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为增强全民节约用水意识,引领公民践行节约用水责任,推动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保障用水安全,近日,水利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国管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10部门联合发布《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

1月12日,《精神文明报》B4版以“节约用水从一点一滴做起”为话题,就《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的发布及公民该怎样节约用水,节约用水有哪些需要重点努力的环节等方面展开讨论。

节约用水久久为功(精神文明报节约用水从一点一滴做起)(1)

节约水资源,意识要先行

    水是万物之母、生命之源。水资源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生活、水运、旅游等方方面面,是支撑生命生存繁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把水资源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就会为我们及子孙后代创造无尽的财富与辉煌。反之,水资源长期匮乏,则会对我们的生产、生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进而影响子孙后代。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中央10部门近日联合发布《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目的就是要让节约用水成为人们的习惯和美德。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可以循环利用,但再生周期普遍较长,加上人类长期进行的各项生产生活活动,又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水污染,若控制不好,节约不到位,很容易导致水资源过度消耗,进而影响生存、发展大计。同时,虽然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少,且分布极不均匀,短缺十分严重,这也充分说明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尽管如此,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造成水资源浪费的情况依然存在。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节水观念不强。随着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人们享受生活之时却少了忧患意识,导致用水无计划、无目的、无节制,有人甚至把用水超量超标、铺张浪费当成习以为常。二是节水措施不足。很多人虽有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但仅限于按部就班,没有找到开源增效、减排降损的好方法,在正常用水过程中难以避免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要让节约用水成为一种自然的行为规范,首先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节水观念。既可通过多样化宣传载体,采取丰富的宣传手段,编排详实的宣传计划,以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把水资源的现实状况、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及节水减排的保护措施,向人们宣传到位、解析到位。也可组织开展一些线下活动,通过互评互比、表彰先进、选树典型,把节约用水的好故事、好人物找出来,成为大家竞相学习的活教材。如此,在宣传教育的引导下,人们对节约用水的理解更深刻,加上身边人、身边事的影响与启发,保护水资源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增强。

    节约用水,人人可为,人人应当有为。一方面,要从自身做起,争当节水模范。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发自内心表现出对水资源的敬畏和珍惜,并且说到做到,通过改善用水习惯、巧用节水器材,不断提升节水效果。另一方面,要敢于监督,做节约用水的坚定守护者。一旦发现身边的浪费用水行为,不仅要敢于发声、敢于劝阻,及时止损,还要悉心做好解释,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礼,让身边人也懂得“节约用水光荣,浪费用水可耻”的深刻道理,在全社会营造人人爱水、惜水、节水的良好氛围。(王坤)

节约用水要在细节发力

节约用水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公民节水方法和举措是否得当,对于落实《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都需要切实做到知行合一,将节水意识转化为具体的节水行动,从社会交往、家庭生活的每个细节上发力,将节水付诸实际。

    一方面,强化节水型家庭的建设,在装修时就实施节水改造,优先使用节水型产品。也就是说,居民在对房屋进行装修时,可以把节水基础给打下。在橱柜和浴柜的水龙头下面安装流量控制阀门,能节水;装修时可以安装新型用水量少的浴缸,同时与淋浴配合使用,可以起到节水作用……总之,在用水设施的选择上,要将节约用水考虑到位。还要特别关注涉水产品的水效标识与等级,之前的用水器具如果超标,应尽可能淘汰或改造升级,这也是从生活的源头节约用水,也是节约水费、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掌握节约用水的窍门,让每一滴水都发挥最大价值。《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提到了许多节约用水的窍门,比如:小件少量物品宜用手洗、浇灌绿植多用喷灌和滴灌、清洗餐具前擦去油污、不用长流水解冻食材、洗车宜用回收水、浴前冷水要收集……其实,在具体的社会交往和居家生活中,类似的节水窍门还有很多,相信不少人都会在一些网络平台和邻里之间学到不少,比如淘米水洗菜,再用清水清洗;洗衣水洗拖帕、帚地板、再冲厕所……这些窍门需要我们注重收集和归纳成册,以便在生活中使用。

    第三,将节约用水纳入家庭公约,在持之以恒中形成良好习惯。长辈不仅要在节约用水上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还需要将节约用水的方法和窍门灌输于儿孙的头脑中,对他们平时用水浪费的行为进行矫正,也可以在重要的用水器具上标注提醒、注意事项。总之,要让后代知道,节约用水是光荣的,浪费水资源是可耻的。只有在家庭建设中坚持不懈,节约用水的方法和窍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一滴水,一片绿地,一个地球。只有更多人掌握并分享自己的节水技巧,才能让每一滴水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樊树林)

科学用水也是节水之道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只有大家都注意节水,“水荒”才会远离我们而去,生活才会安定和谐,环境才会优美舒适。

    说到节水,大家想到的往往是不浪费水、不污染水。实际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懂得科学用水,也是重要的节水之道。

    比如,怎样科学喝水。水是生命之源,每个人每天都要喝不少的水,但怎样喝水才有益身体、有益健康?这个问题并不是简单的喝水问题,而是需要懂得相关的科学知识,才能知道早中晚该怎么喝水、上班该怎么喝水、感冒发烧了该怎么喝水、每天喝多少水为宜,等等。这些有关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喝水问题,需要相关科学知识来支撑;否则,不仅会影响健康,还会造成水浪费。

    据《科技日报》2021年3月22日报道,如今,网上有很多关于饮水的说法,如喝隔夜水、千滚水(煮开过多次的水)致癌,每天喝4升水会中毒,喝水垢较多的水容易患结石,等等,这些有关喝水的说法流传甚广,不少人信以为真。然而,科学研究证实,这些有关喝水的说法都是谣言,是以讹传讹,没有科学依据。

    比如“喝隔夜水和千滚水致癌”,《科技日报》采访专家得到的真相是,其中所含亚硝酸盐未超标准值,只要保证水的来源符合标准,理论上水再怎么烧也不会产生致癌物质。实验同样证明,隔夜(甚至隔好几夜)的水,其亚硝酸盐含量距离超标值还差得很远。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喝隔夜的茶水对健康确实不利,这主要是因为茶叶浸泡后的水会产生氨基酸等物质,时间一长易滋生微生物。

    懂得这些科学用水知识,就不会将隔夜白开水倒掉,也不会将茶水留着过夜,由此就能避免喝水上的浪费,达到节水用水的目的。一个人这样做,节水效果有限,人人这样做,每天这样做,就能形成“聚沙成塔、滴水成河”的节水效应。

    科学用水还包括巧用淘米水等“废水”。据专家介绍,淘米水、煮面水用来洗碗筷可去除油污;淘米水用来洗菜有利于去除农药,用来洗肉更容易去脏物,用来洗手洗脸能祛除肌肤污垢,且使皮肤滋润,当然不宜过于频繁,用来浇花更富有营养,用来泡发海带、干菜时间短。

    科学用水涉及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很多方面,由于不懂科学用水造成的水浪费,显然不是一个小数据。科学用水也是节水之道,但科学用水知识不是天生就懂得的,需要后天的不断教育学习。相关部门应多开展科学用水知识的普及教育,让科学用水知识深入人心,使“喝水谣言”失去生存土壤。同时,我们每个人平时也要主动学习科学用水知识,只要做个有心人,平时多留意、多学习,就能在日积月累中水到渠成,懂得科学用水。(孙维国)

光瓶行动应成社会风尚

说到节水,不得不提及瓶装水浪费。近年来,瓶装水消费增长迅速。尤其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会议会展、宾馆酒店、公共交通、文化娱乐场所和旅游景区等,更是瓶装饮用水使用重点场所。

    2021年4月23日,北京市水务局启动“光瓶行动”,即喝完瓶中水,节约水资源。到7月,全市党政机关已实现“光瓶行动”全覆盖。同时,“光瓶行动”被列入节水型机关认定指标,不倡导“光瓶行动”会被扣分。笔者认为,“光瓶行动”应成为各地党政机关的共同行动,应成为全社会的新风尚。

    公共场所水嘀嗒,城市绿地水汪汪,建设工地水哗哗,道路水渍渍,农田地面水漫流等浪费水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浪费,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但在一些“隐秘的角落”,一些不经意的水浪费,同样触目惊心。比如会议期间的水浪费便是如此。据新华社报道,看似不起眼的瓶装水浪费,数量非常惊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缘于此,北京市水务局启动了“光瓶行动”。这对于避免水浪费来说,具有很好的正向价值。“勿以善小而不为”,瓶装水浪费看似并不是大问题,但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背后的浪费的确不容忽视。客观理性地说,“光瓶行动”应该大力推进,在全国各地复制推广。

    据报道,在北京,除了呼吁“光瓶”与加大宣传力度之外,还有实际的惩戒措施:“光瓶行动”被列入节水型机关认定指标,不倡导“光瓶行动”会被扣分。这对各个党政机关来说,肯定有极大的约束力。这样的做法,同样可以借鉴。

    对很多理念的推广、普及来说,有时候就需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引导。节约水资源,避免水资源浪费,就更是要如此。在瓶装水浪费非常严重的现实语境下,“光瓶行动”的做法便是及时有力的。而这背后传递出来的避免浪费的理念,同样应该被全社会充分信仰。从这点来说,“光瓶行动”不应该是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的行动,而应该成为全国党政机关、全社会的新风尚。避免水资源浪费是一个社会命题,不只是党政机关需要努力行动,全社会都应积极响应。毕竟,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需要得到良好的保护。

    其实,《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提出了“按需取用饮用水,带走未尽瓶装水”的主张。在践行这个规范的过程中,“光瓶行动”应成为一个重要的着力点。(龙敏飞)

让节水志愿者大有作为

    自然资源是大家的,水资源也不例外。节约用水,要从每个人做起,唯有齐心协力、通力配合,方能起到最大化的实效。

    然而现实中,部分公民节约用水意识不强,从而导致水资源被严重浪费。要让这种现象有所改善,有必要在节水行动中引入志愿者机制,引领在节水方面不自律的公民从他律走向自律。对此,《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号召我们:“志愿参与节水活动,制止用水不良现象;发现水管漏水,及时报修;发现水表损坏,及时报告;发现水龙头未关紧,及时关紧;发现浪费水行为,及时劝阻。”志愿者是社会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在节约用水行动中充分引入志愿者力量,能有效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强化公民的节约用水意识,及时阻止浪费水资源现象。

    节约用水志愿者并不难为,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能够彰显一个人内在的高尚品质,能够为社会发展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节约用水志愿者的组建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以社区为单位组织,也可以在各单位内发动,还可以跨部门联合组织。地方相关部门还可以根据节约用水成效,对参与节水志愿服务的个人、家庭等进行评比表彰,颁发相应荣誉证书,纳入相关考核,竭尽所能,努力营造一种“节约用水光荣,浪费水资源可耻”的氛围,这就能有效强化公民的节约用水意识与行动。

    思想意识的松懈,是节约用水最难攻破的环节。一些人明明知道我国水资源的严峻形势,也能清醒认识到节水的重要,但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浪费水资源,这个时候,节约用水志愿者的介入,有提醒、唤醒、引领、示范、辐射作用,能不同程度地制止浪费水资源现象。尤其是发现水管漏水及时报修,发现水表损坏及时报告,发现水龙头未关紧及时关紧,这些节水志愿行动,需要有人来做。一个人在做,一群人跟着做,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节约用水志愿服务中,不知不觉,节约用水就会成为无数公民的自发行动。

    总之,“人人节水,志愿先行”,节水志愿者是榜样,是标杆,是行动先导。节水志愿者宣传国情水情、推广先进节水护水技术、引导公众参与节水护水实践等,是推动全民节约用水的重要力量,也是提升公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周芳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