订单却越来越少。因为消费力在逐渐下降。

第一制造业出现了困难,因为消费力不足成本增加又太多,所以产品价格一直提不上去,订单还在减少。归根结底的原因是房地产把消费力全部吸收了,而且还透支了未来至少十年的消费力。

从最近M1首次出现负增长、M2增速却超预期达到9.8%来看:

企业手里根本没留多少用于开拓产能的活钱,都宁愿拿去银行存定期吃利息。

所以即便是现在给这些制造企业贷款也没有用,因为他们没有利润,甚至在不断亏损,给他们贷款只会不断增加他们的债务;你即便是给他减税也没用,因为他的问题是在于没有订单。没有订单,你减税就没有意义。

那么,真正进入实体经济的货币有多少呢?转了一圈又回银行嘴里了。

最近几十年全球通胀,其实没有体现到消费物价,而是资产价格的通胀,因为房价并没有计入CPI指数,所以从消费物价指数上,看不到明显的通胀。但是,中国这20年房价上涨,的确让人感受到手中现金在不断贬值。

随着房地产销售萎缩,带动M1增速放缓,通缩的压力加大,如果再配合房价持续下跌,人们会真切地感受到通缩的力量。

通缩会沉重打击经济,虽然在通胀中时期或许你没有明显感受到收入的上升,但是在通缩过程中你一定会感受到收入的减少,失业率上升,如果自己不幸成为失业大军中的一员,情况更糟。

另一方面,因为“买涨不买跌”,房价持续下跌将大大降低你的购房意愿,即便你依然想买房,但凑齐首付更加艰难。除了收入减少的原因外,“六个钱包”支持你买房的意愿将大大降低,亲朋好友会劝你不要买房,委婉地拒绝为你凑首付。这和房价上涨阶段不同,那时双方父母都会急切地为你凑钱或者借钱给你,催你买房。即便30%的首付你已经准备好了,银行却可能提高首付比例。房价上涨阶段,一套200万的房子,银行接受60万首付,贷款140万给你,但是房价下跌周期,银行可能认为30%的首付不足以保证银行的资产安全,首付比例可能提高至50%,你被迫需要多存几年才能凑齐首付。房价下跌,导致预期转弱,购房意愿和能力下降,反过来又进一步压低房价,房价可能像日本一样进入一个长期的下降通道。在这个下降通道中,主动加上被动的原因,购房人数也将持续减少,所以说黑铁时代,刚需、改善需求、投资炒房客没多少了,新市民、新青年、城市打工民工要么没钱,要么没资格,需求断崖是再正常不过了!

“黑铁时代”,谁敢要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