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核新版《长兴地名志》时就注意了鸡山岭古道,该书就“鸡山岭”词条注文:“在洪桥镇东南8千米碧岩村,夹金鸡棚和锅子顶中间,南北向,北起前城自然村,穿弁山东南山系,南止吴兴界,以位处金鸡棚西麓得名,长3千米。古为洪桥镇一带至吴兴区要道,岭南属吴兴区。”该书还附了一张图片。但因“太湖龙之梦”项目建设,一直以为这条古道已经找不着了,便就没有去找寻。

长兴弁山风景区(长兴弁山古道鸡山岭)(1)

《长兴地名志》标注的鸡山岭古道图,实为碧岩古道

很偶然的机会,湖州户外爱好者“老道”邀请去走碧岩古道小环线。因为新冠疫情肆虐,只敢带上老婆同行,在碧岩寺会合。从寺庙前方的一条小土路上山,走了20来分钟后,在镬子顶与金鸡棚之间的山坳中,赫然出现了一条石阶古道,“老道”说这条古道以前是通向碧岩村涧湾自然村,我刹时明白这就是鸡山岭古道了,自是十分兴奋。于是,放弃了原来的打算,决定走这条古道,就与“老道”分手,不再跟随他去登弁山的南云峰。

长兴弁山风景区(长兴弁山古道鸡山岭)(2)

碧岩寺穿越至鸡山岭的山路

长兴弁山风景区(长兴弁山古道鸡山岭)(3)

鸡山岭南麓石板古道

我和“老道”分手的地方,正是长兴县与吴兴区之间的分水岭处,海拔高度不到190米,难怪智慧聪明的古人会选择此处铺石修路。眼前是一座先秦时期的土墩墓,残高2米有余,似乎还有围垣,可见规格较高,可惜细看之下只剩下半座。选择从南麓下坡,石阶犹存,半小时左右来到了吴兴区白雀乡的石臼坞,古道在一溪涧处戛然而止,再往前就是著名的古刹——法华寺,不过已经改成了水泥小道。此刻想起了苏东坡的诗《又次前韵赠贾耘老》,猜想苏东坡任湖州知州时,和湖州名人贾收(湖州第一位状元贾安宅的从祖)同游弁山时,走得可能就是这条路。

具区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

从来不著万斛船,一苇渔舟恣奔快。

仙坛古洞不可到,空听余澜鸣湃湃。

今朝偶上法华岭,纵观始觉人寰隘。

长兴弁山风景区(长兴弁山古道鸡山岭)(4)

现存古道终点处——石臼坞溪涧

190米的高度,实在是没有什么难度,对于习惯翻山越岭的古人来说更是如此。从分山岭处北麓下山,我留意了一番一级级的石阶,比起其他古道来,鸡山岭古道所铺设的石头明显要宽得多,有的甚至大如脚盆、浴盆,绝非民间所为,很可能是古代的一条官道。鸡山岭古道原先的终点是法华寺,而起点则是涧湾村,从涧湾所在的碧岩村沿着弁山北麓的山脚往西越过平缓的狼山岭,又可抵达鸿桥镇,因此这既是两县之间的来往甬道,也是一条到法华寺上香拜佛的香道,但现在只有原来古道的中段保存着。

长兴弁山风景区(长兴弁山古道鸡山岭)(5)

鸡山岭北麓石板古道

我推断这条古道的历史十分悠久,这是因为我以前寻访过两座古石桥。一座是涧湾村口的古桥,文物部门登记为“涧湾桥”,该桥石材为武康石,桥面呈弧形,武康石梁带睑边且边端雕有卷云纹,靠南中孔石梁侧面所题桥额“积善桥”三字为阴刻,具备明显的宋元风格。第二座则在涧湾村南的山上,正是跨溪涧位于古道上的一座小桥,石材、风格与积善桥相近,应当与积善桥同时期所建,当地称之是“眺高桥(音近)”。

长兴弁山风景区(长兴弁山古道鸡山岭)(6)

积善桥

长兴弁山风景区(长兴弁山古道鸡山岭)(7)

眺高桥

鸡山岭,原名“鸡塞岭”,因为“山”“塞”在方言中谐音,不知何时改作了“鸡山岭”。这条古道夹在弁山诸峰的低凹处,可能在军事上也有一定地位,可惜这个“塞”是否取“要塞”的意思已经不得而知?此名与金鸡棚关联较大,因为金鸡岭位于金鸡棚的西麓。沿着山脊线向东登山,费时20来分钟就可抵达海拔273米的金鸡棚山峰,因此山呈圆锥形,峰顶耸立,犹如金鸡报晓而命名。站在金鸡棚的高处瞭望,“龙之梦乐园”就在眼底,北望太湖,南观湖城,一览无遗。龙之梦隧道在脚下穿山而过,将龙之梦乐园与湖州南太湖旅游度假区连为一体。有了如此便捷的交通,想必也是开凿鸡山岭古道的先人们之梦想吧!

长兴弁山风景区(长兴弁山古道鸡山岭)(8)

登临金鸡棚的山路

长兴弁山风景区(长兴弁山古道鸡山岭)(9)

近处为龙之梦乐园,远处为太湖

心犹未甘,时隔一周后的12月24日,约平时经常在一起的“走读山水长兴”群友同行,可惜湖州地区已经处于新冠感染的高峰期,群友们不是新冠阳性,就是阳性家人密接者。我想早晚也得“阳”,乘还“阴”着,将这条古道再探一遍,于是毅然独行。这次直奔金鸡岭而去,半途中凭印象在山林中寻找“眺高桥”,无奈地形变化太大,实在没有办法找到。从古道入口上山后,大约不到1公里,仅用了12钟就抵达了分水岭处,这次选择了“老道”前一周走的路线,直接攀登从未登临过的弁山次峰——南云峰顶。

长兴弁山风景区(长兴弁山古道鸡山岭)(10)

(去往镬子顶的山路)

金鸡棚在东,镬子顶在西,右拐上山,只见五六排的冬青树分布在山脊线上,树木两侧是手指粗的小竹林和密密麻麻的灌木丛,中间已经被踩出一条平整的泥路,十分容易辨识,看来早就有很多户外运动者捷足先登了。山脊线的坡度大于45度,虽然脚底松软踩着比石阶更舒服,还是有些气喘吁吁。正想休息时,又看到前方一座高大的土墩墓,还有两块像极了大臣墓前石像生的大石头“守护”,便咬牙坚持上前观看。据《长兴文物志》记载:

——弁山土墩墓葬群位于李家巷镇之东与洪桥镇之南的弁山山脉各山脊与缓坡上。土墩墓分布相当密集,……。大多数分布在山脊和山顶的分水线上。在山下远远眺望,土墩隆起明显,民间俗称“烽火墩”。

长兴弁山风景区(长兴弁山古道鸡山岭)(11)

(土墩石室墓)

长兴弁山风景区(长兴弁山古道鸡山岭)(12)

土墩石室墓

其实,在山下也曾发现许多土墩墓。据“浙江文物网”2020年4月报道:“2016年3月至今,为配合长兴图影太湖度假区管委会‘龙之梦’大型项目的开发建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长兴县博物馆对长兴县碧岩土墩墓葬群展开考古调查和发掘。历时4年多的发掘,共发掘土墩176个,发掘墓葬900多座。其中汉墓有720多座,出土器物9000余件。”这里在2000多年前,对于我们来说仍是谜一样的存在,但我猜测高山顶部的土墩墓,绝对是贵族的墓葬地。

长兴弁山风景区(长兴弁山古道鸡山岭)(13)

从镬子顶上远眺湖州城

休息片刻,继续前行,在海拔362米处又见到一处高大的土墩墓,相距海拔398米的镬子顶只有咫尺之遥。镬(方言与“屋”同音,意为“锅”)子顶,有时简化写成“锅子顶”,意思是山形如锅子(本地方言读成“镬子”)。站于高峰处,俯看处于另一山坳处的碧岩寺,宛如神圣庄严的宫殿,而位于山腰的碧岩药师殿,就象银白色的琉璃一般。南北眺望,比从金鸡棚上看得更远、更为清晰,憧憬着如果满轮圆月高挂之时露宿这里,仰视满天繁星,俯首烟花迷眼的龙之梦,远望灯火阑珊的湖州城,该是多么浪漫的感受。

长兴弁山风景区(长兴弁山古道鸡山岭)(14)

山脊线上的石林

长兴弁山风景区(长兴弁山古道鸡山岭)(15)

山脊线上天然的石头小道

一阵阵山风呼啸而来,湿汗顿时透心般地凉,惊醒了梦幻中的我,赶快继续向前疾行。一排排的冬青树依然有序地向上方延伸,两旁风景依旧,但当中的山路已呈现不同的景象。不时见到各式各样的山石,有的像是石柱、石笋,有的像是卧床、卧榻,有的象十二生肖蹲守着,最奇特的是山脊线上的石头平摊着,仿佛是一条天然的石阶路,而且更平整,即使跑起来也不会象爬楼梯那样累。

长兴弁山风景区(长兴弁山古道鸡山岭)(16)

弁山次高峰——南云峰顶

大约一个小时左右,终于攀上了南云峰顶,这是弁山的次高峰,海拔高度520米,与岩石裸露、树木稀疏的主峰北云峰顶相比,南云峰则苍山青绿、草木茂盛,分明是一雄一雌的两番景象与风光。往东回看只见林莽,而西北山脊线则是清晰可见,一座座高耸的风力发电塔依次伸展开去,最妙的风景则是元代著名书画家王蒙的“天下第一山水画”——《青卞隐居图》中的垒石阵就在眼前。

长兴弁山风景区(长兴弁山古道鸡山岭)(17)

绵延不绝的西太湖弁山群峰

长兴弁山风景区(长兴弁山古道鸡山岭)(18)

巨石块垒

接下去的路程,即选择碧岩古道(见上文《碧岩:百千万折始到顶》)下山,在碧岩寺前走文章开头的道路,回到金鸡岭古道入口处,共花了3个多小时,结束了弁山小环线游。

长兴弁山风景区(长兴弁山古道鸡山岭)(19)

金鸡岭古道

长兴弁山风景区(长兴弁山古道鸡山岭)(20)

红色为金鸡岭古道,绿色为碧岩古道小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