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趣闻典故 | 吃茶去

自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至茶圣陆羽撰写《茶经》,开宗立派,将日常茶饮升华成为博大精深的特有文化精神范畴,千百年来,茶叶不仅成为了国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必需,更如同血液一般,融入在中华文明的脉络当中,成为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勾绘出了一幅独具中华特色与魅力的文化风景。

茶文化时间线(茶文化趣闻典故)(1)

在这其中,茶文化与禅宗的关系可谓渊源极深,其两者不仅彼此包容,更互为诠释,相互塑造,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禅茶文化。“禅茶一味”既是意趣,亦是智慧,更是境界。在众多关乎茶的禅宗公案之中,“吃茶去”是影响最为深广的一则,乃至当今依旧为人所乐道。

茶文化时间线(茶文化趣闻典故)(2)

唐代赵州观音寺高僧从谂禅师,因早证悟,又住世颇长,故人称“赵州古佛”。从谂禅师不仅深谙禅理,更喜爱茶饮,到了唯茶是求的地步,因而也喜欢用茶作为机锋语。

据《指月录》载: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处,师问:“新近曾到此间么?”曰:“曾到。”师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师曰:“吃茶去。”后院主问曰:“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

茶文化时间线(茶文化趣闻典故)(3)

虽光阴荏苒,斗转星移,从谂禅师的三声“吃茶去”一晃已隔千年,但这机锋所透射而出的智慧仍振聋发聩,其中所蕴含的直指人心的力量,更具有令人醍醐灌顶的感悟。

清代湛愚老人《心灯录》曾称赞:“赵州‘吃茶去’三字,真直截,真痛快。”赵朴初先生也对“吃茶去”公案大为赞叹,并偈语其曰:“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

茶文化时间线(茶文化趣闻典故)(4)

正是这样一句极为平常的话语,道出了禅宗讲究顿悟的真谛。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茶叶既是一种平常的饮料,为人们生活所必需;也可以成为人们进行顿悟的参照,在其中探寻蕴藏着的生命真谛。

茶文化时间线(茶文化趣闻典故)(5)

鲁迅先生曾道:“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林语堂也曾言:“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无论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还是在与禅宗结合的“禅茶一味”里,茶叶都被赋予了媒介的属性。

茶文化时间线(茶文化趣闻典故)(6)

一片茶叶,既可以引道雅志,又可以顿悟世理,让心性回归自然,体味生命之中的真正意趣。或许这正是“吃茶去”这句禅林法语所昭示后人领悟“禅茶一味”意蕴与魅力的所在。

[文中配图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