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你是烈士母亲,俺是烈士家属,俺要替玉德尽孝,给你养老送终!”。

  1958年,蒙阴县民政局民政局工作人员来到一个名叫东关的小村子,将王玉德烈士的烈士证书,交到了他的亲人手中。

  王玉德妻子李凤兰听到丈夫牺牲的消息,一时无法接受,痛苦地昏睡了3天3夜

  婆婆看到儿媳如此模样,是心痛不已,当时的李凤兰,才30岁,人生的路还很长,开明的婆婆不忍儿媳一生守寡,便劝说道:“闺女呀,你伺候了俺这么多年,俺怎么死你都对得起俺了,你就找个好人嫁了吧!”。

一对儿女为抗日双双牺牲(她18岁与公鸡拜堂)(1)

  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李凤兰直接跪到了婆婆面前,哭着说,她要替牺牲的丈夫继续尽孝,因为这个承诺,李凤兰孤独终老,享年80岁

  这位李凤兰与丈夫王玉德,有着怎样的深情厚谊?为何宁愿一身孤苦,也不选择改嫁呢?其实李凤兰根本没见过自己的丈夫,当年,她是与公鸡拜堂,嫁到王家的。

  李凤兰,蒙阴县保德村人,出身寒苦。

  1928年,蒙阴遭遇大旱灾,几乎颗粒无收,许多穷苦百姓,一时之间沦为赤贫,无力抵御天灾的他们,只能背井离乡,四处逃荒,李凤兰便是出生在逃荒路上。

  从这时候起,李凤兰便跟着爹娘以乞讨为生,幸运的是,这个顽强的小生命,在兵荒马乱的年代,活了下来,并且长大成人。

  1939年,11月的李凤兰,跟着爹娘回到了家乡,当时,日军入侵中华,八路军也到了沂蒙地区,受革命思想的影响,李凤兰也投入到抗日洪流之中,并且在16岁加入了当地的妇女识字班,开始学习知识文化

一对儿女为抗日双双牺牲(她18岁与公鸡拜堂)(2)

  很快,时间来到1945年,此时的李凤兰17岁,已经成长为一位落落大方的姑娘,上门提亲的人,络绎不绝。

  在父母的操持下,这年4月,李凤兰与东关村青年王玉德定下婚事儿,并约定在1946年10月19日完婚

  王玉德同样出身寒苦,早年丧父的他,在老母的拉扯下长大,性子忠厚,为人实在,而且他的两个哥哥,都是抗日烈士,他是家中生下的唯一男丁。

  因为当地的风俗,李凤兰只知道王玉德是个好青年,却一直没有机会见面,虽然如此,但李凤兰却坚信,父母为自己物色的这桩婚事儿没有问题,一个出身革命家庭的青年,能差到哪里去?

  时光飞逝,很快来到1946年7月,此时,距离二人成婚的日子,只剩下3个月,然而,随着解放战争的爆发,无数青年,加入了推翻蒋介石独裁统治的行列,李凤兰的未婚妻王玉德也是如此

  听到这个消息,李凤兰的父母急了,婚事儿临近,新郎却走了,这算怎么回事儿?更关键的是,战场上刀枪无眼,若王玉德死了或是残了,自己的女儿怎么办?

  父母的担忧,李凤兰很理解,但她是受过革命教育的人,深知王玉德的选择没有错,甚至王玉德此举,还让李凤兰高看一眼。

一对儿女为抗日双双牺牲(她18岁与公鸡拜堂)(3)

  于是,她说道:“当兵是光荣的事儿,咱们不能阻拦……”。

  李凤兰不仅帮着王玉德说服了自己的爹娘,还与王家约定,如期举行婚礼,因为新郎的缺席,婚礼之上,头顶红头巾的李凤兰,拜堂的对象,是嫂子手里抱着的大公鸡

  嫁入王家后,李凤兰与嫂子一起侍奉年迈多病的婆婆,为了照顾好婆婆,她与婆婆睡一张炕,夏天给婆婆打蒲扇,冬天替婆婆暖被窝,做饭、熬药,更是李凤兰一手操持,就连8亩多地,也是李凤兰在辛苦耕种。

  对于这位儿媳妇儿的付出,婆婆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逢人便说:“俺有福气啊,摊上凤兰这个好媳妇儿,是俺老王家上辈子修来的福!

  除了操持家务,侍奉婆婆,李凤兰还利用空闲时间,给前方的战士们做军鞋。

  因为思念丈夫,在做军鞋的时候,她在不少鞋上,还绣了小红心,希望丈夫有机会能穿上自己绣的鞋,为解放军部队打胜战

  1947年1月25日,农历大年初四,按当地风俗,这是嫁出去的媳妇儿回娘家的日子,李凤兰也不例外。

  可谁成想,李凤兰刚走,王玉德所在的部队,就路过他们村子,为了能让李凤兰见上丈夫一面,婆婆特意派人来娘家找李凤兰。

一对儿女为抗日双双牺牲(她18岁与公鸡拜堂)(4)

  可惜,等李凤兰跑着回到村里时,王玉德已经跟着部队走远,没能见到丈夫,也成了李凤兰一生的遗憾

  1947年8月,李凤兰收到了王玉德的家书,知道丈夫在前线一切都好,李凤兰开心不已,只盼着丈夫早日回归,好安安稳稳过日子。

  很快,3大战役结束,新中国成立,可李凤兰,还是没有得到丈夫的消息,紧接着,海南岛也解放了,抗美援朝也胜利了,早已没了战事,但王玉德依旧是了无音讯。

  虽然心中早已有了不好的预感,但李凤兰婆媳心中,还抱着一丝侥幸,直到1958年,王玉德的烈士证书送到家里,希望彻底破灭。

  也是这个时候,李凤兰才知道,王玉德早在1947年2月的莱芜战役中,就已经牺牲,只是因为种种原因,烈士证书在11年后,才送到家中

一对儿女为抗日双双牺牲(她18岁与公鸡拜堂)(5)

  在那个年代,烈士,是绝对受人尊敬的,得知王玉德为国捐躯,乡亲们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这让李凤兰心情好受了一些。

  丈夫牺牲后,李凤兰多次拒绝亲戚邻里希望她改嫁,追求幸福的好意,坚定地留在了王家,一心侍奉年迈多病的婆婆。

  见李凤兰不愿意改嫁,于是有人提议,让李凤兰抱养孩子,以免老无所依,这个建议,李凤兰答应了,于是,她有了一双儿女。

  在李凤兰的悉心照料下,体弱多病的婆婆活到了80岁,临终之前,婆婆向族人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代她,给李凤兰下跪磕头,感谢她这些年为这个家做出的贡献

  除了侍奉公婆,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李凤兰对于集体的事情,同样上心,她先后在村里担任小队长、妇女委员、妇代会主任等职,因为优异的表现,1959年,她还获得“模范烈属”称号,只是,李凤兰心里的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

一对儿女为抗日双双牺牲(她18岁与公鸡拜堂)(6)

  很快,时间来到1992年,已经64岁的她,又获得山东红嫂、三八红旗手等光荣称号,在国家的关照下,他们家盖起了大瓦房。

  有着一双儿女,李凤兰的晚年,同样过的十分幸福,2008年,她走完了人生路,享年80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