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雅格布森的一本新书,里面提到“爱和孤独”的问题。

人的分离和寂寞是最基本的状态,我们从生下来以后就是独自一个人,最终也将是一个人孤单地离开这个世界。

所谓“没有孤独,爱就没有意义;在爱的映照下,孤独才更加真实。”那么,爱到底是什么呢?他说:“爱是一种深切关注、喜欢和奉献的感觉。”这就是爱。

其实传递的观点就是,爱并不是占有,并不是拥有对方。

更进一步讲,“爱是彼此身心的在场”,就是我永远全副身心地在这儿陪伴着你。

爱而孤独是一种自我享受(我们是因为爱而孤独吗)(1)

爱的前提是“让其存在”,让其存在就意味着你是爱他此刻的存在,你允许他自我发展,你不是要为了自己而去改造这个人。大家上中学时学过一篇文章叫《病梅馆记》,《病梅馆记》就是讲你不能够为了你的喜好去修剪梅花。一路走来,我们回首过往,我们何止修剪梅花,我们连人都想“修剪”,我们天天花大量的力气去“修剪”别人,这个不叫作爱,爱不应该是占有和控制。

爱而孤独是一种自我享受(我们是因为爱而孤独吗)(2)

书中有三个不一样的关于独处的概念:分离、寂寞、孤独。这三个是不一样的概念。我在很早以前看过一个漫画(刀刀狗的漫画),上面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它说:“一只狗并不孤单,想念另一只狗才孤单。”这三个不同的概念有什么区别呢?

“分离意味着一个人在社会层面是孤单的……分离本身无所谓好或坏,它取决于个体想要什么。”你一个人住在山里边,说不定你很高兴,因为你喜欢那种生活。

“寂寞是这样一种感受:当你非常想要和别人在一起时,却只能依靠自己,独自承受命运。寂寞通常是消极的、痛苦的,是违背自己意愿的。”这就是“想念另外一只狗才孤单”。

“孤独意味着你对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孤身一人的基本认识。……孤独既可能令人恐惧,也可能令人兴奋,这取决于个人的性格特征和环境因素。

因此,分离、寂寞和孤独这三个概念,分别涉及了社会事实、情绪状态和存在性认知。”你别看这简单的三个词,讲的是三个层面的事,分离是社会事实,寂寞是情绪状态,而孤独是你的存在性认知。

好多人在面临重大决策的时候,或者人生遇到变故的时候,都会有这种感受,叫作“我能够感受到友善,但依然孤独”。你失恋一次你就理解了,你失恋的时候,你的闺蜜可以陪你玩、带着你去唱卡拉OK,但是在人多时候最寂寞,那个时候你更可能意识到你是孤独的。

爱而孤独是一种自我享受(我们是因为爱而孤独吗)(3)

是啊,想想我们自己,或许很多时候身在爱中不自知,而当我们意识到身在爱河中,又总期待着享受独处。

大多数人更喜欢被爱,因为被爱就好像是多巴胺,即食快餐,及时满足。

但真正的爱,是我们持续获得内啡肽的一种能力,需要我们尽量用全部身心去爱对方,甘于奉献,修炼本我,内心宁静。

这个过程,又谈何容易,就当成是对自己终其一生的修行,与君共勉吧。

爱而孤独是一种自我享受(我们是因为爱而孤独吗)(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