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间故事何仙姑(聊城非遗故事系列之三十一)(1)

在东昌府区道口铺办事处王海子村西头,有一处庙址,叫做龙母三娘庙。在每年春节的时候,周围百姓有舞龙灯的习俗,人们会来庙里进行祭拜,以求幸福吉祥,然后,在龙母三娘庙后面的神井中取水,求得一年风调雨顺。这便是黑龙江秃尾巴老李传说的真正发源地。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姑娘途经王海子村。由于长途跋涉,身怀有孕,累倒在路边,被村里好心人家收留。这姑娘看到这村里民风淳朴,人勤心善,就心存留意。好心人给她介绍了一户李姓的人家。小伙子见姑娘长得十分俊秀,顿时,心生爱慕,也就不嫌弃她有身孕,结成了一家人。因姑娘说在家中排行老三,故此,丈夫就称她为三娘。

  转眼间,三娘就到了生产的时候,这夜天无月色,黑云压顶,丈夫焦急地等待着小生命的降临,忽听哭声,十分高兴。不多时,接生婆却步履蹒跚、面无血色地抱着孩子走了出来,刚刚还是高兴万分的丈夫,这时有种不祥的预感,赶忙接过接生婆手中的孩子,“啊!”这孩子不仅皮肤挺黑,屁股后面居然还长着条尾巴。惊叹之余不仅心生怒意,生了个怪胎,传出去今后如何见人?思虑万千后,他把孩子放到床上,到院中取了把镰刀来,“咔嚓”一下把孩子的尾巴给砍了下来。一瞬间,一道闪电撩开后窗直冲东北而去,孩子已不见了,外面大雨倾盆,雷声轰鸣。

  其实三娘是东海龙王的三公主,东海龙王欲将三公主嫁给西海龙王的大公子。可这个大太子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事,三公主很讨厌他。所以早与知书达理,仪表堂堂的南海龙王的二太子私定终身。于是,二人偷偷地私奔。东海龙王大怒,派出所有兵将,将三公主抓回来。东海龙王因其性格耿烈,怒其忤逆,将三公主逐出龙宫,流落凡间,当时三公主已怀有身孕,所以,在王海子村生下的孩子其实是条龙。

  这条龙被凡间的父亲砍掉了尾巴,带着伤痛游游荡荡,很想找一处栖身之所。后来发现一条大江,可江中有一条白龙当道,这白龙十分霸道,黑龙与它争斗了几次,总败下阵来。

  当时在东北居住的人,有很大一部分是山东人迁移过来的。这一晚,所有的在此居住的山东人都做了同样的一个梦。梦见一条黑龙说三天后要在江里和白龙争斗,希望他们帮忙。到时带上石灰,馒头和肉。如果白水浪涌上,就撒石灰,如果黑水浪涌上来就投馒头和肉,因为白龙无恶不作,欺男霸女,兴风作浪,不得人心,于是,就连当地人也决定前去帮助黑龙。

  三天后,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日影也正南正北了。就见江面从西向东来了一股黑水,又见从东向西起了一股白水,两股水遇在一起就打起漩来。猛听“呜隆”一声,江面突起一座水柱,不消说有多大多高了,把崖上的石头都震得滚到水里。接着江水翻滚起来,恶浪拍打着两岸,水珠时时都能飞溅到高崖顶上。大家看着看着,忽然江面黑水涌起,人们急忙把馒头和肉扔了下去,一会儿又见白水翻上,人们便把石头投下去,如此反复多次,黑龙越战越勇,再加上两岸山东人擂鼓助阵,白龙败下阵来。水上忽然腾起一股白色云烟,散着一些濛濛雾气,向南方飘去。再望望江面,恶浪不起,黑湛湛的江水,平平静静地向东流着。人们为了纪念黑龙,因此把这条江取名黑龙江。

  从这以后,凡是江上往来行船,有山东人在船上,风平浪静,如果没有山东人在船上就会浪涌船翻。渐渐开船的船工就知道这其中缘由。如果坐船的没有山东人,坚决不开船。只要有一个说山东人在船上,开船时再喊一句“秃尾巴老李——”船就会平稳地驶过去。

  话接前文,三娘自失去孩子之后,痛不欲生,每天晚上站在窗前向东北遥望,眼泪哗哗流淌。几年以后,山东爆发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土地龟裂,寸草不生。三娘组织村里人在自己窗户后面经常落泪的地方连夜凿了一口井,井水清洌无比,甘甜可口,方圆数十里的人们都来取水。

  三娘的丈夫死后,一次,从东南方向来了一阵大风,要把三娘给旋走。人们蜂拥而上,拽住三娘,原来是三娘的父亲东海龙王原谅了她,要把她带走。三娘就含泪向大风叩头跪拜,乡亲们也随之跪拜,大风刮回东南而去,三娘从此留在了村里。

  那年七月,三娘去世。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来祭奠。为了纪念她,人们便在王海子村西头为她建一座庙。就在庙刚建成的时候,从东北方来了一阵风,夹杂着倾盆大雨,连下了三天三夜,并伴有龙吟啜泣之声,人们知道,这是三娘的儿子秃尾巴老李祭奠母亲来了。以后每年至少来一次,从不间隔,来时必带大雨。因当时王海子村属堂邑县域,所以,大雨从不带冰雹,堂邑一带鲜有雹灾发生,这就是本地人常说的“冰不砸堂”的来历。

  悠悠华夏,有许多话不完的传奇故事,放眼中原又有无数说不尽的离奇传说。“龙母三娘和秃尾巴老李”只不过是中华文化这片大海中的一叶扁舟。

来源:聊城市文化馆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