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一种汤,上过央视七套被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你吃过吗?

欢迎关注本头条号,谢谢!

sa汤,中国名汤,是中国特色传统风味小吃。传说乾隆下江南时,路过宿州偶尝此汤,大加赞赏,从此sa汤声名远播。现如今sa汤传遍江淮大地,成为风味独特的著名小吃。2006年被宿州区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5月,央视七套《每日农经》栏目组专程前来采访,节目向全球播出。2016年11月18日,宿州sa汤入选中国金牌旅游小吃200强称号。

宿州最好吃牛肉汤的做法(皖北名汤宿州美食)(1)

【sa汤渊源】

乾隆皇帝南巡,路过宿州。天过午时,他路过一家包子铺,里面飘出一股浓浓的饭香,顿时引得他饥肠辘辘。他忙拐进铺子,问店家香从何来。店家指着一口大锅说:香味源自锅中的汤。乾隆帝赶紧让店家盛了一碗,他一口喝下去,胃肠熨帖,神清气爽。他龙颜大悦,一连喝了三大碗,之后问店家汤的名字。店家也茫然,只说自家在煮肉时无意中熬成这种汤,求皇上给赐个名才好。乾隆略加思索,说道:“既然不知道是啥汤,那就叫它‘sa汤’吧!”自此,sa汤在民间流传下来。

宿州最好吃牛肉汤的做法(皖北名汤宿州美食)(2)

【风味特点】

sa汤 汤味入口鲜咸,汤味厚重。汤汁浓淡适宜,用筷子轻轻搅动,细细的,柔韧的,像母亲纺成的棉穗,含在舌尖,依旧是肉味,沁入心底,依旧是肉香。各种味道都那么香浓、绵长,都那么耐品、耐寻味。一碗下肚,劳顿饥渴顿消,精神大振。

“sa”汤是宿州比较有名的小吃。宿州以埇桥区、萧县、砀山民间最为流行。其特点是:稠、鲜、香、烫;其神秘之处在于sha字及其生僻、口语化。读音sā(埇桥区)、shā(萧、砀),稍有不同。

宿州最好吃牛肉汤的做法(皖北名汤宿州美食)(3)

“sa”汤此小吃的名字字典里查不出来。最多的写作“sa”, 以“月”字为偏旁,加以上“天”“不”“韭”组合,意为“月月熬、天天蒸、非一日之功”。

宿州最好吃牛肉汤的做法(皖北名汤宿州美食)(4)

熬制sa汤需要特制的甑(声zèng)锅,它是用鲜紫柳木箍成,圆筒状,高约60-80厘米,上小下大,下有铁锅作底,上有木盖。甑锅木中有柳泪,气味清香可给sa汤带来天然醇香。

sa汤的选料非常严格:在采购母鸡时,要求挑选比较肥的、比较嫩的宿州草鸡;骨用猪骨;麦仁是用当年的麦粒。此小吃也流行于鲁、豫、苏、皖,外地人来宿州,常要找个早点铺子,尝一碗这样的传统名吃。

宿州最好吃牛肉汤的做法(皖北名汤宿州美食)(5)

宿州人喝sa汤情景。

在宿州区域,特别是埇桥区、萧县、砀山县的大小饭店和乡村早点饭铺,sa汤都是备受欢迎的美食。早餐,一碗sa汤,再配以油煎包、蒸饺、油条、馓子、菜合,不但成为宿州城乡百姓的一种餐饮习俗,也是外来客人品尝宿州美食的首选。宿城一中(胜利路老一中)东门昭德轩店铺“sa”汤很有特色,2006年昭德轩“sa”汤被授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央视七套《每日农经》栏目组曾专程前来采访。

宿州最好吃牛肉汤的做法(皖北名汤宿州美食)(6)

做sa汤的配料多达24种,主要有五香、生姜、大葱、绍酒、精盐、淀粉、胡椒粉等。有的作料需要早放,有的作料则需要待汤熬成后投放,十分讲究。sa汤不仅美味可口,营养丰富,还具有祛风驱寒、开胃、利尿、止呕等作用。正宗的宿州“sa”汤 ,骨汁肉丝满汤,食者品肉不见肉,不腥不膻不腻,状如蜂浆,色似淡醋,味香鲜美。(图片来源网络wxz8848)

你的转发点赞就是对小编最大的支持!

朋友们你吃过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