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大多数人求生,却不知有些人求死。——《探虚陵》

当一个人从死亡边缘回来的时候(我不要像死人一样活着)(1)

一、“如果能选择,我不要像死人一样活着……”

这是晓峰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

一年前春天的一个早上,他搭乘邻居的便车去县城,在省道与一辆货车相撞,命是保住了,但是颈椎以下高位截瘫。

正值三十岁的年华,上有六十多岁的母亲,下有一双六岁的龙凤胎儿女,高昂的治疗费使这个原本普通的家庭陷入无尽的深渊。

这还不是最残酷的。恢复意识的晓峰感觉不到自己身体的存在,他开始怒吼、流泪,直到最后的沉默不语。他拒绝任何亲朋好友的探望。

人最痛苦的是,头脑是清晰的,身体却像死人一样。他多次求死,母亲都是流着泪摇摇头。就连自杀也成了一种奢望。

当一个人从死亡边缘回来的时候(我不要像死人一样活着)(2)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二年春天刚刚来临,晓峰死了,多器官衰竭。弥留之际,他像是对自己又像是对身边的人说:如果能选择,我不要像死人一样活着……

周围的人都哭了,母亲却没有,只是反复说着一句话:儿呀,再也不用遭这罪了!

每个人都希望能善终,有人说,善终不是好死,而是好好的活到终点,然而,对有些人来说,善终就是能得以好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不再承受更多的痛苦。

有人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有人说,低质量活着不如高质量死去。

这两种说法无谓对错,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最懂得。

当一个人从死亡边缘回来的时候(我不要像死人一样活着)(3)

二、“你们不论多么不舍,都不要让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当灵魂的的重量与生命的长度发生不可逆的冲突时,有尊严的离开,好过与命运的恶斗。

台湾著名作家琼瑶就丈夫平鑫涛是否插管与继子女发生争论。琼瑶表示丈夫在清醒时曾写过遗嘱,一旦病危不得插管。她也希望丈夫安然的离开,而不是痛苦的维持。

最后,琼瑶不得不妥协。

望着靠仪器艰难维持生命的爱人,“张大着嘴,吃力的呼吸着,每一口气,都好像用尽了全部力气。”

“我那么爱他,多么希望把他接回家,让他在我怀中死去,而不是靠着仪器维生…”

琼瑶曾在脸书上公开过一封写给儿子儿媳的信,她说在自己病危时不用任何机器,“你们不论多么不舍,不论面对什么压力,都不能勉强留住我的躯体,让我变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卧床老人。”她希望自己生如火花、死如雪花,能“自然”死亡。

卡曾斯曾说过:“死并不是人生最大的损失,虽生犹死才是”。

什么是活着?它不仅仅是有呼吸、有心跳、有脑电波,还要会哭会笑、有思想有感情,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人生在世,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明天和意外我们真的不知道哪个先到来,所以,甜了就笑出来,痛了就哭出来了,努力地活好今天,才没有无悔的昨天。

当一个人从死亡边缘回来的时候(我不要像死人一样活着)(4)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生的愉悦与死的坦然都将成为生命圆满的标志”

残奥会冠军玛瑞克-费福尔特在选择用安乐死结束病痛的折磨时说:“我终于还是要走了,这会是我最后的解脱。”

她是笑着离开这个世界的,“请记住我的笑容”,所有的人为之动容。

有人说,在医院,只要病人还有呼吸,只要患者家属不放弃,医院就会上各种仪器,但是这样的“活着”又有什么意义?阿图・葛文德 在《最好的告别》中说:“生的愉悦与死的坦然都将成为生命圆满的标志。”

“求生”是每个生命的本能,而“放弃”有时也是对生命进程的尊重。每家医院每天都在上演着生离死别,面对现代医学无法治愈的病体,面对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好的亲人,“生离死别”是如此无奈而又痛苦。

让我们学会珍惜每一天,珍爱自己和亲人朋友,愿人世间少一些伤痛,愿生命无忧!

敬畏生命,尊重死亡,好好活着,才是对死亡的最好诠释。

当一个人从死亡边缘回来的时候(我不要像死人一样活着)(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