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王朗学华歆】王朗 [王朗字景兴,东海郯人,官至魏司徒] 每以识度推华歆[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官至魏太尉] 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张华字茂先,范阳人也,张良十六世孙累迁晋司空,而为赵王司马伦所害],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世说新语小古文讲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世说新语小古文讲解(世说新语典故1.12王朗学华歆)

世说新语小古文讲解

【1.12 王朗学华歆】王朗 [王朗字景兴,东海郯人,官至魏司徒。] 每以识度推华歆。[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官至魏太尉。] 歆蜡日,尝集子侄燕饮,王亦学之。有人向张华说此事,张曰:“王之学华,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远。” [张华字茂先,范阳人也,张良十六世孙。累迁晋司空,而为赵王司马伦所害。]

【白话】

王朗常常在见识和气度方面特别推崇华歆。华歆曾经在年终蜡祭这天召集子侄们设宴饮酒,王朗也效仿他的做法。有人向张华说起这事,张华说:“王朗学华歆,学的都是些皮毛,因此与华歆的差距越来越大。”

【1.13 乘船救难】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白话】

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上还比较宽裕,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有盗贼追来,王朗就想丢下搭船的人。华歆说:“当初我之所以犹豫,正是顾虑这些。既然答应了他,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就抛弃他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着他一起离开了。后来世人就凭这件事来比较华歆、王朗的优劣。

其他相关典故

腊八节——“上古天子伊耆氏始为蜡。岁十二月,祭宗庙五祀,合聚万物而索飨之。秦、汉以来,腊祭则新故交接也,腊之明日为祝岁,岁终休老息民也。”

古代于腊月祭祀祖先、百神,起初并无固定日期,直到南北朝佛教盛行后,因腊月八日是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各寺皆举行浴佛会,于是将腊月祭日与佛教的仪式混合为一,定初八为祭祀日,后才有腊八的名称。也称为佛成道日、腊日。

形骸之外——指身体的外在表现。出自《庄子•德充符》申徒嘉曰:“吾与夫子游游十九年矣,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则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

白话:断足人申徒嘉说:“我跟随先生学习已经十九年了,可是先生从不曾感到我是个断了脚的人。如今你跟我交往于精神修养之中,而你却关注我的外在的形体,这不是你的错吗?” ”

【人物形象】

华歆:华歆在《三国演义》里的形象不怎么样,在戏台上更是奸恶丑角的形象,为了飞黄腾达不择手段的人物,汉献帝的伏皇后就是被华歆从宫中的夹墙里拖出,披头散发并赤脚被抓走。华歆还曾经三次率众臣逼迫汉献帝下诏禅让皇位给曹丕,因为拥立曹丕登基有功,华歆更从一个汉臣变成了魏国的太尉。所以在正统观点看来,华歆这人,不忠不义。

其实史书对华歆的记载远比小说更全面,上面提到的情况,华歆赖不掉,但史书同样也留下了华歆许多高尚的事迹,一生恪尽中庸,为官清廉,重才爱民。

王朗:王朗在《三国演义》里的形象也不怎么样,王朗任会稽太守时,与孙策作战失败,向中原逃亡。逃亡至中原后,受到曹操的赏识在朝中任职。在此之后则成为极力帮助曹操夺权的得力助手,与华歆等人联手,使曹操得以晋升至魏公、魏王的位子。曹操死后则威逼汉献帝禅让帝位与曹丕,成为魏国建立的一大功臣。

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已经76岁之高龄,与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在阵前与诸葛亮挑起舌战,然而被诸葛亮的“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位先帝乎一条断脊之犬,还敢在我军阵前狺狺狂吠!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一段义正词严的言辞把王朗从马背上骂得摔下而死,被称为“武乡侯骂死王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