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炒米视角(更多精彩请点击关注)

雍正皇帝在野史和民间传说中是被泼脏水较多的一个皇帝!但翻开正史,其实可以看到雍正是一个颇有建树的铁腕皇帝!

他似乎在各方面都有不错的功绩!无论民族政策上的改土归流;还是政治制度改革,设军机处(原称军机房)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还是维护主权领土问题,和沙俄签订《恰克楚条约》, 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设驻藏大臣。都体现出了其功绩!不过那些都是史书对雍正的认可!

雍正皇帝如何对待他的兄弟(雍正皇帝是用火耗归公)(1)

但真正让我们欣赏雍正的是他的“三大政策”,即“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一体当纳粮”,其实这三大政策在传统的儒家文化眼里,这绝对不是功绩,反而是“作乱遗祸”之事!这不但不能算是雍正的功绩反而是雍正的污点!传统文人将推行新法之人恨不能比作王安石,打入奸臣传!

那么我们看看为什么我们现代人的角度看起来很欣赏的“三大政策”,让古人如此诟病呢?

首先,雍正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加强税制改革,实现国库充盈;加强吏治改革,实现行政节约化、效率化;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现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果必有因,毕竟康熙留下来的实际上是个烂摊子,雍正是个耿直boy,就事论事!

雍正皇帝如何对待他的兄弟(雍正皇帝是用火耗归公)(2)

其次,这“三大政策”动了别人的奶酪!这个别人不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而是动了很多人的奶酪,至于动了哪些人的奶酪?我们来看一看!

“摊丁入亩”,一改中国几千年来的“人头税”为“土地税”,以前按人头纳税,穷人多,富人少,所以穷人纳税多,而土地是穷人少,富人多。所以“摊丁入亩”就是由向穷人征税转向富人征税!所以这一政策动了“富人”(也就是大地主)的奶酪!

“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清初承明旧制,官至极品俸银不过180两、禄米180斛,七品知县年俸仅45两。州县官员不能借以维持生活。于是有所谓“火耗”。火耗又称“耗羡”、“羡余”是正税之外无定例可循的附加税,也是默许州县官在收税时加征银两。那么这块附加税归公后,直接动了地方官的奶酪!但事情用还是需要这帮人去干的,当官的没了动力,要么铤而走险,要么就怠政!所以雍正还是给了一个补着的,那就是“养廉银”制度,养廉银的来源来自地方火耗或税赋,因此视各地富庶与否,养廉银数额均有不同。一般来说,养廉银通常为薪水的10倍到100倍。例如,台湾巡抚刘铭传的年薪为155两,养廉银则达一万两。但你懂的,养廉银再高,也没有原来的火耗高!所以结果你懂的!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条就更狠了,因为读书人只要考中秀才以后,就开始享受免税免徭役权了。这几千年来的规矩啊!整个社会从秀才及以上含大小各级官员,也就是所有的读书人的奶酪都给动了!这个世界上最不能得罪的就是读书人,因为我们看的书都是他们写的!事实上,这一条几乎在试点的时候就失败了,还引发了大面积读书人的一致声讨!最后不了了之了!

最后,雍正改革最后成效如何?实际上成效是有的,在他主政的十几年里,国库的存银由原来不足八百万两变成了六千万两之巨!关键在他主政期间,国家是完成了一系列大事的!但他的名声也就彻底一塌糊涂了!所以等乾隆主政的时候,开始大规模地“平反”,大规模地废止雍正的政策!

雍正主政期间,吏治相对康熙晚期是有明显改善的!但也算不得多么清明!毕竟在朱元璋时代,如此杀伐,都无法彻底澄清吏治!

雍正皇帝如何对待他的兄弟(雍正皇帝是用火耗归公)(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