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广电融媒体记者 马洪恩

不忘初心重温红色历史(不忘初心寻访红色足迹)(1)

西平县是“中国嫘祖文化之乡”“中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中国大铜器文化之乡”“河南省书法之乡”,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同时,西平县也是红色革命老区,革命领袖及前辈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等,都曾在西平领导过革命运动。

不忘初心重温红色历史(不忘初心寻访红色足迹)(2)

3月25日上午,记者跟随驻马店市“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不忘初心,寻访红色足迹”集中采访团来到西平县,聆听发生在西平县的两大战役中的故事,感受西平人民群众崇高的革命觉悟和爱党情怀。

不忘初心重温红色历史(不忘初心寻访红色足迹)(3)

1948年7月28日,西(西平)遂(遂平)县委机关由常楼村迁驻焦之纲。当晚,被匪首于全真发现,随后勾结国民党十一师便衣队200多人,分两路突袭焦之纲,人民武装奋勇抵抗,自卫反击,掩护县委书记宋亚民等军政人员突出重围。但因敌众我寡,致使我军牺牲20多人,被俘27人。被俘人员除一名年仅15岁的赵文道同志外,均被杀害。第二天,国民党十一师和于全真匪部以搜查我军人员为名,在焦之纲残酷审讯村民,抢劫财物,烧毁民房,全村遭受巨大灾难,造成震惊中原的“焦之纲惨案”。

不忘初心重温红色历史(不忘初心寻访红色足迹)(4)

“村民焦妮在危急时刻将受伤的小战士关世重带到家里,藏在屋内的地窖里,让自己的丈夫、儿子藏在院内的地窖里。敌人搜查时,为保证关世重安全脱险,焦妮只能无奈的供出自己的家人。”在这里,记者听到了在这场惨案中,发生的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在处理烈士后事中,焦之纲村民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焦奎、王玉贡、于三妮将备用的棺木捐出来,安葬烈士。他们说:“烈士为我们牺牲,我们要对得住他们,让他们走的安心。”

不忘初心重温红色历史(不忘初心寻访红色足迹)(5)

1947年是解放战争的第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掀起了强大的战略攻势,特别是围绕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的斗争,国共双方展开了一系列的战略决战。其中,西平县祝王寨、金刚寺战役就是著名的战例之一。当时,蒋介石调集23个旅的兵力围攻大别山,企图将刘邓大军消灭或赶出大别山。为配合刘邓大军的反围攻斗争,华东野战军和陈谢兵团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向豫西、豫南集结,发起陇海路和京汉路破击战,解放沿线域镇、扩大根据地。12月下旬,两路大军将国民党军第五兵团一部围歼在西平南部的祝王寨金刚寺一带,歼灭了国民党第五兵团团部和整三师两个旅。生俘第五兵团参谋长李英才、副参谋长邹炎、整三师副师长路可贞、第三旅参谋长饶亚伯、第二十旅参谋长沈炳红,击毙了第三旅旅长雷自修和二十旅旅长谭嘉范,共歼、俘敌9696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不忘初心重温红色历史(不忘初心寻访红色足迹)(6)

祝王寨金刚寺战役的胜利,迫使敌人由大别山抽调了13个旅的兵力回援平汉线。有力的配合了刘邓野战主力在大别山的反围攻斗争,打乱了国民党在中原的整个部署,并相继解放了驻马店、遂平、西平、漯河、汝南等地,使豫皖苏解放区与大別山根据地连成一片,从此中原战局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不忘初心重温红色历史(不忘初心寻访红色足迹)(7)

在金刚寺祝王战役中,西平人民在党组织领导下踊跃支援。组织担架队、运输队1500多人,大车900多辆,帮助解放军运弹药、运粮食、抬担架。金刚寺及周边村村民把各自家中的门板摘下来做担架、修战壕,青壮劳力上阵做云梯、修工事,100多妇女日夜烙大饼,往前线送干粮和开水,保证战士们吃饱饭。盆尧镇罗阁村和专探乡衡坡村设立急救站,杨庄乡仪封村设立临时医院,使前线伤员得到及时接送、营救,多方面为战役的胜利提供后防保障。

不忘初心重温红色历史(不忘初心寻访红色足迹)(8)

近年来,西平县乡两级党委和政府都非常重视老区建设,加大老区扶持力度,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使这片无数革命志士曾经挥洒过青春和热血的红色土地,变成了幸福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