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纲成(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人蔡泽把简历在诸侯各国投了个遍也没找到一份工作,郁闷之余,去找大相师唐举相面。问唐举道:“我听说先生给李兑看相,说他‘百日内将持国之权柄’,有这事吗?”

“有。”唐举得意笑答(后来李兑果然在沙丘之变后封君拜相)。

“那大师看鄙人如何?”蔡泽满怀期待。

先生鼻孔朝天,双肩端平,额头凸出,鼻梁塌陷,双腿罗圈。所谓圣人不可貌相,说的大概就是你吧?”唐举将蔡泽仔细打量一番,笑着揶揄道。

“富贵我是不愁的,我想知道的是,鄙人寿数几何?望大师不吝赐教!”蔡泽假装没听懂唐举言语中的讽刺,故意满脸自信的接着问。

“先生之寿,自今日起,还有四十三年。”这一次,大师回答的很认真。

蔡泽闻言,笑着拜谢而去,在路上兴奋地对车夫说:“若得口吞世间美味,策马疾驰,怀抱黄金大印,腰悬紫绶,谈笑于君王面前,享尽荣华富贵,四十三年也够了。

满怀一腔凌云之志,蔡泽来到赵国,结果兜头被泼了一盆冷水,让人给撵了出去。但他并不气馁,就近赶往韩、魏。然而,一颗坚定的心并没能给他带来好运,屋漏偏逢连阴雨,居然在途中碰上一伙跟他一样落魄的强盗,连锅碗瓢盆都给抢了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古往今来,一直如此

不过这并不能吓倒一个真正热爱富贵的人。

听说秦国丞相范睢为了报私恩,重用郑安平和王稽,结果二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惹得秦昭襄王嬴稷很不高兴,眼看着就要混不下去。蔡泽嚼着野菜野果转向西行,准备到秦国碰碰运气。


知行合一六大经典思维(蔡泽知行合一求富贵得富贵)(1)

蔡泽求职路线图

看到咸阳的大门时,蔡泽早已满脸菜色,但仍强打起精神投入到暖场造势活动中,四处宣扬道:“燕国来的蔡泽,见识超群,辩才无碍,足智多谋,他一旦和秦王见面,肯定要夺了应侯的相位。”

风声传入应侯范睢耳中,范睢心想,这谁呢?比我还能吹,于是轻蔑地说:“三王五帝之事,诸子百家之说,吾皆知之,巧舌如簧之辈,吾皆摧折之,他想坐我的位置,就让他来试试。”言罢,便让人去唤蔡泽。

蔡泽见到范睢后,只向他作了个揖,就算是行过礼了,范睢本来就心有不快,见他如此傲慢,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作色道:“听说你想坐我的位子?”

“是。”蔡泽挺横。

“那就说说你准备怎么坐到我这儿来吧。”范睢不以为然。

“哎,应侯您还是迟钝啊!一年之间,四季更替,各自完成使命后便自行退去。身居高位,显赫一方,执掌万物,使各得其所;长命百岁,终于天年而不夭;天下继其统,守其业,传之无穷;名实相符,恩泽远流,世代称颂不绝,与天地相始终。这难道不是古今圣贤的梦想吗?”

“当然是。”寻常道理,略带机关,范睢无心辩驳。

“那您觉得,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之大夫文种,他们的一生值得吗?”蔡泽开始下套。

范睢心知他要用这三个结局悲惨的前辈堵自己的嘴,故意狡辩道:“有什么不值得的?公孙鞅(商鞅)之事孝公(秦孝公嬴渠梁),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设刀锯以禁奸邪,信赏罚以致天下大治。赤胆忠心,不惜蒙受指责和怨恨,欺骗旧友魏卬,安秦之社稷,利秦之百姓,为秦国擒将破敌,扩地千里。

吴起之事悼王(楚悼王熊疑),使私不得害公,谗不得蔽忠,论事不从众,办事不苟且,坚守大义,不因危难而改变初衷,为悼王之霸业,楚国之强盛,不辞祸凶。

文种之事越王(越王勾践),虽家国破散,勾践困于吴宫,仍尽忠而无懈怠,极力挽救而不离开,及至勾践复国成功,文种居功不自傲,富贵不骄怠。

若此三人者,乃义之至也,忠诚与气节的榜样。君子因大义而遭劫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人本就该有杀身以成名的精神,为了大义,虽死无所恨,有什么不可以?”


知行合一六大经典思维(蔡泽知行合一求富贵得富贵)(2)

范睢

“主圣臣贤,天下之福也;君明臣直,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夫信妻贞,家之福也。然而,比干赤忠不能存殷,伍子胥多智不能全吴,申生虽孝而晋国仍乱。有此忠臣孝子仍不免社稷丘墟,这又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没有明君贤父愿意听取他们的声音,天下人也觉得这样的君父是可耻的,因此对他们的臣子心存怜悯。

事实最终证明,商君、吴起、文种是对的,错的是他们的君主,但世人传扬三位建不世之功却不得好报,难道是羡慕他们不遇明主含冤而死吗?如果只能靠生命树立忠诚的名声,则微子不足称仁人,孔子不足称圣贤,管仲不足称伟大。世人追求建功立业,谁不希望功成而身全?身与名俱全者,才是上等。名成而身死者,次之。声名狼藉而身存者,下也。”蔡泽顺着范睢的话头侃侃而谈,范睢也情不自禁的点头称善。

见范睢首肯,蔡泽趁热打铁继续说道:“商鞅、吴起、文种,其为人臣竭诚尽忠、建功立业,令人倾羡,应侯觉得他们比之闳(音:红)夭(西周开国功臣)事文王、周公事成王又当如何?”

“那还是不如的。”范睢自己断然不敢和上古名臣相比,也就不可能承认这仨人堪比闳夭、周公。

“那么,当今秦王之仁慈宽厚、信赖忠臣、不忘旧情、贤能智慧、不背功臣与秦孝公、越王及楚悼王比起来又如何呢?”蔡泽抛出一个难题。

“这我就不知道了。”在初次见面的蔡泽面前议论自己的领导,范睢可没这么虎。

蔡泽笑了一下,也不追问,自顾自地继续说道:“当今秦王亲信臣僚,怕是难以超过秦孝公、楚悼王及越王。那么以君之智慧,为主上修政安民、治乱强兵、排除祸患、消灾解难、开疆拓土、增殖五谷、使国家富强、百姓富足,增强君王之权力,尊社稷、显宗庙,令天下莫敢欺犯其主,使其主之威盖震海内,功彰万里之外,声名传之千世,凡此种种,应侯自觉与商君、吴起、文种比之如何?”

“自是不如!”范睢坦然回应。

“今主上之亲爱忠臣、不忘故旧不若孝公、悼王、勾践,而君之功绩以及受到的信任和宠幸又不及商君、吴起、文种。君之高官厚禄、财富之盛却远过三人。如不知功成身退,君之祸患恐亦远甚于三者,鄙人真的是替你发愁啊!俗话说:‘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数也。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故‘国有道则仕,国无道则隐’。圣人说:‘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不义且富贵,于我如浮云’。君之深仇已报,隆恩已还,可谓志得意满,却不做好应对变化的准备,鄙人窃为君忧。


知行合一六大经典思维(蔡泽知行合一求富贵得富贵)(3)

嬴稷

当年商鞅为秦孝公申明法令,铲除奸邪,以爵位制激励万民,赏功罚过,统一度、量、衡,挖掉纵横交错的田埂,移风易俗,鼓励耕战,兵出则攻城略地,班师则国富民强,秦国因此无敌于天下,立威于诸侯,奠定了秦国称霸的基础。虽功成名就,最终却被五马分尸

楚地方数千里,雄兵百万,白起率数万人攻之,一战破楚都鄢郢,烧毁楚国宗室在夷陵的祖坟,再战而南吞蜀汉。继而越过韩、魏进攻强大的赵国,坑杀赵人四十余万于长平,流血漂橹,遂围赵都邯郸,成秦国帝业。

楚、赵皆天下之强国且与秦国有不世之仇,但从此之后,两国皆因对白起的恐惧不敢图秦。而白起,纵然为秦国攻城七十余座,仍被赐死于杜邮

吴起为楚悼王立法,削弱权臣,罢免无能之辈,翦除可有可无的官员,杜绝豪门贵族的请托,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百姓无业游荡。训练耕战之士,南收杨越,北并陈、蔡,揭穿合纵连横之辈的诡辩,禁止结党营私以鼓励百姓耕作,一时间,楚国政治安定,兵震天下,威服诸侯,但吴起自己却在大功告成后惨遭肢解

文种深谋远虑,在会稽被围时委屈求存,带领全国上下开垦荒地,收拢游民充实城邑,最终一举拿下吴国,帮勾践报了夫差灭越的刻骨之仇。可勾践忘恩负义,最终还是把他杀了

这四位,功成而不退,以致身死魂灭,正所谓能伸而不能屈,能往而不能返也。而范蠡深明此理,故能超然世外,永做富贵潇洒的陶朱公。

应侯您应该见过别人赌博吧?赌徒们有时候下大注,有时则分次下小注,君为秦国之相,使六国不得合纵,修栈道千里,直通蜀汉,天下莫不畏秦,赢得了这一场豪赌,秦王志得意满,您的功勋也到达顶点,而秦国则到了分次下小注的时候,此时不退,必蹈商鞅、白起、吴起、文种之覆辙

我听说,‘鉴於水者见面之容,鉴於人者知吉与凶’。《书》曰:‘成功之下,不可久处’。他们四人的遭遇,应侯您又何必上杆子去再来一回?

不如此时挂印让贤,隐居山林,作壁上观,享伯夷、许由、延陵季子之贤名,王乔、赤松子之高寿,长为应侯,世世称孤,岂不比一条道走到黑强?若贪恋权位,犹豫不决,终难逃商鞅等四人之凄惨结局

《易》曰:‘亢龙有悔’,说的正是能上不能下,能伸不能屈,知往而不知返所造成的困境。愿君侯深思!”

蔡泽洋洋洒洒一席话,看似是在吓唬范睢,其实多有吹捧,将其与公认的大神商鞅、白起等人相提并论,范睢很是受用,连忙请他入座,并高兴地说:“说得好啊!我还听说‘欲而不知,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失其所以有’。先生金玉之言,范睢谨记。”

数日后,范睢入朝对嬴稷说:“最近从燕国来了个叫蔡泽的,此人口才了得,对三王典故,春秋五霸以及世俗之事皆了然于胸,足以托付秦国大政,微臣这些年见过的人也多了,但能与之相比的几乎没有,就是我自己恐怕也不如他,因此冒昧向大王举荐。”

范睢这老小子做了这么多年秦相,还受人请托?带着这个疑问,嬴稷决定跟蔡泽见一面,聊过之后才发现,这一回他是真的冤枉了范国相,这蔡泽果然谈吐不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嬴稷按惯例将蔡泽拜为客卿,范睢则很识时务的称自己身体不好,请求挂印归养。嬴稷竭力挽留,范睢继续以病重为由坚决辞职。一出“不忍相负”的大戏演下来,君臣尽欢。

范睢在高风亮节的赞美声中光荣退休,蔡泽接替他成了秦国宰相,真的实现了自己吹过的牛逼。


知行合一六大经典思维(蔡泽知行合一求富贵得富贵)(4)

蔡泽

为了不辜负嬴稷的信任,甫一上任,蔡泽就主动替嬴稷干了件大逆不道之事——占领了东周王室最后的寄生之地。两周八百年传承自此断绝,秦国再也没有了任何羁绊,开始了它横扫六合,并吞八荒的征程。

让人没想到是,本欲在官场上混个四十余年的蔡泽,因为权力场上的攻讦,很快就怂了,只当了几个月的秦相就和范睢一样称病撂了挑子。这一次,嬴稷戏也不演了,直接答应了他的请求。

退休后的蔡泽依然发挥着余热,以编外人员的身份先后给秦孝文王嬴柱、秦庄襄王嬴子楚、秦始皇嬴政子孙三代办事儿,为此不惜游说父母之邦,把日后名扬天下的燕太子丹忽悠到秦国来做了人质。较起真来,蔡泽这“燕奸”的帽子是无论如何也摘不掉的。

当然,连周天子的老窝都敢端掉的蔡泽,大概并不会在乎成为祖国的叛徒。在那个列国纷争的年代,也不会有其他人在乎这事儿。

大家更关心的是,到秦国时已几乎只剩下个裤衩的蔡泽,凭什么让斗垮了嬴稷的老妈芈月和舅舅魏冉以及战神白起的范睢将他拼了命博来的功名和权位拱手相让?

太史公在《范睢蔡泽列传》文末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韩子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是言也!范睢、蔡泽世所谓一切辩士,然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非计策之拙,所为说力少也。及二人羁旅入秦,继踵取卿相,垂功於天下者,固强弱之势异也。然士亦有偶合,贤者多如此二子,不得尽意,岂可胜道哉!然二子不困戹,恶能激乎?

司马老前辈慧眼如炬,一针见血的指出了二人“继踵取卿相”的根本原因——穷困辩才以及时机


知行合一六大经典思维(蔡泽知行合一求富贵得富贵)(5)

蔡泽

我们先从穷困说起,因为几乎人人厌恶的穷困,从古至今都是许多人奋力拼搏的源动力。

从蔡泽对车夫所说的话,以及他丞相当了几个月便因怕死果断辞职来看,其所求不过荣华富贵,并没有太大的梦想和事业心,绝不是乔布斯那种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人

这样的人,如果出生于富贵之家,生来便可安享荣华,大概也就不会冒着生命危险,饿着肚子,不远千里,从纲成跑到咸阳讨生活。

但天下寒士何其多也,名满天下的的杜工部也只能在四面漏风的茅屋里幻想所有人都笑逐颜开。他蔡泽凭什么就能从穷困中一飞冲天,封侯拜相?


知行合一六大经典思维(蔡泽知行合一求富贵得富贵)(6)

蔡泽绣像

这就不得不说到蔡泽等人的看家本领——辩才。

作为活跃在战国时代的说客,蔡泽虽然远不如苏秦、张仪、范睢等人出名,但他说服范睢主动退位的过程,同样精彩绝伦。

当蔡泽一路受挫,几乎是空着手到达秦国时,他没有给自己任何喘息的机会,直接对外宣称要夺范睢相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无论蔡泽胸怀多么惊世的才华,其此举都与赌博无异——位高权重的范睢,一念之间便可能让素未谋面的燕国来客从此消失,任你满腹经纶,皆化为黄土一抔。

蔡泽虽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还是赌了一把,因为,正如约翰·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信中所说:

人生就是不断抵押的过程,为前途我们抵押青春,为幸福我们抵押生命。因为如果你不敢逼近底线,你就输了。

吃饭的家伙被抢了也没打道回府的蔡泽,显然不是那种会轻易认输的人。

幸运的是,这一次,他赌对了。同样寒门出生的范睢,自负其才,不屑于用手中的权力解决从北方远道而来的客人——他有足够的信心用对方最擅长的方式让对方知难而退。

战国末年,秦国两个能力和格局都极其相似的宰相就在这样的情形下见了面。

蔡泽从四季轮回、物极必反的简单事实入手,博得范睢的初步认可。接着谈到商鞅、吴起、文种等人,话入正港,同时也引起了范睢的警惕,故意唱了一波高调加反调试图干扰蔡泽接下来的阐述,但蔡泽不以为忤,反而顺着他的意思盛赞商鞅等三人。

然后话锋一转,用比干、伍子胥、申生三人的故事证明,在没有明主的情况下,就算忠臣孝子做出牺牲,也对国家的覆灭于事无补。

同时又以微子、孔子、管仲的善终从正面说明忠诚与贤能的名声不一定非要拿性命去换,继而引出了他最想说的话:人生一世,最终身与名俱全者才是上等。

除非胡搅蛮缠,否则,这样的结论,曾在魏国遭受奇耻大辱但依然努力活下来的范睢是无法反驳的,事实上,范睢情不自禁的便表示了赞同。蔡泽则以商鞅等人与上古贤臣闳夭及周公对比,进一步夯实范睢向闳夭和周公学习,追求身与名俱全之上等境界的决心。

聊到这里,同样以能言善辩著称的范睢不知不觉已被完全带入蔡泽的节奏,蔡泽趁热打铁,一口气抛出层层递进的七个结论,直接将范睢逼到墙角:

一、嬴稷之仁慈宽厚、不忘旧情不如秦孝公、楚悼王和越王勾践;

二、范睢对秦国之功难比商鞅、吴起和文种;

三、详细描述商鞅、吴起和文种的不世之功和悲惨结局,还加上一个曾与范睢同朝为官,威震天下的白起,强化范睢心中自己不如他们,如果不知进退,一定会比他们更惨的意识;

四、打一巴掌给颗枣,聊完了了商鞅等四人的功劳,顺道将范睢之功也论一论,避免范睢产生逆反心理,让他彻底的、舒服的接受自己虽然功勋卓著,但跟商鞅等人比仍有差距这一重要结论,顺便用范蠡引诱范睢朝隐退这个方向去思考;

五、当头棒喝:此时不退,必蹈商鞅、白起、吴起、文种之覆辙;

六、以“成功之下,不可久处”和“亢龙有悔”给第六点提供理论加持;

七、祭出最终解决方案:主动退位让贤,长为应侯,世世称孤,富贵一生,永享贤名。

这一番话下来,范睢彻底服了,赶紧请蔡泽入座,奉为上宾,还主动补充说:“欲而不知,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失其所以有。”完全是学生附和老师的姿态

如此一来,范睢几天后便屁颠儿的跑到嬴稷面前举荐蔡泽,待蔡泽得到嬴稷认可,马上主动辞职给蔡泽腾位子,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此处还要特别补充一点,蔡泽能说服范睢,其舌灿莲花的口才固然居功至伟,其对手范睢的明智同样至关重要。

试想,如果范睢是个贪恋权位的酒囊饭袋,无法深刻理解蔡泽的高论,或者懂了,却还是放不下手中的权力,那么,任蔡泽说得天花乱坠亦不过竹篮打水一场空。万一挑起了聆听者的嫉妒心,跟范睢当年一样被人打个半死也不是没有可能。

所以人们常说: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莽兵大概率会蠢死,但蠢死之前带走几个自以为精明的秀才也是常有的事。

聪明人有时候并不比愚笨者更难对付,这正是人世间的奇妙之处,但常常被人忽略。


知行合一六大经典思维(蔡泽知行合一求富贵得富贵)(7)

嬴稷与范睢

然而,得以封侯拜相,绝不可能仅仅因为能说会道和选对了对手,正如太史公所言,“游说诸侯至白首无所遇者”并非都是能力不济,更多时候是因为“说力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时机不够成熟。而催熟蔡泽拜相之时机的,则是嬴稷和范睢二人当时的客观需求。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范睢并无特别的建树却能在秦国迅速崛起,其根源在于他不计生死荣辱,甘为嬴稷刀剑,一退穰侯魏冉,再斩武安君白起,为嬴稷回收权力和竖立威望立下汗马功劳,也背了不少黑锅。

嬴稷对老丈人不行,对范睢是真讲究,不但允许他用秦国威势逼死魏国国相魏齐,报仇雪恨还纵容他以秦国公器回报私恩,重用郑安平和王稽二人,也正是这两个人,让他们的君臣缘分走到了尽头。

邯郸之战后,时任河东郡守的王稽因私通诸侯的罪名被嬴稷处死,尸体弃市;郑安平以两万秦军投降赵国,让秦国蒙受奇耻大辱。根据秦国连坐制度,他们的举荐人范睢就算不至于被处死,也显然不适合再居宰辅之位。但嬴稷依然没有动他,看起来似乎仁至义尽。

但其实,面对朝野汹汹和天下怨望,嬴稷对范睢的宽容,除了因为曾并肩作战的君臣情分,还有他不足为外人道的苦衷。

自嬴稷摄政以来,先是罢免了助自己继位的舅舅和兄弟,又赐死了威震天下,为秦国出生入死的白起,如果再主动出手废了范睢,他就真的成了孤家寡人,对日后秦国的人才引进也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老谋深算的嬴稷不愿看到这样的结局,所以选择了等等着范睢主动退位

嬴稷的心思,范睢自然是懂的,但这一次他实在不敢像之前一样积极配合,倒不单纯是舍不得手中的权力,而是这些年替嬴稷干脏活,免不了得罪秦国权贵,再加上他那睚眦必报的性格,朝野上下恨他的人不在少数。身居高位,尚可以权力控制局面,一旦式微,怕是难得善终,这一切,范睢心知肚明。所以纵然嬴稷不高兴,他还是要赖在国相的位子上,等待合适的接班人出现

这个人首先要有获得嬴稷认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与秦国朝野没有任何瓜葛;最好还是个穷光蛋,会对自己的帮助感恩戴德。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自己退休后依然能得到有效的庇护,不至于被秋后算账。

从燕国远道而来,世事洞明,辩才无碍,和自己诸多相似的寒门士子蔡泽无疑是范睢最好的人选。

因缘际会,促使落魄的羁旅之徒蔡泽在短短的时间里直升秦国宰相,其飞黄腾达之迅速,就连虞卿恐怕也要自愧不如。

但如果因此就将蔡泽之成功归结于幸运,却无疑是大错特错。时机的形成确实常常不受人控制,但适时的出现在时机面前并抓住它,靠的则是不屈的求索,无畏的勇气和足够的才华。

如果蔡泽在赵国受挫或在路上被强盗抢劫后便因沮丧和恐惧回了老家,那么青史之上便不会有蔡泽二字。或者,他虽然到了咸阳,但不敢口出狂言,始终无法引起范睢的注意,也就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况且,在战国末年的秦都咸阳,诸侯各国前来求职的人冠盖相望,蔡泽能得到范睢和嬴稷二人的认可,靠的终究还是他过人的才华。所谓“天助自助者”,古人诚不我欺!

出人意料的是,蔡泽拜相立功后几个月便因朝野攻讦,托病归还相印,甘以小吏身份服务大秦四朝数十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对范睢所言的那一套“功成身退”的理论可不是忽悠。不过,范睢同志估计高兴不起来——说好了护我周全,你怎么能真的功成身退,干几个月就颠儿了呢?不被忽悠居然也可能成为伤心的理由,人生际遇着实是一言难尽。

不管范睢怎么看,总的来说,蔡泽知行合一求富贵而得富贵言进退而知进退在乱世中得养天年,实是当之无愧的高人。



渔樵故纸致力于以有趣的语言讲述有趣的历史故事,史实正而不闷,观点奇而不歪。愿大家一笑之后有所得!欢迎关注。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深表歉意,知悉后即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