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一词,出现已有数千年。关于江南,有时是官方明确的行政区划,有时又是没有明确范围概念的泛指区域,但更多的时候,江南是诗人们眼中那诗情画意般的所在。

江西无论是在历史的行政区划中还是在诗人的笔下,无疑都是极具江南意味的。

历史江南地区(历史上多重语境下的江南)(1)

△泛指的江南

江南曾一度泛指某一部分区域,但并没有具体的区域范围,而且在江南的行政区划出现前后,所泛指的区域也存在很大不同。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江南泛指的区域较广,包括现在湖北长江以南部分以及湖南、江西一带。

到了近代,江南泛指的区域就很小了,专指苏南和浙江一带。

历史江南地区(历史上多重语境下的江南)(2)

△行政区划中的江南

在唐、宋、清三代,出现了以江南命名的行政区划,但在不同的时期,范围不一。

唐贞观初期,设置了江南道,此时江南的范围比春秋时泛指的范围还广,其边界北至长江、西邻四川、南靠岭南,江西全境都处于江南区划内。

唐开元年间,江南道被划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其中江南西道的治所为现在的江西南昌。

宋朝时,设置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

清顺治年间,设立江南省,含江苏省和安徽省。

历史江南地区(历史上多重语境下的江南)(3)

我们现在说江南,有意义的无非就两种,一种是天气预报中的江南区域,还有一种是藏在人们心中的,烟雨朦胧、青砖瓦巷、小桥流水、碧水青山的诗意江南。前者是气象学中的地理划分,其价值意义不言自明;后者是满足人们对于诗意美的追求,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若要从极狭义的角度说江南,个人感觉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毕竟,它从来不是一种明确的行政区划,也不是诗人笔下特指的意象。

历史江南地区(历史上多重语境下的江南)(4)

我想,在曾经以及现在的很多人的心中,江南的地理概念其实是很弱的,他们对于江南的钟爱,或许更多的是因为江南独具的诗情画意,是因为这里秀气灵动的自然环境对人起到心灵抚慰的作用。

江南的美,是婉约灵动的,也是内外兼修的。江南的景,足够满足人们对于美的一切期待,而江南的意,又足以承托诗人的哀愁与忧思。

历史江南地区(历史上多重语境下的江南)(5)

△诗意的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荷叶间……”这怕是对江南最直白的描绘了,茂盛的荷叶连城一片,绿意盎然,游鱼在荷叶底下戏耍,游鱼、荷叶、荷塘的景象跃然眼前。

·在唐代诗人温庭筠的笔下,江南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这又是一幅人于船中,夕阳映射江水的画面。

历史江南地区(历史上多重语境下的江南)(6)

·在杜牧的笔下,江南是一幅“烟笼寒水月笼沙”的画面;

·在韦庄的笔下,江南是一幅“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景象;

·在王安石的笔下,江南是一幅“湾湾苔径引青松”的自然画面。

·戴望舒描绘了一幅江南的雨巷画面,“撑着油纸伞,独自,徘徊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历史江南地区(历史上多重语境下的江南)(7)

·有时候,诗人从他所处的地方描绘江南,所以江南

可以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的金陵;

可以是“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扬州;

可以是“无梦到徽州”的安徽南部;

可以是“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的杭州;

也可以是“九江秀色可揽结”的九江和“南昌城郭枕江烟”的南昌。

历史江南地区(历史上多重语境下的江南)(8)

无论是历史上的行政区划还是诗人笔下的意象,江西无疑是江南的一部分,除了前文中提及的外,以下再特别罗列一些可以表现江西江南美的诗句。

△江西的江南诗意

·苏轼的笔下,江西是“无限楼台烟雨濛”的江南画面;

又有“烟云缥缈郁孤台,积翠浮空雨半开”的景象;

·白居易的笔下,江西的四月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景致;

·元代诗人商克恭的笔下,江西的上饶是“两千里地佳山水,无数海棠官道旁”;

·在毛泽东的笔下,江西有“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的风光。

历史江南地区(历史上多重语境下的江南)(9)

当徜徉在江西的那些古村青石道上,山树间,流水旁,自会让你体会到江西的江南韵味!

诗意的江南,行政区划中的江南,你更青睐哪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