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卫生组织(WHO)重新公布的最新年龄划分标准里,18岁-65岁的人都还属于青年人,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经过对全球人体素质和平均寿命进行测定后,对年龄划分标准作出的新规定,当然我们不只是要活地足够长,更要活得健康。

胆囊疾病的症状和危害(小小胆囊引起的疾病)(1)

年龄划分真是改变了传统观念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40-50岁是胆囊疾病的高发年龄,按照现在的年龄标准属于青年人而不是中年人,当然20多岁罹患胆囊疾病的人数也不少。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是常见的胆囊疾病之一,其中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

胆囊虽小,但一旦生病,引起的麻烦可不算小,甚至决定了我们以后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胆囊疾病的症状和危害(小小胆囊引起的疾病)(2)

图中绿色为胆囊

一、正常胆囊的功能

正常成年人的肝脏每日可合成约600~1000毫升的胆汁,胆汁主要作用是乳化脂肪,以利于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胆汁在胆道系统里流动,胆道系统包括肝内、肝外胆管和胆囊,胆囊紧靠着肝脏,是一个梨形的袋状器官,在空腹时,胆囊储存并浓缩胆汁,吃饭时,胆囊收缩将胆汁经由胆管排入十二指肠,​​胆囊虽小,每天也在为我们的身体健康工作着。

胆囊疾病的症状和危害(小小胆囊引起的疾病)(3)

胆囊贮存来自于肝脏合成的胆汁

二、哪些行为和因素容易引起胆结石

1)常年不吃早饭:经常不吃早餐者由于空腹时间较长,胆汁长期贮存在胆囊内形成淤积,水分重吸收增加,胆汁过度浓缩,胆汁中的胆固醇在胆囊内沉积并结晶,就会逐渐形成结石;

胆囊疾病的症状和危害(小小胆囊引起的疾病)(4)

早餐很重要

2)过量摄入甜食者:过量食用糖类食品会刺激胰岛素异常分泌,增加胰腺负担,同时糖原、脂肪、胆固醇合成增加,容易导致胆汁内胆固醇比例增加,易导致胆结石;

3)高脂饮食:过量食用脂肪类食物,不仅容易发胖,同时胆汁中的胆色素和胆固醇代谢异常,容易形成结石;

胆囊疾病的症状和危害(小小胆囊引起的疾病)(5)

饮食结构很重要

4)长期素食:正常人的胆固醇与胆汁酸盐、卵磷脂以一定比例混合呈微胶粒状悬浮于胆汁中,长期素食者由于摄入卵磷脂不足,且过多纤维素摄入会妨碍胆汁酸盐的重吸收,结果使胆汁中的卵磷脂与胆汁酸盐不足,比例破坏,胆固醇结晶过多而形成胆结石;

5)肥胖:肥胖人群是胆结石的高发人群,体重超过正常标准15%以上者胆结石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

胆囊疾病的症状和危害(小小胆囊引起的疾病)(6)

肥胖人群越来越多

6)甲状腺功能低下:机体基础代谢率下降,不仅消化功能减弱,而且胆囊的收缩功能也减弱,胆汁流出变缓,胆汁淤积而容易引起结石;

7)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肝硬化人群,由于肝功能受损,胆汁合成和分泌功能障碍,也会增加胆结石的发病率;

胆囊疾病的症状和危害(小小胆囊引起的疾病)(7)

慢性肝病增加胆囊疾病

8)其他原因:遗传因素、长期吸烟、大量饮酒等,都是胆石症的高危因素。

三、胆囊疾病的不良后果

同样是胆结石,有人终身没出大问题,但有人却因结石嵌顿引起胆囊穿孔、继发性胆管结石、化脓性胆管炎、重症胰腺炎,胆道恶性肿瘤等危及生命。

对于反复发作的胆囊炎,甚至某些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千万别以为自己吃药忍忍就过去了,或者不去定期体检,拖久了小心促成癌症,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胆囊长期受慢性炎症的刺激容易发生癌变,尤其对于发病时间较长(>10年)、结石较大(>3cm)、胆囊癌家族史、糖尿病等人群。换句话说,反复发炎的胆囊结石到发展为癌症,其实时间很短。

胆囊疾病的症状和危害(小小胆囊引起的疾病)(8)

胆囊疾病也有癌变危险

所以,对于患有胆结石的人群,一定要重视胆囊疾病的严重性,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必要的治疗和生活护理,防止疾病加重,即使在没有任何症状的情况下,也应该保持定期体检和复查的习惯,以免延误诊治。

四、哪些检查可以查出胆囊结石?

B超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特别是对胆囊结石的诊断非常敏感且准确,即使在基层医疗机构也可以做出正确诊断,目前是胆石症首选的检查手段,其准确率在95%以上。需要注意的是,B超检查一定要在空腹状态下进行,以免胆囊收缩而影响检查的准确性。另外,如果患者存在过度肥胖或肠胀气的情况下,有可能影响B超的准确性,当然B超是不能鉴别胆囊结石成分的。

胆囊疾病的症状和危害(小小胆囊引起的疾病)(9)

腹部超声检查最常见

CT检查的优势在于观察胆囊炎症的严重程度要优于B超,但对胆囊结石的敏感性不如B超,特别是胆固醇性结石可以在CT上不显影,容易漏诊。

核磁检查中的胰胆管水成像(MRCP)对于胆结石,特别是胆管结石的准确率较高,可以弥补B超观察胆管下端不清楚的劣势,一般在胆结石合并胆管增粗、肝功能异常,特别是黄疸时,用于胆管结石的诊断。

五、预防胆囊疾病从日常小事做起

1)戒酒,或者尽量少饮酒

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长期饮酒不仅可直接损伤肝脏功能,还可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过程,增加胆囊疾病的发生,还会刺激胆囊过度收缩而增加胆绞痛和胆囊炎的发生,另外在胰腺炎、胰腺癌的发病中也起了重要作用。

胆囊疾病的症状和危害(小小胆囊引起的疾病)(10)

戒酒

2)规律饮食、特别要吃好早餐

饮食不规律,经常不吃早餐,胆汁排空障碍,这一问题已经反复强调了多次,胆汁长时间存留于胆囊内,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的发生率提高,因此早餐最好吃些含脂肪类的食品。

3)均衡饮食

糖分、脂肪、胆固醇摄入过多的后果是增加肝胆代谢负担,热量过多会转化成多余的胆固醇积聚沉淀在胆囊内,增加息肉和结石的形成,无论有没有胆囊疾病,都应适当控制热量和脂肪类食物的摄入,特别是晚上要减少肥肉、蛋黄、海鲜、动物内脏摄入,避免胆固醇的过量沉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