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日报

云南保山腾冲和顺生物多样,湿地与山林珍鸟成群,村庄里四季鲜花开放,巷道里、庭院中花木盆景相映成趣,“人家尽在画图中”。优越的气候加上悠久的生态保护传统,使和顺成为多种动植物和谐共生的乐园,成为世人向往的生态之乡、宜居之地,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云南样板”。

云南腾冲景观(保山腾冲和顺万木竞长)(1)

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

“火山、旷野、窗外,龙潭、湿地、门前”。和顺自然生态环境优越,雨量充沛,四季如春。和顺地理环境独特,被黑龙山、来凤山、宝峰山、老龟坡、马鞍山“五山环抱”,有水箐头、酸水沟、龙眼头“三泉交汇”,有大盈江、三合河“两水穿流”。和顺还有大片湿地,满池芬芳,无论细雨蒙蒙、还是晴空万里,都别有一番“短堤杨柳含烟绿,隔岸荷花映日红”的诗意。

云南腾冲景观(保山腾冲和顺万木竞长)(2)

山明水秀、清溪绕村、河畔垂柳、夏荷映日、无限旖旎,难怪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对其赞曰:“远山莽苍苍,近水河悠扬。万家坡坨下,绝胜小苏杭”。甚至有人称赞到:“便是苏杭来作比,汉风温玉更垂荣”。

云南腾冲景观(保山腾冲和顺万木竞长)(3)

一路沿溪化覆水,数家深树碧藏楼

沿溪一路前行,边上的花朵扑簌簌地落到溪流中,慢慢走近,和顺人家在深树群巷中显露出来。

云南腾冲景观(保山腾冲和顺万木竞长)(4)

和顺范围内的生物物种,几乎涵盖了腾冲所有的生物物种。就植物而言,最“普通”的当数香果树,是珍稀的油料作物,和顺人也喜欢将其作为绿化环境的树木来种植,月台上、巷道口常常会种有香果树,甚至有用其来命名的巷道。用树木命名的还有黄果树巷,槐果树巷等。

云南腾冲景观(保山腾冲和顺万木竞长)(5)

和顺人喜在河流边、池塘边、山坡上种树,有杨柳、垂柳、云南松、果松、飞松,还有桦桃、樱桃等,乃至于植物活化石银杏树、秃杉、水杉、红豆杉、罗汉松等,随处可见。各月台上还种有榕树、樟树等,尤其是元龙阁大月台上的高山榕和云南樟,被赋予了文化内涵,称之为“包容天下”“彰显个性”。

云南腾冲景观(保山腾冲和顺万木竞长)(6)

和顺至今还生长着一些古树群,其中首推张家坡的“千手观音”古樟树群,还有东山脚的“紫薇花古树群”,有数十棵,花开时节,一片姹紫嫣红,蔚为壮观。和顺植物学家许本汉先生称赞东山脚紫薇花古树群“在保山、德宏都是绝无仅有的”。

云南腾冲景观(保山腾冲和顺万木竞长)(7)

和顺人喜花木盆景,养花木玩盆景的历史已有几百年。从诸多老照片中可以看出,和顺人养花木玩盆景,品类丰富、数量较多。近代对花木既有研究又有贡献的人很多,其中首推寸绍春先生,他将赴缅经商所得的全部财产,用于创建“高花园”,并将花园捐赠给和顺图书馆及益群中学。民国时期,有下庄张培荣先生、上村李祖尧先生,现代有杨达奎、李祖汇、寸康民、寸茂鸿等对花木盆景都颇有研究。此外,和顺大部分人家都会在庭院中种些花木。

云南腾冲景观(保山腾冲和顺万木竞长)(8)

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和顺二十平方公里范围内,满目青翠、鸟语花香。东侧有一陷河,是生物多样性显著的湿地。陷河水草丰茂,“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野鸭水鸟时常在其间嬉戏。湿地常年有鹭鸶闲住,田埂、树梢、草丛、天空都会出现它们的身影。2020年年初,有摄影爱好者在陷河拍摄到曾濒临灭绝的鸟类——彩鹮,共有11只“同框”。它们时而漫步,时而将头探入水中觅食,时而与野鸭白鹭嬉戏追逐,此景实在是难得一见。湿地东侧路边,有一片杉木,近千只鹭鸶在这里筑巢栖息,被当地人称为“鹭鸶园”。刘萌堂先生在《忆江南》词中写道:“家乡好,最好陷河头,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结伴泛孤舟。”

云南腾冲景观(保山腾冲和顺万木竞长)(9)

云南腾冲景观(保山腾冲和顺万木竞长)(10)

十多年前,在龙潭下修建的野鸭湖,现已有野鸭等十多种、数百只水鸟在此栖息繁衍。

云南腾冲景观(保山腾冲和顺万木竞长)(11)

云南腾冲景观(保山腾冲和顺万木竞长)(12)

和顺东侧是来凤山,已成为国家森林公园,林木繁茂,引来朱鹂、细嘴黄鹂、藏黄雀等百余种鸟类栖息。

云南腾冲景观(保山腾冲和顺万木竞长)(13)

云南腾冲景观(保山腾冲和顺万木竞长)(14)

1940年,时任益群中学首任校长兼和顺图书馆馆长的寸树声倡导在大盈江和小河“禁渔”。今天的和顺鱼类资源丰富,漫游和顺水乡,“大鱼独行示闲暇,小鱼群嬉夸敏健”。夏日最适宜在河上泛舟,在万里红荷的映衬中“乐幽鱼群行,赏俊鸟横度”,岂不乐哉。

云南腾冲景观(保山腾冲和顺万木竞长)(15)

云南腾冲景观(保山腾冲和顺万木竞长)(16)

小桥流水粉黛明,雾绕云上画景生

清晨的和顺格外清新俊逸,从远处望去,山水相映、云雾氤氲、竹树环合、小桥流水、黛瓦粉墙,“人家尽在画图中”。

云南腾冲景观(保山腾冲和顺万木竞长)(17)

“砍棵树就有可能被砍头”,这种“骇人听闻”的规定,在其他地方恐怕少见,民国时期在和顺古镇却受到民众的广泛支持。这得追溯到80年前,民国辛未年,和顺乡绅中有人提出,要将魁星阁那两棵明代古秃杉树砍伐了做成棺材,立即遭到众人反对。著名哲学家艾思奇的父亲、时任云南第一殖边督办的李曰垓听到这个消息后,义愤填膺,立即召集众乡绅讨论“双杉”去留。现场有激动者嚷到:“哪个要砍双杉就先把他的头砍掉”。于是,李督办集众人之意,挥笔疾书《双杉行》。此诗大气磅礴,其中有“有敢伐者头可斫”之句,对当时及后来想砍树的人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双杉行》后被刻石永示后人,是全国罕见的“护树诗碑”。

云南腾冲景观(保山腾冲和顺万木竞长)(18)

和顺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生态保护,悠久的生态保护传统深入每个村民心中。除了硬核的“护树诗碑”外,以前还有一条“铁律”,即不占用坝子中的农田建盖房屋。亦有采石不破坏风貌、不砍山面子的树做柴的生态保护传统。柴火的主要来源是修枝打叶、割野草晒干或从外乡购买。

云南腾冲景观(保山腾冲和顺万木竞长)(19)

为了保护小河饮水不受污染,和顺先辈注重排水系统的规划建设,在村前修筑了一条排水灌溉一体的“大阳沟”。大阳沟起于元龙阁,蜿蜒流经刘家小树园、尹家坡脚、大桥、大石巷、贾家坝,最后经张家坡流入小河。一方面让雨季从山上流下的浑浊水不流入小河,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周围每年水稻插秧的用水。

云南腾冲景观(保山腾冲和顺万木竞长)(2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在历史的长河中,和顺的生态环境曾遭到破坏,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在党委政府及和顺人民对生态的重视和保护下逐渐得到恢复。

生态文明观念融进了和顺人的基因,每有破坏,大家都会用加倍的努力来修复“创伤”。通过大力植树造林,来凤山七十年代植被全面恢复,现已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政策越来越好,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生活中烧柴为主变成了用电为主,国家也实施退耕还林,和顺又掀起了一轮自觉植树造林的热潮,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恢复。近几年,新扩建的腾梁公路和顺段两边种植了蓝花楹,为和顺生态环境锦上添花。

云南腾冲景观(保山腾冲和顺万木竞长)(21)

“和顺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工作。一是生态保护工作机制逐步健全,‘河长制’‘挂巷包户’等环境治理机制得到严格落实。加大营林造林和动植物保护力度,目前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4%。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依托和顺丰厚的文化和悠久的生态保护传统,进行宣传教育,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三是对重点领域进行整治,采取控源、截污、修复等措施,对大盈江与湿地进行全面治理。近期启动的陷河湿地清淤取得了显著成果,和顺水环境优势进一步增强,水生动植物越来越多。”和顺镇党委书记普亚增说。

云南腾冲景观(保山腾冲和顺万木竞长)(22)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随着腾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示范区的创建,随着和顺景区由“4A”向“5A”的迈进,和顺生态环境和动植物保护更加得到强化,和顺的生态文化将进一步得到弘扬。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