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证《曾侯與编钟》证伐纣年

青铜周乙公敦现藏何处(以曾侯與编钟证伐纣年)(1)

2009年在湖北省随州文峰塔曾侯與墓中也发现于一套编钟,也出现了“伯括”的名号:

《曾侯與编钟》:“惟王正月吉日甲午,曾侯與曰:伯括上帝,左右文武。彻殷之命,时,抚定天下。王遣命南公,营宅汭土。君庀淮夷,临有江夏。……。”

这是周成王十六年,时二十三岁,岁在甲午,公元前986年正月初一元旦日,周成王与南宫括的儿子曾侯與,南宫毛的一段对话,回忆了伯括先人辅佐文武周王打天下,然后在周公三年,被封南国一事。于是周成王就授命南宮毛,他说曾侯君,你现暂居淮夷,面临江夏,可以在江汉地区继续发展。汭土,水乡。江夏,南楚,《秦公簋》中有“保业厥秦,虩事蛮夏”。

《竹书纪年》成王“二十二年,(应是十五年,原先是从成王嗣位始算起,所以错定成王在位37年,而应是在位30年。)葬周文公于毕。”

周公旦亡于公元前988年,为成王十四年,十五年安葬。十六年诸侯聚会,进行吊丧,就是在这次三年丧除,诸侯聚会时,曾侯與向成王进行了讨封。十七年於越来宾。十八年成王大会诸侯于东都(洛阳),四夷来宾。一直忙到冬十月,归自东都,大事于(镐京)太庙。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从武王崩,周公摄政,把成王从襁褓中培养成国家明君,一路过来还真不容易,酸甜苦辣也只有他自知。“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用在周公他身上,一点都不过份。

所谓“成王在位30年”,其实成王能独立自主是在周公死后,周公不死,总对成王不放心。成王他七岁上位,就把政治当儿戏,削桐为圭,封唐叔于虞,于是周公只得让他听政七年,到了十四岁,他仍显太嫩,周公又屏政他七年,此时他相信奸贼谣言,认为周公恋位,抓权不放,周公岂能受这寃枉罪,在进行一番自我表白后,一怒之下去了楚荆,也就是鬻子家。后成王因打开周公的笔记本《金藤》,这才明白了历史真相,他亲自去荆州迎回了周公。

当成王一觉悟,周公名气更响,周公葬礼一定办得很隆重,天下归心,全国大小诸侯全部参会,这其中就有一位就是曾侯舆。一是吊丧,二是祝贺成王正位,三是讨封要权!

成王30年减去14年,成王能独立自主也就16年,加上康王在位26年,这就是《史记》所谓:“成康之际四十余年刑措未用”的太平盛世。也就是司马迁父亲司马谈所谓的:周春秋,自武王伐纣,公元前1010年至平王的公元前770年。十二世一伯,共240年。而孔子仿之,搞了一个:魯春秋,十二公一伯,共242年。

《毛诗》云:“中国京师,四方诸夏”,周天子穆王也是这样称呼四方诸侯的。所以史籍中常见西夏、东夏、江夏,但至今我尚未见有北夏,也许北方为冬,言夏不适,所以忌讳,但却事实存在,四方诸夏矣!由于一些历史地理等特点原因,“四方诸夏”还有简称,东夷西狄,南蛮北戎!但这都不是贬义词,否在历史上便不存在伯夷叔这人。

几千年了,至今我们仍未忘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夏”又是我中华民族的特殊标志,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中岂能少得了她。

《芈加编钟》“帅禹之绪”,此绪与堵无关,是后继的意思。三皇春,五帝夏,我们都是夏后氏大禹的后人。他这是要曾侯遵循华夏大禹的功业意思。

《叔夷钟》:“虩虩成汤,严在帝所。敷受天命,翦伐夏后。败厥灵師,伊小臣隹辅。咸有九州,处禹之绪。”此中也有“禹之绪”。大禹治水,因公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美好传说,世代楷模。成汤虽革命,但仍不忘自己是华夏五帝夏禹之后人,要继承祖上的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