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一口青团吃尽江南春 这个春天,你“尝春”了没?

特别绿≠色素添加?如何判断青团是否加了色素

最近有市民朋友反映,自家做的青团,总是没有买的看上去鲜亮。那绿得透亮的颜色会不会是添加了什么东西?一起看看青团的专项检测结果吧!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回应社会热点,南京市玄武区市场监管局开展青团专项检测活动以及科普实验。在市场上抽取了7个品牌9批次青团进行检测,包括一鸣真鲜、和善园、座上客、前胜桃酥、85度C、来伊份、法帝诺等品牌,并接受市民委托,对其网购的2批次艾草粉、1批次麦苗粉进行检测,结果均未发现添加食用合成色素亮蓝。

为什么要吃青团以及它的由来文字(青团这么绿正常吗)(1)

为什么要吃青团以及它的由来文字(青团这么绿正常吗)(2)

为进一步了解色素对青团的影响,玄武区市场监管局还开展了自制青团对比实验,并送至实验室检测,发现深绿、浅绿或与工艺有关。 1、特别绿≠色素添加

此次检测的市售青团9批次,与市民提供自制的青团比较,颜色大部分都偏绿,且均未检出食用合成色素亮蓝,因此可推断市售青团保持良好的绿色,应当与其制作工艺有较大的关联。如艾草采用食用碱浸泡、烫煮后迅速冷却等杀青工艺,可使青团呈现鲜亮的绿色。所以仅凭绿色深浅来判断是否添加食用合成色素的方法,并不科学。

为什么要吃青团以及它的由来文字(青团这么绿正常吗)(3)

2.食用合成色素呈现的绿色不自然 自制青团实验发现,使用足量的艾草后,青团可呈现较好的绿色,再进行色素添加,加深绿色作用并不明显。

如不使用足量的艾草,再添加色素,青团虽是绿色,但颜色不自然,且绿得发蓝。

为什么要吃青团以及它的由来文字(青团这么绿正常吗)(4)

3、通过再加热的方式判定是否“天然绿”不完全准确 自制青团实验发现,青团制作过程已经经过高温蒸制,即使是未添加食用合成色素的纯天然青团,冷却后再热,并不一定发生褪色、变淡的情况。因此,网上提出通过再加热后是否存在褪色情况来判定色素添加的方法,并不完全准确。 4、科学认识合成食用色素 亮蓝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常用作糕点、糖果、饮料等食品的着色剂。虽不能用于青团制作中,但在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下,按种类按限量使用,还是安全的,消费者不用过于担心。

青团糕点≠青团,背离了这款传统食品的本意

青团是江南地区的传统特色小吃,青色,用艾草的汁拌进糯米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或者莲蓉,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清香。 而根据上海市的地方标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青团》(DB 31/2001—2012)的规定,青团是以大米(糯米、梗米、籼米)、麦苗汁(粉)、艾草汁(粉)、食糖等为主要原料,经包馅、蒸制等工序制成的可直接食用的米粉制品。 其中,“米粉制品”四个字是关键。同样,2011年《卫生部关于食品添加剂亮蓝不得用于青团的批复》,也将青团归为米粉制品。

但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青团,并非全是“米粉制品”。

为什么要吃青团以及它的由来文字(青团这么绿正常吗)(5)

比如,一款产自江苏省镇江市的青团,从合格证可以看到,产品名称是“大福团(抹茶味)”,产品标准:GB/T20997,产品类别“蒸煮类糕点”。这个糕点等同于米粉制品吗?

为什么要吃青团以及它的由来文字(青团这么绿正常吗)(6)

还真不一样,而且区别很大。GB/T20997指的是国家标准《糕点通则》,这款产品属于糕点。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中,“米粉制品”和“糕点”为不同的产品,特别是其中消费者比较关注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方面,差异巨大。如果生产厂家将青团归为米粉制品,仅允许限量使用一种食品添加剂-ε-聚赖氨酸盐酸盐(一种防腐剂),其他食品添加剂,如能使食品呈现绿色的人工色素,一律禁止添加。

为什么要吃青团以及它的由来文字(青团这么绿正常吗)(7)

因此,这款产品的真实身份是“糕点”,合格证上连“青团”两个字都没有出现。从配料表也能看出来,添加剂中含有栀子蓝、栀子黄两种着色剂,调制出诱人的“青”团,如果是属于米粉制品的青团,这些添加剂是禁止添加的。 但真正关注这张合格证的消费者,能有几人呢?也许早就被这款“糕点青团”的可爱外观吸引住了。 既然上海市有青团的地方标准,那上海生产的青团就真的是青团呢?市场监管工作人员找到了一款产自于上海的“辣条肉松青团”。然而,这款产品的类型依旧是“糕点”,执行的产品标准是国家标准《糕点通则》(GB/T 20977-2007)。

为什么要吃青团以及它的由来文字(青团这么绿正常吗)(8)

那么这些使用了添加剂的“糕点青团”,食品安全有保证吗? “这些是有资质的厂家生产的食品,不合格率相对较低,总的来说食品安全还是有保障的。”雨花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其实作为糕点的话,“糕点青团”也就是众多糕点中的一个品种而已,毕竟大家吃的别的糕点也不少。但青团作为传统应季食品,食客们需要的是什么?不外乎一份来自天然青汁的特殊风味,一种与家人朋友共享传统美食的乐趣,一份专属春天的“青”。如果这份“青”,并不是来自“麦苗”、“艾草”等的天然“青”,而是“栀子蓝”、“栀子黄”等的人工“青”,也许就背离了这款传统食品的本意。 对此,雨花台区市场监管局在开展时令食品专项检查时发现,预包装的多为“糕点青团”,使用添加剂,使用人工色素,保质期较长。一些餐饮店则是现做的青团,如某大型连锁餐饮,青团的主要原料是青汁、糕团和馅料,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并未添加任何添加剂,当日制作当日销售,颇受消费者欢迎。 检查中,执法人员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某烘焙店内,青团早已摆上了柜台销售。不过店家销售的青团并非现场制售,却放到现场制售柜台,实际上是一款“糕点青团”,容易对消费者产生误导,执法人员责令立即予以整改。

青团是是高升糖食品,食用要适量

市场监管部门建议消费者从正规的食品经营单位购买。如购买预包装青团,对产品的标识标签多留心,保证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家等信息齐全。 此外,还要注意食用适量。青团采用糯米、粳米等原料制作,馅料也多采用高糖、高油等原料,食用过量容易不消化,肠胃虚弱、老年儿童等人群,应适量食用。青团也是高升糖的食品,糖尿病、高血糖人群更要谨慎。 江南春短,可别错过这一年春味哦!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洪叶

为什么要吃青团以及它的由来文字(青团这么绿正常吗)(9)

新华日报全媒体经济新闻部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