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热播的历史剧《大秦赋》中,有齐国稷下学宫的故事情节。著名的儒学大师荀子任学宫祭酒(校长),后来的秦相李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等皆出自门下。那么,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如何能有这样重量级的人物任教、又能培养出如此众多搅动历史风云的人才呢?
稷下学宫始建于齐桓公田午时期。这位田午是“田氏代齐”后齐国的第三位国君,不是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姜小白。因学宫位于齐国都城临淄城(今山东省淄博市)一处城门稷门附近,而得名 —— 稷下学宫。当时的背景是,因田午是弑君夺位,受到诸侯的讨伐,田午为招揽人才创办了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和我国最早的社会科学院、也是政府智库。稷下学宫前后办学150余年,齐国历代君王非常重视稷下学宫的办学,礼遇重用学宫学子。荀子曾先后三次任学宫祭酒,相当于大学的校长。荀子虽为儒家学派传人,但鉴于战国的大争之势,采取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
列国的学子多是游学到的稷下学宫,无论其学派、思想、国别、资历等如何,在这里都可以自由的对天下大势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也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的荟萃之地,是“百家争鸣”思想碰撞的舞台,也促进了先秦的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最初,稷下学宫的学子学成之后,多为齐国任用。但后来,随着齐国国势的衰落,学宫学子多游走列国,寻找施展政治抱负和才华的机会与舞台。《大秦赋》中,秦国相邦吕不韦曾派人到稷下学宫招揽人才。李斯就是在学宫求学师从荀子,成为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入秦后辅助秦王政灭六国一统天下。
时隔两千余年,稷下学宫的办学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培养学生独立的思想,培养学生思考和辨析能力,要远比教会学生记住一个正确答案重要的多。
稷下学宫,让我们想起了蔡元培先生任校长时的北京大学。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培养了众多的艺术大家、国之栋梁!
,