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的故事(趣读文征明的小故事)(1)

1、文征明是明代书画大家、大才子,也擅长书画鉴定,凡是吴中地区收藏书画的人,都喜欢找他鉴定,有的画难辨真赝,文征明总说:真迹也。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说:大多数把家里字画卖掉的人,都是因为生活艰难,如果我说假的,不能成交,卖者一家就会更加困难,我为了一时之名,害了人家受困,何忍?

有时候也有拿着假画的人来请他题款,他看画尚可时都会随手书与之,一般不会面露难色。当时,吴中地区的许多书画贩子都喜欢他,他给了别人活路。

文征明长寿,活到九十,依然聪明健康。一日,他为别人写墓志铭,写到一半,笔一松而逝,无痛苦,大福也。文征明这事,令我想起启功,有人问启先生:许多地摊上都有你的字,是真的吗?启先生弥勒佛一般笑着:都是真的。

文徵明的故事(趣读文征明的小故事)(2)

文徵明《浒溪草堂》局部

2、何良俊是明代文学家、戏曲理论家、书画评论家,比文征明小36岁,两人是忘年之交。何良俊住在苏州时候,去文征明家拜访,因为熟他直接走到了文征明的画室中,文征明还没吃早饭,文征明问:你吃过早饭了吗?何良俊说:我吃过了。文征明又说:吃过了,再吃点。于是,何良俊又陪文征明吃了一点。

两人在画室里聊天,聊了好一会儿,童子送来了点心,一人一点饼饵。午饭时,文征明留何良俊吃饭,桌上有酒,文征明不甚饮,只喝了两小杯。文征明说:即使有贵客,也是如此,但客人可以多饮。

文征明每天有个习惯,喜欢听童子唱曲,有琴音歌声,他则一天心情愉悦。晚上点灯后,文征明一般只喝两瓯粥。晚上,一般不听烦心事,读书、笔记,早睡早起。

何良俊住苏州时,几乎隔几日就去文宅,文征明每日如此,文征明自己说:无甚养生方法,心静即生。

何良俊后来离开苏州搬到南京,文征明过九十岁时,书信约无锡的好友同往,为文征明祝寿。何良俊到无锡见好友不在家,已经先去了苏州,何良俊觉得好友不守信。又问,才知文老爹已经作故。于是,匆匆赶往文宅,何良俊带上祭品,又请了一个善弹古筝的歌者,以琴以歌以酒送文征明最后一程。

文徵明的故事(趣读文征明的小故事)(3)

文徵明《浒溪草堂》局部

3、文征明在翰林院工作时任待诏,文征明没有中过进士,是以贡生参加吏部考试进入翰林院的。在翰林院同事姚明山、杨方城比较轻视他,不太把他放在眼里,这两人是状元出身,经常讥讽文征明:我们翰林院又不是画院,要这么个画匠干嘛?

文征明受此侮辱,不吭声。但是,在翰林院工作的同事中,也有文征明的好朋友,像黄泰泉、马西玄、陈石亭都全力支持文征明,说文征明不仅画好,人品也高,诗词、文章都好,优点多多。这几人都视文征明为知己,这几人甚至当面反讽:你俩除了能中状元,还有什么长处?小人之心也。

几百年过去了,谁还记得姚状元、杨状元?

文徵明的故事(趣读文征明的小故事)(4)

文征明《兰亭修禊图》,纸本设色,146×27cm,明

4、明代刑部尚书顾璘与门生何良俊在家里聊天,说到内阁首辅严嵩跟顾璘讲文征明的事。严嵩说:文征明这个人蛮好,就是不喜欢与人交往,来客时不喜欢远迎、恭候。严嵩又说:不迎别人也就算了,可不迎我⋯⋯话到嘴边,严嵩又收了回去。

后来,文征明因各种原因辞去了翰林院的工作,回到苏州老家。何良俊调到苏州任职时,特地去拜访他,果然,文征明也不出门迎接,你要来就来,不来就不来。后来,何良俊在笔记中针对严嵩的话写道:如果文征明不迎接别人,专门迎接你,那还叫文征明吗?

文徵明的故事(趣读文征明的小故事)(5)

文征明 《幽林闲居图》

5、文征明辞掉翰林院的工作后,回到故里苏州,此时文征明在书画上己有很大的名气。

他在家乡苏州,经常有周边的邻居和一些慕名者来向他求字,有的人带一些小饼之类的礼物即可,文征明也不让这些人失望,总是很高兴的为他们写字。很多达官贵人知道文征明这么“手松”,也来求字求画,但文征明并不是什么人都答应。

某一日,明朝第五代世袭唐王朱弥鍗,派人从河南南阳携带黄金来苏州,专门找文征明求画。文征明听说后,坚决不肯接受这些黄金,连信都不愿拆开,闭门不见来使,找各种理由婉拒“命题画”,来使在文家门口徘徊了数日,实在没有办法,才扫兴的返回南阳。

明朝皇帝老朱家族,有一个祖训,老朱家的皇子皇孙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偏旁必须是“金、木、水、火、土”中的一个,所以唐王朱弥鍗的“鍗”字就是按这种祖训来的。

文徵明的故事(趣读文征明的小故事)(6)

文征明书屈原《离骚》局部

6、王廷是明朝嘉靖十一年进士,做官做到南京礼部尚书,王廷在苏州当太守期间,每个月都要去文征明家拜访三、四次,每次走到巷子口,他都会让随从先回去,然后换上读书人穿的衣服,步履很轻的走进文征明的画室,每次一坐就是一整天,一起谈文论艺。

王廷之所以这么低调,是因为他深知文征明的个性,不喜欢攀附权贵,不愿意在权贵面前低声下气,委曲自己。每次到了吃饭时间,也是文征明吃什么,他吃什么,没有什么厚待,吃的都是家常便饭,管饱就行。王廷偶尔求画时,都是有偿的,拿文征明的话来说:绢素索拙。

王廷很尊重文征明,俩人关系也很好,王廷在苏州当老大期间,文征明从来没有什么私事找他,文征明很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君子之交,文征明也喜欢这种古代官家与文人交往的“淡如水”的模式。

文徵明的故事(趣读文征明的小故事)(7)

文征明《石湖泛月图》,纸本水墨,150.8×54cm,明

文徵明的故事(趣读文征明的小故事)(8)

文徵明《幽风图》局部

文徵明的故事(趣读文征明的小故事)(9)

文徵明《松石高士图》

文徵明的故事(趣读文征明的小故事)(10)

文徵明的故事(趣读文征明的小故事)(11)

文征明《楷书盘谷叙张若霭图》(局部),纸本设色,129.7×15.8cm,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