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历史爱好者都对清朝抱着狭隘的民族偏见,认为元、清两朝属“异族统治”,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为什么认为清朝是异族(清朝真的属于异族统治)(1)

且抛开“文化同化”不谈,我们单从血缘上来分析清朝统治者的血缘问题。

自后金入关之后,清朝的十位皇帝里有九位有汉族血统。康熙、嘉庆这两位皇帝,更是汉族血统占了一半的满汉混血。其他七个拥有汉族血统的皇帝虽然身体里的汉族血统占了不到一半,但严格来说仍不是纯粹的“满人”。

在清朝的十二位皇帝里,能够称作“纯血统”的仅有两位皇帝,他们分别是:努尔哈赤与皇太极。其余皇帝,血统都不纯正。顺治皇帝的生母孝庄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就是一名蒙古人。所以,顺治的骨子里流淌着一半的蒙古血统。

康熙皇帝的生母是慈和皇太后(佟佳氏)是满八旗,虽然她的身份是旗人,血统却是实打实的汉人。满清入关之前,后金四旗(后增设为八旗)皆为皇室宗亲。满清入关后,为了统治蒙古与汉地,先后设立了蒙八旗与汉八旗。佟佳氏与她的父亲佟图赖属“汉八旗”,属汉民中的贵族。

为什么认为清朝是异族(清朝真的属于异族统治)(2)

既是如此,为什么文献中的佟佳氏属满洲旗呢?

原来按照满清制度,有“抬旗”这样的说法。所谓“抬”,就是由低到高提升的意思。抬旗是一种皇室酬劳贵族的做法,用以嘉奖符合资格的满清臣民。

“抬旗”的情况大体可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由下五旗抬到上三旗;

另一种则是由蒙、汉八旗抬入满八旗。

佟佳氏的情况便属于后者,因为她是康熙的生母,所以便理所应当地由汉八旗抬入满八旗。从顺治帝的血统算下来,康熙皇帝的身体里流淌着满、汉、蒙三种血统,其中汉族血统的成分占据一半,满族血统反倒仅剩四分之一。继康熙之后的八个皇帝,都是康熙帝的嫡系子孙,所以这些皇帝的身体里同样流淌着三种血脉。

为什么认为清朝是异族(清朝真的属于异族统治)(3)

当然,根据这些皇帝生母身份的不同,血统的比例亦会发生变化。

雍正、乾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这七位皇帝的生母,其身份都是满人。所以在满清宗室传承的过程中,皇帝血统中满族血统的比例有所提高。

在康熙之后的皇帝中,有一位皇帝比较特别,他便是嘉庆皇帝。嘉庆帝的情况与康熙大同小异,他的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也是汉族人。嘉庆登基后,魏佳氏母凭子贵,身份得以被“抬”入满八旗。

虽说身份发生了变化,但血统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嘉庆的身体里也有一半汉族血统。所以,笔者才会说满清的十二位皇帝里,有九人拥有汉族血统,其中康熙、嘉庆这两位皇帝更是身体里的汉族血统居多。从血统上来看,说康熙和嘉庆是汉族皇帝亦不为过。

为什么认为清朝是异族(清朝真的属于异族统治)(4)

说到这,笔者再为大家讲一段流传于浙江海宁地区的野史传说。

据当地人传,乾隆皇帝其实并非雍正帝的儿子,而是汉族大臣陈世倌的亲生儿子,父母都是汉族人。早年雍正皇帝为了皇储之位,用刚刚出生的女儿(与乾隆同年同月同日生)换走了陈世倌的儿子。在这一番“狸猫换太子”之后,满清皇帝中爱新觉罗氏的血脉戛然而止。后来身为汉人的乾隆继承大统,他的子孙汉族血统的成分更多。

这一野史,在金庸先生的《书剑恩仇录》中亦有呈现。陈世倌夫人生产时,四皇子胤禛命人将其子抱进府中观看,“哪知抱进去的是儿子,抱出来的却是女儿。陈世倌知是四皇子掉了包,大骇之下,一句都不敢泄露出去。”陈世倌虽痛失爱子,但在官场混迹多年的他心知此事关系重大,不敢对外声张,没过多久便辞官返回海宁。

至于那个被换到侧福晋钮钴禄氏处的男孩,自然是后来的乾隆皇帝。除了《书剑恩仇录》之外,《甄嬛传》亦采信了类似的说法(称乾隆的生母是一位汉族宫女李氏)。由于这些书籍、影视作品畅行海内外,以至于这桩野史如今已人尽皆知。

为什么认为清朝是异族(清朝真的属于异族统治)(5)

研究历史,必须保持严谨的态度。这些传闻和野史虽未必是空穴来风,但时至今日仍没有学者拿出切实的证据,总体来说还是不足为论的。

总而言之,满清皇帝的血统并不纯粹,继康熙之后的皇帝身体里都流淌着汉族血脉,所以我们大可不必抱着狭隘的民族观看待清朝,有汉族血统的统治者亦不属“异族”。

参考资料:

【《清史稿》、《书剑恩仇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