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万物的创生都是有根源的。度学的理论来源概况起来有五个方面:一是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古典哲学;二是源自西方哲学;三是源自唯物辩证法;四是源自对宇宙自然运动变化规律的本质性、本源性认识;五是源自对人类的历史及现实生活实践正反经验的总结。我把这些进行融合、萃取,抽出它们共同的本质或者叫结晶体,我称之为“度”。下面我做个概述:

第一、度学理论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古典哲学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对“度”有多种解读。第一、法度。《说文解字》说:“度,法制也”;《左传•昭公四年》说:“度不可改”。第二、尺度。《虞书》说:“同律度量衡”;《孟子》说:“度然后知长短”;《韩非子》说:“吾忘持度”。第三、限度。汉•贾谊《论积贮疏》说:“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第四、气度,器度。《战国策•燕策》说:“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第五、心意及考虑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说:“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第六、过程。《楚辞》说:“年忽忽而日度”;《汉书•王莽传》说:“度百里之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说:“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王之涣《凉州词》中说:“春风不度玉门关”。等等。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更多把“度”概况为“中”“和”“平衡”,他们以此为国家社会的政治治理秩序、人们的日常生活提出了把握好各种关系之度的一系列方法智慧。如老子提出“道法自然”“上善若水”“无为而不无为”“知其白,守其黑”。孔子提出“中庸”“仁、义、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荀子提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韩非子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墨子提出“兼相爱、交相利”。《黄帝内经·素问》提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些讲的都是度的把握问题。

可以说,度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范畴。

第二、度学理论源自西方哲学

西方的哲学家更多把“度”理解为尺度、平衡。黑格尔称“度”为“尺度”。他认为凡是过度的东西,就会归结为另一极端,即降低到乌有。他说,尺度固然是外在的方式,是较多或较少,但是,它也同时是自身反思的,它不仅仅是漠不相关的外在的规定性,而且是自在之有的规定性。所以尺度具有真理性,许多民族把尺度当作某种神圣不可侵犯的事物来尊敬。爱因斯坦说,度是由物体(事件)形成的,没有物体就没有量度、张度。反之亦然,没有量度、张度,也就没有物体(事件)。个体和整体平衡的理论是尼采非常重要的观点。他认为在个体与整体之间有着一个对平衡永恒的需求,个性的概念对人类有着很高的价值,但同时必须成为集体的一分子并与之共鸣。尼采相信平衡本质上是为了享有生活的真正含义。斯宾塞认为,动态平衡的建立是每一种凝聚物进化的最后状态。他说,人类的灵魂与环境必将变得和谐,而进化必将达到最完美与最完整的幸福的终极。马克思在阐述供求平衡理论时指出,在社会经济运行发展过程中,供求平衡首先表现为供求双方在使用价值量和市场价值量上的一致性。在社会供给与需求之间,有一个内在比例关系,这就是,“在需求方面,有一定的社会需求,而在供给方面,则有不同生产部门的一定量的社会生产相适应。”他还指出,供求平衡表现为有支付能力保障的平衡。

第三、度学理论源自唯物辩证法

从根本意义上说,唯物辩证法核心讲的就是度,讲认识万物、解决矛盾问题需要把握的“度”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把握。唯物辩证法认为世上万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之中,而普遍联系的本质和运动发展的深刻原因是矛盾着的双方或多方既对立又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主观和客观对立统一的基础,脱离实践必然会导致主客观背离,产生主观主义。唯物辩证法主张人们在看待事物、分析矛盾、解决问题时,应当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运动与变化中把握事物,防止孤立地、静止地、僵化地考察事物。唯物辩证法主张实践第一,用实践检验认识,用实践推动发展;主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可以说,唯物辩证法提出的普遍联系法、矛盾分析法、质量互变法、正反相济法、实践检验法、系统统一法等为人们科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解决各种矛盾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度方法、度智慧。

第四、度学理论源自对宇宙自然运动变化规律的本质性、本源性认识

什么是本质、本源?就是一切表象背后的根本构成,就是引起一切变化背后的根本原因。比如,我们用肉眼看到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但这个月亮投射到大海、湖泊、池塘、河沟等所呈现的状态都不一样,叫千月不等。但是,我们用手指指向天空时,就会明白这些“千月不等”的月亮背后其实根源就只有一个,就是天上的那个月亮。再比如,什么是快乐?什么是幸福?什么是道德的基础?答案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真正的道德基础是平衡,平衡对一切具有普遍意义。我们度观宇宙、度观自然、度观社会、度观每个生命个体,就会发现尽管万法虽殊,万律不同,但各归根源。我把这个根源叫“度”,美其名曰“万物唯度”,这是宇宙万物创生、运动、变化的统一律。度体现着宇宙万物之道,度体现着人间万事之理,度体现着万物之间的和合与平衡关系,度的本质是动态平衡。宇宙自然存在动态平衡,这是度学的第一原理。宇宙自然界万物都处在动态之度中,因动态之度的链接而形成动态大平衡系统。宇宙万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本质是受动态之度的驱使而达成的动态平衡。

第五、度学理论源自对人类的历史及现实生活实践正反经验的总结

总结人类以往的历史,人类不断加深对自我之度、对自然界万物之度的认识,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创新进步。但是,人类对自我之度、对自然界万物之度的认识还远没有进入清醒的自觉的系统状态,往往处于无度、过度、失度状态,导致人类自身、人类与自然界万物之间的关系时常处于失衡状态。当今世界,诸如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破坏、战争冲突、传染病、恐怖主义、粮食、能源等问题、危机频发,人类正处在十字路口。就我们人的个体生命状态而言,大多数人很难断定自己对度的认识把握是清醒的自觉的系统的,很难断定自己处在善始又善终的动态平衡状态,亦或称心如意的幸福状态。很多情况下,尤其是在遇到复杂矛盾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我们并没有把对度的认识把握上升到探寻生命真正意义的根本性、决定性的高度。人世间的各种悲情因为我们在内心深处缺失应有之度而呈现无限循环往复式萌发。心中无度是我们人类陷入以自我为敌、以自然界为敌的怪圈的一个主因,是我们人类追求真正意义上的快乐、幸福与生命平衡的最大精神价值障碍。我们应当反思:人类社会所走的既往之路是合乎度的吗?我们穷极一生所追求的一切是合乎度的吗?为着生命的真义,为着人生的幸福,为着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人类社会该到了进行整体反思、找回失去的“度”进而回到合乎度的发展轨道上的时候了。

度学的本质是什么(度学李云飞度学是什么)(1)

(作者度学创立者李云飞,号度知。代表作有度学专著:《度:1 1=1》、《度家·度语》、《度学》、《度经》、《老子与度:<道德经>度学解析》;书法专著《度风竹韵:度知度体书法字库》、《度体书法教程》、《度学句典》、《度知墨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