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认为是以长江为划分点,把江苏省分为长江以南和长江以北两部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江南省为什么分为两省?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江南省为什么分为两省(为何有江南和江北之分)

江南省为什么分为两省

小编认为是以长江为划分点,把江苏省分为长江以南和长江以北两部分。

根据查找资料了解江南概念到唐代才最终形成。唐太宗贞观元年(733年)以山川形便原则分天下为十道时,江南道的范围完全处于长江以南,自湖南西部迤东直至海滨,这是秦汉以来最名副其实的江南地区。由于江南道地域过于广袤,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时,又把它分成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三部分。唐后期,江南西道又一分为二,西部置湖南道,东部仍称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这就是今天湖南、江西两省省名的起源。

但是,即使在唐代,江南一语的用法,也常常超出长江以南的范围。今天意义上的江南,在唐代仍常用江东来表示。

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方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唐后期定期编纂的一种类似于现在行政区划图册、并附有详细文字说明及统计资料的文献便叫《十道录》或《十道图》。

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狭义,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对于两浙处于边缘,张九龄曾有“故人宣城守,亦在江南偏”之句可以为证。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唐代以降,虽然江南的边缘时伸时缩,例如有时人们把地处江北的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