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些论文题目因为“太接地气”,而被大家觉得这些论文没有“高高在上”的学术感,其实二者并不冲突,反而一些生活里的日常现象,其背后却有着深刻的学术研究价值。

说起论文选题的奇葩程度,《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一定会上榜单。这篇论文出自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的硕士研究生高建伟之手,他不仅凭借此篇论文顺利通过答辩,而且还被评为优秀

多年过去,高建伟的导师李亚雄对这篇论文仍记忆犹新:“《关于屁的社会学研究》的选题是他自己提出来的,我一听,就觉得这个学生动了脑筋,不是应付性地写论文,也的确很有意思。

据李亚雄回忆,论文开题时,老师们刚看到这个题目都笑了起来,但“笑”过之后,大家还是都很快从专业角度探讨它的学术价值,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而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进行分析

严谨的学术研究态度

“他文笔很不错,思路也很清楚,”李亚雄对高建伟的论文颇为赞赏,“因为不方便做实际调查,所以他主要是通过文献分析,引经据典,把屁的发生学、在不同时代的纵向发展、背后的社会含义呈现出来。

从摘要中就可以看出该论文的数据样本横跨中国二十年,如此扎实的数据基础,在目前中国的学术界并不是很常见。同时,在这篇多达94页的学术论文中,充满了一些经济学的计算公式:

学术论文写作要避开的几个坑(是论文选题另类还是你不懂学术)(1)

学术论文写作要避开的几个坑(是论文选题另类还是你不懂学术)(2)

以及从学术的角度来谈“相夫”:

学术论文写作要避开的几个坑(是论文选题另类还是你不懂学术)(3)

学术研究应该适当关照日常生活

这样被大家“戏虐”的论文还有不少,比如另外一篇博士论文《八角茴香对卤鸡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该篇论文的作者孙灵霞在接受作者采访时表示:

我们现在做的就是香料对传统肉制品风味到底有什么影响,我们想把这块做起来,八万字的论文就讲了八角茴香(简称八角)这一种大料对卤鸡肉风味的影响,这只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研究,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就是要走上应用。

“传统肉制品使用的传统工艺有一定的弊端,很多都是手工作坊的生产,工艺质量稳定性差,不能很好的保证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包括风味的一致性。”

她还说到,风味是比较难控制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进入工业规模化生产的时候就很难做到和原始品质风味保持一致,这也是目前传统肉制品在工业化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难题,也是重点需要攻克的重点问题。

孙灵霞还表示,论文主要讲了加入八角茴香和没有加入八角茴香的卤鸡肉到底有什么区别,通过这种对比来了解风味在卤煮过程中有什么影响,风味是如何形成的,了解卤煮的温度、火力、加热时间,让风味达到可控,对于后面的风味的调控和控制才能起到指导作用。

这些论文题目之所以被“戏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论文的选题都从生活中的常见事务切入,与我们心中“高冷”的学术研究不太相符合,甚至觉得这些选题“不配”进行学术研究。

这种心理其实反映出了目前大学校园内的论文选题往往远离生活现实的现状。

学术论文写作要避开的几个坑(是论文选题另类还是你不懂学术)(4)

在这样的论文研究氛围中,这些源于生活的选题反而显得十分必要,而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些论文写作者在自己的选题背后依旧倾注了相对扎实的学术研究,并没有成为哗众取宠的标题党。

学术论文写作要避开的几个坑(是论文选题另类还是你不懂学术)(5)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在一些学术研究领域,注定无法和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无法有交集。

但是,在这里忍不住想到前段时间因为科普我国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和其他航天科技知识而受众多网友欢迎的那位美女学者。

她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让科学接地气,让科学走入我们普通人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