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哈尔滨火车站,韩国义士安重根,三枪打死了日本重臣伊藤博文。
在接受审讯时,安重根提出“暗杀伊藤博文的十五条理由”。
第十四条居然是:
“距今四十二年前,如今日本皇帝的父皇,遭到伊藤杀害,其事韩国国民皆知。“
“今ヲ去ル四十二年前現日本皇帝ノ御父君ニ当ラセラル御方ヲ伊藤サンガ失イマシタ其事ハ皆韓国民ガ知ツテ居リマス。”
什么?明治天皇的父皇,是伊藤博文杀的?
(KFN特别节目:我杀死伊藤的15条理由)
那么把事情追溯回42年前。
(亚洲历史资料中心藏《安重根自传》,本页写道:“伊藤博文妄自尊大,旁若无人,罪大恶极,欺君罔上。”)
年仅36岁的孝明天皇神秘暴死1867年1月16日,日本孝明天皇统仁有点小感冒。
医生建议:“陛下好好休息”。
但天皇没当一回事儿,他说:“那我求列祖列宗保佑好了!”
说完,就跑去主持祭祀,毕竟天皇还兼着神道教大教主的差。
但日本的皇家祭祀,重庄严,不重热闹,一向气氛消沉,阴风凄凄,一来二去的,天皇又着了点凉。
(日本神道教祭礼)
1月17日,天皇开始发烧。
但还是没人把这当一回事儿。
孝明天皇只有36岁,饮食得当,身材匀称,绝无“三高”,是精力充沛的活跃政务的天皇,被称为“有为明君”。
身上唯一的毛病,就是有点痔疮(未来死亡的伏笔)。
身体这么好,一点感冒怕什么?
(孝明天皇:看我自信的眼神)
19号,天皇继续发烧,于是召集御医前来会诊。
会诊的结果,认为天皇身体尚佳,虽然长了痘,不排除是天花,但是病情还算稳定。
病历记录也显示,接下来的几天里,天皇身体逐渐康复,大家都认为天皇即将痊愈。
但离奇的是,1月30日,天皇突然原因不明地病情恶化。
当天晚上11点,驾崩。
据天皇近臣兼国丈中山忠能(明治天皇的外公)日记记载,天皇临死时“七窍流血,出血极多”,死状非常惨烈。
(国丈中山忠能)
如果是痔疮,最多是“一窍流血”。
“七窍流血”到底是个怎么情况?
病情无理由地突然恶化,七窍流血而死,这在提示着后人,孝明天皇之死,可能不那么简单。
孝明天皇之死直接促成了明治维新要断案,先找动机,那么谁是孝明天皇死亡的最大受益者?
围绕对幕府的态度,孝明天皇的朝廷分为二派。
一派支持幕府,要求维护现行体制,简称佐幕派。
另一派则反对幕府,要求幕府完全还政于朝廷,简称倒幕派。
孝明天皇本人偏向佐幕派,把倒幕派的重臣们贬职甚至流放,打压试图倒幕的强藩长州藩和萨摩藩。
这就完全得罪了倒幕派,也是后来明治维新的那些人。
倒幕派重臣岩仓具视愤慨地说“国内各派对立的根本在于天皇,天皇应该向全天下谢罪!”
(后来日本出洋学习的使节团就是岩仓使节团,中间坐着的是大佬岩仓,他左手边站着的是小弟伊藤博文)
倒幕派认识到,要推翻幕府,天皇是不会站在自己一边的,这是行动的最大障碍。
而孝明天皇突然暴死,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年仅十五岁的明治天皇即位后,倒幕派一个个返回权力中心,以明治天皇的名义,挟天子以令诸侯,下令讨伐幕府,并取得胜利。
在孝明天皇死后的第二年,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
(150年后揭开明治维新的真相,为什么天皇被暗杀了)
伊藤博文被当成杀死天皇的凶手如果孝明天皇死于暗杀,那么他是被谁杀的?
一般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岩仓具视找宫女,在进药时趁机下毒,孝明天皇的死法,和砒霜中毒非常类似。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是伊藤博文直接动手,杀死天皇,有人认为,因为天皇患有痔疮,所以伊藤用长刀直接从天皇身后捅进去,冒充天皇痔疮流血。
伊藤还斩草除根,勒死了孝明天皇的继承人——睦仁亲王。
纳尼?睦仁被伊藤勒死了?那明治天皇是谁?
明治天皇是一名有南朝皇室血统的攘夷志士——大室寅之祐,来冒充的。
(已经被掉了包的明治天皇与大室寅之祐,像不像?就问你像不像?)
(以明治天皇是大室寅之祐为前提,衍生出了诸多阴谋论,九十年代的首相桥本龙太郎也卷入其中)
(这张图里的人,全是后来的明治维新元勋,这就解释得通了,为什么明治天皇那么积极地推动明治维新,对外开放)
问题来了,真要暗杀天皇,为什么选伊藤博文呢?
原因很简单,伊藤是那些维新志士核心层里最狠的,没有之一。
我们印象中的伊藤博文,是甲午战争后主持谈判时的伊藤,看上去文质彬彬,老谋深算。
但年轻时的伊藤博文是这样的:
样子大胆豪爽,似乎脑子还缺根弦儿。
1862年,攘夷志士一把火烧了英国公使馆,点火的就是伊藤。
别的攘夷志士,杀的是政治对手。
伊藤就厉害了,连学术观点不同的都杀,日本国学学者塙忠宝,在研究对外国人的礼仪做法时,惹怒了伊藤,伊藤就堵他家门口,就把他头砍了。
(塙忠宝遇害地,虽然伊藤后人不承认,但伊藤访问德国时曾承认为自己所为)
于是到最后,这个差事就落到了伊藤身上。
安重根受审时表示,是伊藤谋杀了日本前任天皇,这是韩国人人皆知的常识,现在伊藤被自己暗杀,可以说是遭了报应。
(伊藤博文是奇兵队队员,越来越多的说法认为,奇兵队主导用自己的队员替换了明治天皇)
围绕孝明天皇被暗杀的研究明治维新后,孝明天皇之死被列为禁忌,严禁进行研究。
1940年,日本医学史学会会议上,京都医学史专家佐伯理一郎,冒着被军国主义者迫害的风险,率先提出:“孝明天皇死于暗杀,趁天皇长痘的机会,岩仓具视让女官毒死了天皇”。
战后,日本法西斯被清算,很多过去不能研究的问题,都上了台面公开讨论。
于是“孝明天皇被杀说”,在日本学界火爆一时。
其中代表人物禰津正志认为,根据天皇病历,天皇已经顺利康复,身体良好,但突然七窍流血而暴死,根据其临床表现,很可能是急性砷中毒。
就是说,天皇被砒霜毒死,和光绪皇帝一个死法。
历史学家鹿岛升则提出,睦仁亲王也遭到杀害,天皇家族已经是大室寅之祐的血统了。
(研究明治天皇被大室寅之祐替代的书籍)
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明治天皇登基后,自己明明是北朝系统的天皇,而以古代被北朝灭了的南朝为正朔,因为大室寅之祐是南朝皇室的后裔。
当然,也有人反对这种观点,斥责其为阴谋论。
名城大学教授原口清就认为,天皇应该是死于急性紫斑性痘疮,至于为什么病历一直说身体康复良好,突然就暴毙了,原口清认为,那是医生们报喜不报忧。
然后历史学家石井孝又出来反驳原口清,交锋很是激烈,但是,
双方都没有过硬的证据。
也许天皇到底是不是被暗杀的谜团,只能放在历史之中了。
(理应是同一人的睦仁亲王和明治天皇,看上去并不是很像,历史记载睦仁亲王身体瘦弱,喜欢文艺,但明治天皇后来身体强壮,不喜欢文艺,完全像换了一个人)
历史留给了我们很大大的想象空间,如果孝明天皇又活了三十年,是不是历史就会完全不一样?
如果没有天皇支持,倒幕志士要推翻幕府,难度极大。
那么如果幕府继续存续,是不是会用更圆滑的手段处理问题,不去采取激进的维新,而是逐渐改革。
会不会日本也走向类似于洋务运动的道路?
但会不会不那么强大的日本,也不那么好战,不那么喜欢侵略?
也许真的是一个被耽误了的感冒,改变了历史本应有的这一切呢!
(如果明治天皇是被替换的,那么后面发生的一切历史,都是日本人在天皇血统发生变化后,仍然懵懵懂懂地向“万世一系”皇室效忠的疯狂了)
参考文献:
安重根 「伊藤博文の罪状15ヶ条」
落合莞爾「孝明天皇を"暗殺"したのは果たして誰だというのか?」、ニューリーダー 、2011.7、はあと出版株式会社。
大野芳「天皇は暗殺されたのか 150年後に明かされる明治維新の真相と南朝の闇」、2018年、二見文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