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4日,某微信公众号发表了一篇叫《会说不会写的潮汕字》的贴子,介绍了“偪侧”(bêg4 cêg4)二字,称其义为“心中有气而烦躁”。我们不妨先问下度娘关于“偪侧”这个词,不难发现,“偪侧”二字的字义非常贴近于“逼侧”或“逼仄”,这两个词百度百科上有。

潮州客家话教学大全(潮州方言玩转闲话之二)(1)

恰好一个月前我曾与科蚪探讨过这个词,认为“愊慽”二字较为合适,但是我自己喜欢用“逼戚”,这两个字的字义与“愊慽”是相通的,但“逼戚”是常用字,可以用五笔打出来。从汉典上可以查到“逼戚”二字的释义如下:

潮州客家话教学大全(潮州方言玩转闲话之二)(2)

◎ 逼(偪、畐) bī

〈动〉

(1)(形声。从辵(chuò),畐( fú)声。本义:接近,靠近)

(2)同本义(仅表示空间距离的接近、靠近) [approach;get close to;press on towards]

逼,近也。——《说文新附》

秦兵逼 淝水而陈。(陈:布阵)——《资治通鉴》

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聊斋志异•促织》

不可偪也。——《国语•郑语》

是故入小而不偪。——《淮南子•兵略》

逼,近也。——《小尔雅•广诂》

(3)又如:逼水(迫近水边);逼曙(天快亮的时候);逼战(近战)

(4)逼迫,即紧紧催促 [compel;force]

又荆州之民附 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心虑人逼取。——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又如:逼主(臣子胁迫君主);逼取(强迫索取);逼索(逼取。以强力索取);逼人太甚(过分逼迫人而不留余地)

(6)驱逐;追赶 [drive;pursue]

鸡健进,逐逼之。——《聊斋志异•促织》

(7)又如:逼逐(驱逐);逼邪(驱邪)

◎ 戚qī

〈形〉

(1)忧愁;悲伤。通“慽”、“慼” [sorrowful;sad]

心之忧矣,自始伊戚。——《诗•小雅•小明》

貌若甚戚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又

蒋氏大戚。

婉贞独戚然。——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汝又虑戚吾心。——清• 袁枚《祭妹文》

(3)又如:戚容(愁容);戚切(悲切);戚休(休戚。忧愁和欢乐);戚欣(忧愁与欢乐);戚言(忧戚的言词);戚嗟(忧伤嗟叹);戚意(忧伤的心情);戚惨(悲伤);戚忧(忧伤);戚颜(忧伤的容颜)

(4)亲近,亲密 [intimate]

未可以戚我先王。——《书•金滕》

(5)又如:戚疏(亲疏)

(6)愤怒[angry]。如:戚醮(烦恼)

(7)假借为“促”( cù)。疾速 [fast;quick]

凡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不微至,无以为戚速也。——《周礼•考工记•总序》

因此, 作为潮州方言字,“愊慽”(bêg4 cêg4)或“逼戚”,完胜于“偪侧”。“逼戚”(汉:bī qī)(潮:bêg4 cêg4)一词,在潮州地区已向来具有“口头禅”级别的地位,一个人遇到倒霉的事,就会发出“逼戚死”的感叹,表示“烦闷极了”,如:“好不容易约到条妮,一出门就落雨,偏偏我的车散破尼!无变只好让人家打个先走,我偌底想着逼戚死!”释义完毕,下面请允许我使用“阿P先生的八国语言”进行对比。

潮州客家话教学大全(潮州方言玩转闲话之二)(3)

一、 广州话:阴功(汉:yīn gōng)(粤:yem阴平 gung阴平),原意是造孽,后引申为很惨之意。阿P先生认为这一词可以说在广州话具有“口头禅”级次的地位,一不小心就能听到。如:佢头先车坏咗,条女又走咗,真喺好阴功,屌!

二、 惠州话:冤枉(汉:yuān wǎng)[国际音标:yɛn33 vɔŋ35],表示很倒霉。如:冤枉哦,叼惹!阿妹唔理涯窝。

三、 湖南话:烦躁(汉:fán zào)[英:irritable],在长沙,心情不好时最简单直接的表达方式,就两个字:烦躁!如:一杂咯号意怪婆娘,冒得一夹事就生闷气哒,烦躁!

四、 东北官话:憋屈(汉:biē qū)[英:nurseagrievance]。这一词跟潮州话的“逼戚”(汉:bīqī)的读音及意义最为接近。如: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四:“各人都有马,这就好了,不像往年,没有马,可憋屈呀,连地也租种不上。”

五、 中原官话:郁闷(汉:yù mèn)[英:depressed]。如:巴金 《<秋>序》:“在我的郁闷和痛苦中,正是友情洗去了这本小说的阴郁的颜色。”

值得一提的是,在潮州方言中,“逼戚”(汉:bī qī)(潮:bêg4 cêg4)一词还有一个近义词,叫“暴逼”(汉:bào bī)(潮:bao6 bêg4),形容一个人生闷气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本期的文章是长了点,因为摘抄的资料多了点,所以请读者朋友给多点耐心,千万别对阿P先生说“篇肏母长到偌些,我看着暴逼做浪屎!”之类的气话哦!

为求阅读畅通,文中有些用谐音字。如感不适,敬请原谅!若有爱知求真的小伙伴。还望留言指正。

科蚪贤弟认为我们做方言字的研究,主要目的是反对近年来网上出现的丧心病狂的方言谐音党,以求正本清源。而张东荣兄台则认为语言本身就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方言文字经过多年来的口口相传,同一个词多种写法已不足为奇,我们不赞成一味追求正音正字,要兼顾实用易传。这两个观点也构成我玩转潮州方言的基本态度。

————————————————————

作者:阿P先生

相关阅读潮州方言玩转闲话之三:潮音如水

附录

◎ 逼侧bī cè

1. 迫近;拥挤。《后汉书•廉范传》:“ 成都 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 晋 潘岳 《西征赋》:“都中杂遝,户千人亿,华夷士女,骈田逼侧。”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新恩移府庭,逼侧厕诸将。”

2. 簇拥;攒聚。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蒲萄﹞有黄、白、黑三种,成熟之时,子实逼侧,星编珠聚。”《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九八回:“ 天台 有怪松,自盘根於巖穴之内,轮囷逼侧,身大数围,而高四五丈。”

3. 犹狭窄。

宋 苏舜钦 《太行道》诗:“忽至逼侧处,咫尺颠坠恐莫逃。”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峯前石台鹊起,四瞰层壁,阴森逼侧。”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苏仲芬》:“ 王 患门户逼侧,廛居近市,欲别觅数椽,以居子弟。”

4. 见“ 逼仄 ”。

◎ 逼仄 bīzè

1.犹狭窄。

唐 李邕 《斗鸭赋》:“逼仄兮掣曳,联翩兮踊跃。”

宋 王安石 《送郑叔熊归闽》诗:“黄尘雕罽裘,逆旅同逼仄。”

黄裳 《金陵五记•白下书简•重过鸡鸣寺》:“过去,因为年久失修,湖里长满了水草,很荒秽逼仄了。”

2. 亦作“ 逼侧 ”。迫近;相迫。

《文选•司马相如》:“滭弗宓汨,逼侧泌瀄。” 郭璞 注引 司马彪 曰:“逼侧,相迫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湢测”。

明 唐顺之 《游盘山赋》:“岂淹留之无心,畏简书之逼仄。”

3.密集;拥挤。

《文选•张衡》:“麀鹿麌麌,骈田逼仄。” 薛综 注:“骈田逼仄,聚会之意。”

唐 杜甫 《逼仄行》:“逼仄何逼仄,我居巷南子巷北。”一本作“逼侧 ”。 仇兆鳌 注:“逼侧,谓所居密迩。”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庐山日记》:“四瞰层壁,阴森逼侧。”

王统照 《湖畔儿语》:“湖上,满生了芦苇和满浮了无数的大船,分外显得逼仄,湫溢、喧嚷。”

4.狭窄。

《东观汉纪•廉范传》:“为 蜀郡 太守。 成都 邑宇逼侧。”

唐 陆龟蒙 《田舍》诗:“檐卑欹而立伛偻,户逼侧而行趑趄。”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下:“缘江负山,逼仄无平地。”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或有室庐逼仄,无地避煞者。”

5.匆迫;短暂。

宋 范成大 《望海亭赋》:“快宇宙之清宽,怅百年之逼仄。”

6.窘迫。

宋 王安石 《开元行》:“茫茫孤行西万里,逼仄归来竟忧死。”

清 方文《初度书怀》诗之四:“少小负奇气,有力猛如虎。逼侧不得施,中年尽消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