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成评价天京事变(天京沦陷李秀成被俘)(1)

连环画李秀成

李秀成, 太平天国的军事名将、合天侯,忠王,称荣千岁。太平天国短命史上的关键人物。湘军攻陷天京后,曾国荃想处死他,后来曾国藩到了,擅自处死了李秀成,改凌迟为斩首,留下千古谜团。

临刑前,李秀成作《感事诗》,至今读来,依然令人荡气回肠。

举觞对客且挥毫,逐鹿中原亦自豪。

湖上明月青箬笠,帐中霜冷赫连刀。

英雄自古披肝胆,志士何尝惜羽毛。

我欲乘风归去也,卿云横亘斗牛高。

鼙鼓轩轩动未休,关心楚尾与吴头。

岂知剑气升腾后,犹是胡尘扰攘秋。

万里江山多作垒,百年身世独登楼。

匹夫自有兴亡责,肯把功名付水流。

天京事变时,杨秀清、韦昌辉、秦日刚三王被杀,石达开出走。李秀成和陈玉成在为太平天国的主帅。曾两次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让太平天国在内讧之后,得到中兴。

咸丰十年(1860年)一月,曾国藩的湘军围攻安庆。李秀成陈玉成第二次西征失败,曾国荃猛攻安庆,安庆城失守,湘军屠城。陈玉成被迫退守庐州。虽然太平军东部战场也取得胜利但是战局却一步步恶化。

第二年十月有,曾国藩分三路大军镇压太平军。同治元年(1862年)初,李秀成率五路大军离开杭州,水路并进进攻上海。李秀成在上海近郊到得胜利时,曾国荃围攻天京。李秀成却接到洪秀全的命令回援天京。

李秀成就在天京城外和湘军激战了46天。

但是战局已经无法扭转。

李秀成评价天京事变(天京沦陷李秀成被俘)(2)

图片来自网络

同治二年(1863年)十月十五曾国荃把天京围了个水泄不通,而且切断粮道和军需。而洪秀全却在全员抗清的紧迫形势下于1864年四月病逝。

洪秀全的儿子16岁的洪天贵福被扶上位,李秀成负责代理朝中一切军政要务。兵临城下,李秀成只能加强戒备,昼夜守城,他严密封锁了洪秀全病逝的消息,直到城破时,曾国藩还不知道洪秀全已死。

曾国荃怕有闪失,又攻城不破只好挖地道,运送炸药至城门下,炸开城门。1864年7月19,天京城破。

李秀成这位在后期威震四方的军事将领,在生死攸关时刻,没想到自己逃跑而是含泪拜别老母,舍弃妻儿兄弟,把自己久经沙场的坐骑让给了洪天贵福,保护他突围。

李秀成就选择了湘军炸毁城墙的地方,真的冲出了重围。

仅突围一事,绝对能表明李秀成是个忠臣。反正老天王死了,幼主护不护都没关系,他完全可以自己冲开血路逃命。

突围出去的李秀成和部下失散,藏一破庙,后因村民分配他的财物不均被告密,被俘获。但洪天贵福得以逃脱。

李秀成评价天京事变(天京沦陷李秀成被俘)(3)

太平军作战

7月23日,李秀成被押到清军大营。

曾国荃劝降失败,几次对李秀成动用酷刑,被赵烈文劝说,只好等曾国藩来再做处理。曾国藩至天京后,让李秀成写自己的造反经历。

李秀成从被俘至被杀,中间仅有十六天的时间。他拖着伤重之躯在监狱中写下了《李秀成自述》。换个词说,叫供状。而关于这份自述有人说是李秀成变节的铁证,说他浴血沙场半生,铁骨铮铮,军功赫赫一世英名,全毁在这最后的半月,毁在这份自述上。

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他英雄气短。

也有清史研究者说,是李秀成曾想尽自己的努力最后一搏,他劝说曾国藩造反,如果曾国藩反了,他就成功了。如果不降,至少他也作到了离间曾与清政府的目的。

李秀成评价天京事变(天京沦陷李秀成被俘)(4)

“今我国末,亦是先天之定数,下民应劫难,如其此劫,何生天王而乱天下,何我不才而佐他乎?今已被拿在禁,非因天意使然,我亦不知我前世之来历,天下多少英雄才子,何不为此事而独我为,实我不知也。如知……”

有人说,李秀成的自述,没有结尾。全篇胡扯。

也有人说,那份原稿就是曾国藩伪造的。即便不是伪造,也曾删改过。

李秀成7月30日写的自述,在李秀成写后的第八天,曾国藩又见了李秀成,所谈不详。

曾国藩是官场的老油条,如何应对和清政府的关系,他一直作得游刃有余,他一介书生带兵帮清政府剿灭了太平天国,他不可能傻到去留一份让自己性命攸关的证据。

李秀成评价天京事变(天京沦陷李秀成被俘)(5)

图片来自网络

而曾国藩又一向以识人用人为长,他欣赏李秀成这个军事天才,所以并非忠王不忠,中堂不正。而是两位都曾站在历史关口的重要人物,虽然彼此效忠和服务的陈营不同,但他们却彼此惺惺相惜。

按曾国荃的意思立刻处死李秀成,而清政府的意思是将李秀成押解北京献俘。

所以曾国藩将凌迟改为斩首

同治三年阴历七月初六,阳历8月19日,李秀成被斩首,终于42岁。在他被斩首后的第四天,清政府的上谕才到达。

李秀成评价天京事变(天京沦陷李秀成被俘)(6)

图片来自网络



大家好,原创新文,欢迎订阅、转发、评论,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