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真的太需要经验了,只有装修一次才知道,确实有很多“冷门”却很实用的装修设计值得分享。

而其中,我觉得一位10年老师傅教我的“1公分设计”是众多冷门但实用的设计中,最值得大家学习的装修经验之一。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1)

下面就跟随猫儿的脚步一起来看看,10年老师傅分享给我们的“冷门但实用”的宝贵经验知识~

线管多出配电箱边缘1公分

装修中几乎家家户户都需要做水电的改造,其中电路改造较大的可能需要从配电箱重新接线,这时候就能看出装修师傅是否有经验了。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2)

▲配电箱

其实,在电路改造中,关于配电箱的改造分为两种情况:“更换新配电箱”和“不更换电箱”。

①更换新的配电箱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3)

▲更换新配电箱

对于更换新配电箱来说,无论老师傅还是新师傅基本都不会出错,都知道要把在配电箱的上下两侧开孔,然后用锁母固定住线管,这样才能保证线管安全牢固,后期墙面不开裂不空鼓。

②不更换电箱

有的时候电路改造也不一定需要改换配电箱,如果是个没有经验的装修师傅施工,往往会出现一些隐患问题。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4)

▲错误的电路改造

例如这位新手师傅,利用原配电箱改造的电路,就出现了很多的隐患问题。

  1. 线管没有套进配电箱内,不安全。
  2. 电箱直接与配电箱边缘接触,容易造成电线破损。

而出现这样的问题,新手师傅还理直气壮地说:“原配电箱由于不取下来,根本没法打孔”。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5)

▲正确的电路改造

而如果是老师傅施工,在原配电箱无法取下来的情况下,他就会利用“1公分设计”,让线管多出配电箱边缘1公分,这样一来配电箱的金属边缘就不会割破电线的外皮,从而杜绝了后期的安全隐患。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6)

▲高出1公分

看了有10年经验老师傅的操作,才让我明白“姜还是老的辣”,不得不佩服,虽然只是做了一个小小的1公分改动,却体现出了只有10年老师傅的专业素质。

台下盆选择1公分边沿的

对于台下盆大多数人的关注点都在牢固程度上,却忽视了后期使用过程中卫生死角的问题。

在切入正题之前,咱们先说说目前常见的三种台下盆的设计方式。

①台面小于台盆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7)

▲常见的厨房台面

这种台面比台盆小公分的台下盆设计,可能是最常见但也是最难用的设计,因为台盆与台面之间的缝隙,很容易发霉发黄,而且清理起来很麻烦。

②台面大于台盆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8)

▲台面大于台盆1公分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这种台面大于台盆的设计,从表面上看是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在我看来这种设计只不过是“掩耳盗铃”。台盆和台面之间照样会发霉生菌,只不过是看不见而已。

③台面和台盆齐平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9)

▲台面和台盆齐平

介于两边种台下盆的弊端,一些老师傅尝试更细致化的设计,让台盆和台面齐平,这样一来确实减少了一些卫生死角,但是台面和台盆之间,还是会有缝隙,会发霉,但是清洁起来相对要简单一些。

④台下盆边缘1公分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10)

▲有边缘的台盆

除了上边三种台下盆的设计方式,10年老师傅还和我分享一种新的台盆安装方式,就是选择这种带有1公分边缘的台盆,安装完我感觉卫生死角相对要更少一些。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11)

▲安装方式

这种台盆不同于常规的台下盆安装方式,它是把台面磨出了一个凹槽,让台盆和台面形成一个平面,这样一来台盆内部最起码达到了一体化的效果。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12)

▲台面和台盆齐平

这种台盆的设计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表面有没裸露的密封胶,这样一来就减少了发霉发黄的位置。

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台面和台盆之间还是会有一条小缝隙,但是相对而言,要容易清理多了。就目前的技术而言,我觉得这种还是比较可取的。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13)

▲不锈钢台盆

其实,对于厨房的水槽来说,任何一种人造石的台下盆都会多多少少存在一些弊端,如果想要达到真正的一体盆效果,只有选择不锈钢材质,只不过相对难看一些而已。

柜门下挂1公分

如果家里的柜子选择的是全屋定制,并且还是用的免费设计,那么你可能永远体会不到柜门下拉1公分的实用性,到底有多强。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14)

▲下挂1公分设计

柜门下挂1公分设计,是在做吊柜或者悬浮柜中最实用、最经济的一种方法,而且对于美观度还没有任何影响。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15)

▲下挂1公分的效果

之所以说如果用全屋定制的免费设计师,是体验不到这种设计,是因为这种下挂1公分的方式,一个柜门就少用了1个拉手或者1反弹器,如果柜门较多,那么报价就会减少一些。

而免费的设计师就是通过订单金额来分享提成,自然不会给你减少配件而选择这种下挂的设计。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16)

▲1公分的延伸设计

同样的道理,1公分的设计同样适用于地柜门,门板上部做1公分的斜边处理,这样一来地柜门,在不增加预算的情况下,也就实现了无拉手的设计。

地漏下水管高于砂浆层1公分

“靠近卫生间的墙面很容易起皮”

“过门石周边总是发霉”

“卫生间有异味”

这些问题,相信很多家庭中都遇到过吧,出现这些问题,其实大多数情况是因为下水管和地漏的安装方式不对造成的。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17)

▲错误的地漏安装方式

安装地漏的时候,如果不是有多年经验的老师傅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图上这种安装方式,下水管低于地面,让地漏和下水管之间形成了一个断水层。

时间久了,水就会通过这个断水层渗透到水泥砂浆找平层,从而渗透到墙面上,出现墙面起皮、有异味等问题。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18)

▲正确的二次排水

可能这时候,有些“专业人士”就要跳出来“喷”我了:“这是二次排水的正确处理方式,不懂别瞎说”。

是的!正确的二次排水方式是需要让下水管与防水层齐平,中间预留泄水层。但是大部分家庭装修,很少人知道在做防水的时候就要去找坡度,不然二次防水的说法只不过是笑话。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19)

▲正确的地漏安装方式

正确的地漏安装方式应该是以下两种方式:“做防水的时候就找坡度”或者“下水管高于砂浆层1公分”。

①做防水的时候就找坡度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20)

▲二次排水的坡度

如果不是有多年经验的老师傅告诉我,我根本不知道防水层竟然也要找坡度。如果不找坡度水从瓷砖层流水找平层,水只能积在防水层上,不能快速地流到下水管中,时间长了就产生异味。

②水管高出找平层1公分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21)

▲水管的正确高度

第一种做法显然很多家庭都不知道,那么这时候最合理的做法就是,在切割水管的时候让水管高于水泥砂浆层,让水管与瓷砖层齐平(稍微留缝隙),让地漏和水管完美的衔接,这样水就不会渗透。

马桶下水管高于地面1公分

卫生间有异味的另一个“罪魁祸首”就是马桶的下水管预留的高度问题。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22)

▲低于地面

马桶的下水管低于地面,是很多没有经验的瓦工师傅留下的坑,这种做法出现的问题其实和上文中讲的断水层一个道理。

下水管低于地面会造成,马桶的下水渗透到瓷砖底部,形成各种污渍和异味,而且还无法让法兰圈完全的密封,导致异味上返到卫生间。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23)

▲别着急切割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24)

▲高于地面1公分

正确的做法是,别着急让瓦工师傅切割马桶的下水管,等马桶安装师傅进场的时候,让安装马桶的工人来切。

有经验的安装师傅,就会让下水管高于地面1公分(0.5-1公分均可),这样才能让法兰圈与下水管形成完美的衔接和密封。

水管的水口超出原墙面1公分

水管接口看似不起眼,但是一个处理不好,就会给后续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25)

▲水口内陷

如果你家墙面上的水口也出现这种问题,那么可以要求师傅重新返工了。如果不出现返工,一旦水口出现渗水现象,从外边是看不出来的,时间长了就会出现墙面返碱发霉。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26)

▲超出原墙面1公分

而有经验的老师傅,就会让水口超出原墙面1公分,施工完以后水口与瓷砖齐平,然后再用玻璃胶做密封处理,这样一来就算出现轻微的渗水,也不会流到墙内。同时,也能及时地发现漏水的问题。

这6个普通设计真是实用(越来越多人尝试)(27)

文末说明:

文中提高的1公分,并不代表是一个严谨的数值,只是一种表达方式,极可能是0.8公分,也可能是1.2公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